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很大 卻很自洽

阿里巴巴很大,已經超越了你所熟悉的電商本身。20年中,阿里已經在零售、物流、金融、雲技術和大文娛五大領域全面發力。五大領域相互支撐、全面協同,在供應鏈這個更高的維度上實現了更好的自洽。

在今天,“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已經得到全面體現,阿里大平臺超越了“鏈接、溝通”的基本功能,而是為各個參與主體之間構建了強大的基礎設施和操作系統,以開放,為之賦能。

11年雙11再創佳績

數據說話:

雙11當天,參加雙11的用戶超過5億,比去年雙11當天增長1億。

雙11當天,所有系統上阿里雲上,處理數據高達970p數據。1p數據是什麼概念?1PB=1024TB, 1TB=1024GB。

訂單創建峰值達到54.4萬筆/秒,創下新的世界紀錄。這一數字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

成交額突破100億隻用了1分36秒,突破1000億用了1小時03分59秒,突破2000億隻用了14小時21分27秒。

第11年的雙11,成交額到達2684億。

阿里很大 卻很自洽

支撐天貓雙11不斷刷新記錄的底層邏輯或源代碼是什麼呢?

生態系統力

阿里為生態鏈的參與者提供了開放性的基礎設施和操作系統,通過數據、用戶流量、專業能力等,賦能賣家、B端生產者品牌商、快遞物流商。同時各個參與主體在個開放系統中進行專業能力的構建,強化了整個生態的系統力。

供需互動力

阿里進行人貨場改造,以人為本、從需求出發的設定;以C2B定製化生產模式、農產品直供、眾多新品的發佈等為代表的貨的改造;以銀泰店為代表的線上線下渠道的打通,以直播為代表的購物場景的打造等等,這些都從需求、供給和承載的角度進行變革重塑,提升了供需兩端之間的互動能力。

供應鏈能力

阿里通過在電商、菜鳥、螞蟻金服、阿里雲等板塊的發力,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讓消費需求、商品生產和流通等要素環節賦予數字化、智能化,甚至是金融化,從而讓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在每一個參與主體之間實現了高效協同,提升整個供應鏈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