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扭傷、急性創傷,如何科學冰敷?

冰敷是外科醫生常見的外傷治療手段,尤其在我們機體發生急性損傷的時,(如踝關節扭傷,手指挫傷,輕度磕碰等);此時,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能起著消腫和止疼的作用。

關節扭傷、急性創傷,如何科學冰敷?

對於骨折,除了及時手術以外,早期進行冰敷是非常好的輔助治療方式。

早期冷敷不僅可以消除骨折所造成的腫脹,還可以有效的緩解骨折內部的出血,使無菌性的炎症儘快消退,這樣就可以非常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在進行冷敷時一定要注意,最好要使用毛巾將冰塊包裹好,防止產生局部皮膚的凍傷。但應注意,早期和晚期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簡單說,早期冰敷,晚期熱敷。

關節扭傷、急性創傷,如何科學冰敷?

為什麼早期冰敷會有用?

骨折後周圍血管損傷,因為處於急性期,此期間出血最多,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利的情況 ,就會發生腫脹,此刻就需要患者進行冰敷處理,使皮下的血管收縮,減少局部的血液循環,降低血管的通透能力,患者局部血液循環度減慢,減輕組織胺的排放 ,減輕組織對疼痛的敏感性,緩解骨折造成的疼痛,使身體局部溫度降低。


此外,冰敷還可以減輕因為受傷所導致的肌肉痙攣,避免組織細胞的二次傷害。一般來說傷後48小時以內可以冰敷,尤其是24小時以內。比如對於最常見的腳踝骨折或扭傷,不管有沒有骨折,24小時內用冰敷為理想治療,因為可以減輕局部的充血水腫,也就是可以減緩患肢腫脹。錯過48小時,就會腫得很嚴重了。

關節扭傷、急性創傷,如何科學冰敷?

冰敷的同時注意配合抬高患肢。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接受正規的保守治療,遵守休息、冰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的原則,多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總之,骨折發生的早期在急性期應該進行冰敷,但是不要熱敷,不然容易引起骨折的出血加重引起腫脹疼痛。


冰敷多久?

冷敷的時間也不要過長,要根據每個人的耐受程度確定。 通常臨床上我們主張每天3次,使用冰水混合物隔著毛巾敷在受傷的關節周圍,每次冰敷大約15-20分鐘,每冰敷一次要間隔1-2個小時。疼痛不是太明顯後,隔2-3個小時冰敷一次就可以。


2-3天后需要怎麼做?

過了急性期,在傷後2-3天以後,存在骨折的需要跟醫生探討手術治療方案,只存在扭傷的,保持抬高患肢以外,在康復期間可以多熱敷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消腫止痛。也可以配合烤電理療以及藥物消腫消炎等治療改善症狀減輕後遺症。

冷敷的禁忌: 1、對寒冷刺激極度敏感者,冷敷可能會促發動脈痙攣;2、中老年人動脈供血不全要慎用,可能加重缺血;3、對神經組織癱瘓者絕對禁止使用,因為他們不能感覺冷熱,所以很容易凍傷; 4、冷敷和冰按摩也不應當用於有類風溼關節炎、雷諾綜合徵、感覺損傷的區域。


走出誤區,正確處理

需要強調,如果有外傷口,必須到正規醫院進行消毒包紮,否則造成感染後果相當嚴重。關節扭傷後,切忌立即搓揉按摩,也不要用熱毛巾敷,這是老百姓常有的誤區。可以嘗試外擦松節油或塗三七粉、雲南白藥,或用活血、散淤、消腫的中草藥如蒲公英、馬齒莧搗爛外敷包紮。 許多人都對踝關節扭傷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養兩天就好了”,其實不然。適當的休息是需要的,但並不是治療的全部,未經正規治療的患者,踝關節再次損傷的可能性是經正規治療患者的3~4倍。不僅急性損傷的前兩三天需要冰敷,手術之後的康復功能訓練之後也必須及時冰敷。如剛崴腳、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物理撞擊等。

關節扭傷、急性創傷,如何科學冰敷?

最後,說到骨折的處理,一個大家要知道的常識:

在骨折發生當時需要一些急救處置:及時撥打120,止血,包紮,臨時夾木板固定,如果頸胸腰椎骨折需要平行搬運,也就是把患者放在長木板上搬運,找不到長木板甚至可以拆下一個門進行搬運。在做完處理之後,就可以使用冰塊對產生損傷的肢體進行冷敷。

最後,當然希望大家健康平安,歡迎點贊、轉發,呵護健康,讓疾病都離我們遠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