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谦让”是一种很好的美德,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让孩子学会谦让,那些懂得谦让的人,在社会上会更受欢迎,能够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

但是谦让也要有“度”,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孩子谦让,却忽略了“过分谦让”对孩子的影响,导致孩子养成了不好的性格,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一、不要让孩子“过分谦让”

我女儿今年两岁半,闺蜜的儿子比我女儿大两个月,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闺蜜的儿子是个很听话的小男孩,会主动把玩具给我女儿玩,我很喜欢他。

有一天,我和闺蜜带着两个孩子出去逛街,逛了一会之后,我们俩感觉有些累,于是就找到了一个带有儿童乐园的饮品店,我们俩坐着休息,两个孩子就像是不知道累一样,在儿童乐园里疯玩着。

儿童乐园里只有一个木马,女儿和闺蜜的儿子都想玩,两个孩子较起了劲,谁也不让着谁,这时,闺蜜用命令的语气对她儿子说:“你过来,把木马让给妹妹玩,你不准玩。”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话音刚落,孩子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委屈巴巴地说道:“凭什么让我让着她呢?我们俩都是小孩。”

闺蜜有些生气,继续说道:“因为你是男生,就必须让着女生。”

我走过去把闺蜜的儿子抱起来,对他说:“妈妈不应该这样说你,你说得对,你们俩都是小孩,不是必须要让着妹妹,谁先坐上去,谁就可以先玩,玩完了再让给另外一个人玩。”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家长总是能够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让孩子谦让对方,但是却忽略了事情的本质和孩子的感受。

家长这样做,孩子确实能够学会谦让,但是孩子容易失去分寸,变得过分谦让,对良好性格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二、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过分谦让对孩子起来说很不公平

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说过:“家长过分要求孩子,是一种不公平的做法。”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之后,物权意识会增强,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如果家长不去及时纠正,那么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如何都想得到,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谦让。

但是谦让也是有分寸的,不能什么事情都谦让,孩子谦让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比如不能因为性别的原因去让孩子谦让,这样对孩子来说是特别不公平的。

我们都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家长觉得应该这样去教育孩子,于是就没有底线、没有节制地让孩子谦让,这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三、孩子过分“过分谦让”,会产生哪些危害?

孩子在学前时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时期,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不断让孩子“谦让”,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1、孩子会习惯逆来顺受

率真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什么东西,会直接说出来,也会去争取,但是家长如果一直让孩子谦让,那么孩子只好压制内心的想法,即使自己再想要,也会克制自己,慢慢会习惯逆来顺受,将来会变得懦弱、胆小。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2、容易歧视异性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旧社会了,男女已经平等,但是家长有时候的一些行为,却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比如家长总是让儿子对女孩谦让,孩子会觉得女生不如男生,是弱者,孩子将来可能会变得大男子主义。如果家长让女儿让着男生,孩子也可能会觉得男性并没有那么强悍,从而会开始歧视异性。

3、失去自信

李玫瑾曾经在一堂讲座在指出:“孩子过分谦让,是不自信的表现”。

一味地谦让和忍受,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将来不会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慢慢会失去自信,甚至会变得自卑,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都比较消极,这样的孩子很难有出息。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四、要让孩子学会谦让,但是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掌握谦让的分寸

让孩子学会谦让没有错,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怎样掌握谦让的分寸,这样做会让孩子养成良好品质的同时,能够维护属于自己的权益。

1、谦让的本质是尊重

家长要告诉孩子,之所以要谦让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样做也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但是对方如果不尊重自己,那么就没有必要谦让对方,而是要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2、要看清事情的本质

谦让是一种主观意识下的行为,是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孩子在谦让的时候,要看清事情的本质,要知道自己应不应该谦让,而不是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身份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应该谦让。

3、家长要转变观念

家长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老师,家长的思想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不断谦让,要不争不抢,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过分谦让。所以说,如果想让孩子改掉这种不好的性格,家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用正确的理念去教育孩子。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五、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真正地“谦让”

什么是真正地谦让?谦让是指谦虚地礼让或退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示很有礼貌。

当对方处于弱势的时候,以尊重和照顾为出发点,把自己也想得到的东西让给对方,这是正确的做法。

但是谦让只是指目前的这一刻,也是仅仅指这一件事,而不是让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和性格。

家长在教孩子谦让的时候,不要教孩子那些带有歧义的谦让,而是应该在平等的层面上,并且不会威胁原本属于自己的权益,也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那么才可以进行谦让。

孩子“只争不让”固然不对,但也不能“过分谦让”,要掌握好分寸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家长要不断学习,即使是一些正确的理论,也要经过实践论证,不要觉得谦让是一种好的品质,就一味地让孩子谦让,如果掌握不好分寸的话,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