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大花燈

爸爸的大花燈

又到了點花燈的時候了。

今年的元宵節因為疫情的緣故到處冷冷清清完全沒有節日的樣子,也看不到滿街的紅燈籠和孩子們提著花燈到處跑了。

安靜冷清的時候容易回憶往事,此刻,那個特別的大燈籠又出現在我的腦海裡了。

很小的時候,有一年正月十五前幾天我爸突發奇想要自己動手給我和妹妹做花燈。他找來木板,鋸子,甚至還動用了墨斗這種專業工具。看著這些材料和工具我的內心就已經開始拒絕了,不知道我爸他會倒騰個什麼出來。雖然我很瞭解他的手藝,真得很棒,但是我只想要一個普通的花燈。集上賣的那種,高粱杆做骨架,蒙上紅色的透明玻璃紙,紙上印著兩朵小花。細細的鐵絲做提手,可以掛在一根小棍上挑著。點上細細的紅蠟燭,燭光透過紅色的玻璃紙在地上映出一個淺淺的小紅圈。別的孩子們都點的這種花燈,是那個時候的爆款,我就想要那個。

可是我從小就是不懂得拒絕的孩子,我說不出口讓我爸別做了,去集上給我買個爆款。

我每天都看著我爸的進度,看著他用尺子在木板上量,用鉛筆標註距離,用墨斗彈下一道道黑線……看著工程量浩大的難以和一個小花燈聯繫起來,我的心裡越來越忐忑。

終於,在正月十五那天下午我從外面玩回來的時候,我爸開心地跟我說花燈做好了。

他滿懷成就感地給我展示了那個非比尋常的花燈:六根刨的筆直光滑的大約五十釐米長的木棍……木柱……木樁……什麼東西像承重柱一樣矗立,腳踏一塊六邊形木板,頭頂一塊。這些木料共同組成了燈的骨架,外面糊了一塊大概是什麼包裝袋的透明硬玻璃紙,燈籠上頭有根鐵絲做提手。底下在每兩根柱子中間位置 是一塊雕刻講究的雲紋形支架,三塊支架托起這個大燈籠威風凌凌穩穩當當地站在地上,氣派非常。

這個花燈,其實我不太確定能不能叫它花燈,因為它實在和我見過的花燈太不一樣。它太大了,它在地上站著已經到我膝蓋高了;它的玻璃紙是透明的而不是我想要的紅色,而且很厚,比爆款厚實太多;它的提手鐵絲很粗,我知道必須得很粗的鐵絲才能承受得了這個大燈籠。它看起來非常像古裝電視劇裡皇宮裡掛的那種氣派的大燈籠。

我不記得我做了什麼反應說了什麼話了,只記得我爸拿了根家裡停電時候用的那種白色蠟燭放了進入。對了,我爸手藝確實棒,每個細節都堪稱完美,包括放蠟燭的地方,是在底子的那塊木板正中心掏了個和蠟燭一般大的洞,打磨得很圓,蠟燭插進去正好,非常牢固穩定,搖晃燈籠蠟燭都不會受影響。

現在我爸要點亮這個燈籠了。

剎那間,我覺得已經西垂的太陽又升起來了。真是……好亮啊!原來透明玻璃紙能增強光亮度哎!我覺得這個燈籠應該放在家裡,我們晚上就不用開燈費電了。

我爸把他的得意之作高高舉起,舉過頭頂,問我這個花燈好吧。我看著亮堂堂的周圍,地上呈放射狀映出六根柱子,站在六條射線中間的我爸光芒萬丈。

我心裡很抗拒提這個“花燈”參加晚飯後全村小朋友的花燈會,但是我仍然說不出口。

晚飯後我磨磨蹭蹭不想出門,可是慢慢的就有幾個平時一起玩的小朋友來找我了。我只好在我爸的得意和歡快情緒中和妹妹一起抬著那個大“花燈”出門了。是的,我們倆抬著出門的,一根燒火棍穿過鐵絲提手,我們一人抬一邊。因為以我們倆的身高和力量是沒有辦法獨自提起來的。

不出所料,我們成了人群中最亮的星。

全村的小朋友們已經在東邊打麥場聚集了,遠遠地就看到一片紅紅的小星星在閃爍。我們的燈籠還未到前就引起了轟動,猶如一道閃電閃瞎了所有人的雙眼。很多人朝我們跑來,紛紛來參觀這個太陽般的存在。有很多男孩子們表示很羨慕,這個燈太牛了!大家議論紛紛,抬著太陽站在人群中的我很不自在。我從來都不喜歡這種感覺,我只想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提著小巧可愛的紅色小燈籠,在人群中做一個不被注意的普通人。這種突然的眾星捧月的感覺讓我很不喜歡。

那個大燈籠成了那晚的明星,連正月十五那又大又圓的月亮都被它比下去了。它的出現打破了我們全村小朋友對花燈的固有印象,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拓展了我們的思維。元宵節後好幾天都還有男孩子在遇到我時興致勃勃地詢問那個大“花燈”的詳情。

那個燈籠非常耐用,真的,我爸手藝太好了,用料太講究了。別人的小花燈有的在正月十五當晚就燒著了,其他沒報廢在當天的也沒過幾天就散架了。只有我們家的這個,怎麼都不壞,甚至很久都沒有一點磨損的跡象。

夏天的晚上總是經常停電,每當此時,這個超耐用的大燈籠就要閃亮登場了。我爸把它點亮掛在葡萄架上,滿院子亮堂堂的。有好幾次都有人因為看到我們亮堂堂的院子興奮大叫:“來電了!來電了!”

我忘記那個燈籠用了多久,是什麼時候壞的,只知道從那年往後,我一次花燈都沒有買過。它照亮了我童年的好幾個元宵節,直到我長大到不再參加花燈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