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引言: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不斷進步的時代精神帶來的不只是更舒適的生活條件,還帶來著更多更大的挑戰。身處其中的成年人,都深知其中的競爭與壓力有多麼激烈、巨大。

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以後能夠面對還在發展著的挑戰,從中脫穎而出,我們必須從孩子小時候抓起,培養他們的意識,將他們從“舒適圈”中帶離出來,認清現實。

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就好比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溫水煮青蛙的例子,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那隻青蛙,在學校,社會中被慢慢淘汰。

雖然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萬事如意、順順利利,但實際上這種期盼既不切實際又有很大弊端。

案例分析:

我知道有個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成績都處於中等,同時不肯努力,一直得過且過,雖然也上了大學,但按照他的學歷,畢業後幾經波折,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最終只是去了一家小公司做職員。雖然平淡是福,但是隨著父母年齡漸長,小家庭的建立,他又該怎麼辦呢?

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原因就是因為他還是沒有脫離家庭與學校為他營造的“舒適圈”,難以承受來自社會的壓力與競爭。做事沒經過全力,而是走一步看一步,隨波逐流。長期以往就成了一個習慣,等需要真正拼命的時候,已經沒有拼命的能力了。

由此可見,順風順水的生活固然是人人嚮往的,但是對孩子來說,必要的挫折是必要的。

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一、讓孩子脫離“舒適圈”是否有必要?

答案是肯定的。生活在“舒適圈”中的孩子,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看起來跟外界的花朵一樣鮮活嬌豔,但是離開了溫室,不必說讓它見識凜冽的寒冬,就是稍微大一些的風雨就可以讓它凋零。

而且讓孩子脫離“舒適圈”,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必要抉擇。

就像是雛鷹學習飛翔、幼虎訓練捕獵,老鷹為了小鷹可以翱翔天際,可以將小鷹從山頂推下,讓其面臨死亡的威脅,以此激發小鷹飛翔的潛能;

老虎為了讓幼虎能夠堅定的現在危險的食物鏈頂端,督促幼虎自己去捕獵;

而我們為了孩子能夠從容地去面對人生百態,能做的且十分有必要去做的就是:讓孩子走出“舒適圈”。

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二、脫離“舒適圈”的孩子一定會成功嗎?

如果問我這個問題,我會說:No。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努力的人一定會有錢嗎?聰明的人一定會是科學家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孩子不脫離“舒適圈”,就無法看到自己生活環境之外的事物,只能拘泥於這個小圈子內,沒有危險、沒有壓力,過著被安排好的生活,缺乏外力的刺激和改變自己的勇氣,當他被迫走出“舒適圈”時,也許就是被世界淘汰之時了。

而脫離了“舒適圈”的孩子,則可以看到更多的事情,其中有公正的也有不公正的,甚至黑暗的,這就是他的閱歷與經驗,他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學習方法;也會經歷更多的事情,有痛苦的、遺憾的和刻骨銘心的。

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這樣,當他自己的身上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他可以做出優項選擇,得到最好的結果,並且在經歷中,獲得更加凝練的情感。兩者比較,哪一類孩子的成功幾率更大是顯而易見的。

三、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圈”?

1、以身作則,以自身為榜樣。

“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類諺語我們都耳熟能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並且孩子向父母學習幾乎是一種本能,要想讓孩子主動走出“舒適圈”,敢於挑戰自我、改變自我,父母就要為孩子做出榜樣,自己不故步自封、貪圖安逸,敢於挑戰,孩子也會從中學習,受到好的影響。

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2、適當地讓孩子真切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

為了讓孩子脫離“舒適圈”,適當的外界刺激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讓孩子感到有壓力,他才會為之做出改變,逐步脫離溫室;但是,這種刺激必須適當。如果過度刺激孩子,可能會讓孩子喪失信心,更加依賴“舒適圈”,對外界產生抗拒。

3、培養孩子的興趣,支持和鼓勵孩子。

當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相應的就會產生某種情感,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野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所以不想比別人差,就會讓孩子產生競爭的心理,進一步促進孩子擺脫“舒適圈”的影響。

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總結:

不論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讓家長更加放心,還是為了以後孩子的長期發展,讓孩子脫離“舒適圈”是必須的。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認識到,溫室花朵固然美麗,但是大自然的花草才是最堅強的;想要讓孩子主動走出“舒適圈”,父母的努力也十分重要。(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有我為您保駕護航。關注我,做更好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