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麼做,孩子會更聰明

家長這麼做,孩子會更聰明

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

網上流傳著一段兒視頻,六歲小男孩兒家中失火,而家裡只有自己和妹妹。然後小男孩兒撥打了報警電話。

從流傳的視頻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儘管家中失火,也許小男孩兒內心很緊張,但整個報警的過程,邏輯清晰,表達完整,絲毫沒有慌亂。表現出了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是你家孩子,可以做到更優秀麼?

對於孩子來說,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能力。而大部分家長,也很重視孩子的這方面能力。

如果孩子到兩歲,還不太會說話,有些家長就會開始著急,甚至可能會懷疑,是不是孩子有什麼問題。

家長們普遍認為,愛說話的孩子聰明,不愛說話的孩子,

就會比較笨。這是一種經驗上的認知,是生活中長期觀察的結果。而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相關的研究發現,學齡前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越強,上學後的學習能力就越強。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語言是一種抽象的思維能力。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是擁有豐富的語言體系,這也是一切文明的基礎。

孩子是通過語言,認識並瞭解這個世界。日常口語中,摻雜著大量的生活和科學知識,別人說的話能聽懂得越多,反應越快的孩子,大腦受到的刺激就越豐富,思維能力提高得就越快,知識積累就越多。

在學齡前,孩子積累的知識越多,上學後理解問題的能力就越強。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經常聽到“蘋果”這個詞。然後在某次逛超市的時候,看到媽媽指著某個東西,說要買點兒蘋果。孩子就會恍然大悟:總是聽媽媽說蘋果,原來長這個樣子,原來蘋果是可以吃的。

儘管是第一次見到,但因為對“蘋果”這個詞很熟悉,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但如果從來都沒有聽到過這個詞,那麼這個東西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完全陌生的,理解起來就會更困難。

這還是有具體形象的事物,如果是抽象的概念,比如“漂亮”、“難看”、“誠實”等等,如果沒有語言的基礎,理解起來就會非常難。

你突然對孩子說,做人要誠實。對於孩子來說,他第一次聽到“誠實”這個詞彙,根本就理解不了“誠實”是什麼意思。他會在心裡提出很多疑問,“誠實”是什麼?什麼顏色的?能吃麼?怎麼做才是“誠實”呢?

家長這麼做,孩子會更聰明

愛說話的孩子社交能力強

語言能力強的孩子,還能夠很好的表達內心想法。同時也是情緒調節方式。

另外一個孩子報警的視頻,在電話中,孩子說自己害怕。“害怕”是一種情緒,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能說出來,就說明他理解了這種情緒。而且他知道情緒的來源,因為父母突然出去了,也沒拿電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家裡只剩下了自己一個人。所以感覺到害怕。

能清晰的表達出內心感受,情緒就已經得到了緩解。同時也能讓別人更容易理解,從而獲得幫助。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可能會指著一個方向,嘴裡發出啊啊的聲音。這是他的表達方式,但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你很難猜到他是什麼意思。結果就是你也著急,孩子也著急。

而這最直接影響的,是與人溝通的能力。即便是成年人,在與人溝通上都有很大差異。有些人交流起來很順暢,但也會有些人,你很難理解他的意思。因為他根本不會表達。

而溝通能力差,社交能力必然也受到影響。那麼想得到很好的發展,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這麼做,孩子會更聰明

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

大量的觀察研究發現,大概從兩歲開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開始出現較大的差異。有的孩子兩歲時,已經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而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到了四五歲,還是隻會說簡單的詞。

而兩歲之前的孩子,差異並不是很大。但這個時期卻是最重要的。兩歲之前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

孩子在一歲之前,聽力是非常敏銳的。這個時期,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主要依靠的就是聽力。

通過接收外界的聲音刺激,來了解身邊的環境。當同一個聲音信號反覆出現,就會形成相應的記憶。具體到語言上。

孩子經常聽到大人說:孩子餓了,該餵奶了。“餓”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孩子慢慢會明白:原來這種感覺是“餓”。

一歲左右的孩子,能夠記住一百個左右的高頻詞。並且通過生活中的觀察,慢慢了解這些高頻詞的意思。到了一歲半左右,孩子能夠記住的詞彙量,會有一個飛躍式的增加。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孩子開始嘗試說話,最初只會說單獨的詞彙。但這說明孩子渴望表達。大概兩歲左右,孩子會說一些簡單的話。三歲左右的時候,已經能夠很流暢的與人溝通了。

另外有一種情況,孩子一直不說話,然後到兩三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會說很多話。這也是正常的情況。

家長這麼做,孩子會更聰明

語言學習的關鍵

但是孩子語言能力的正常發展,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一歲半之前的語言刺激。家長一定要多說話,無論是家長之間的聊天,還是跟孩子的交流。孩子都會聽,並且會記住反覆出現的高頻詞。

其實孩子在出生前,孕期發育成熟的胎兒,也能夠聽到聲音。所以嬰兒一出生,就能從聲音中分辨,誰是自己的父母。所以這段時期的語言刺激,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完全在於父母。孩子聽到的聲音越多,接收的語言刺激越豐富,表達能力就越強。

聾啞人並非不能發聲,而是因為沒有聽到過聲音,不知道應該怎麼說。而聾啞人學習手語,是用視覺代替了聽覺,用各種手勢代替詞彙。這是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