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

魏明帝曹叡曹叡出生於建安九年(204年),生母為曹丕妾侍甄氏。曹叡從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愛,常令他伴隨左右。曹叡年幼聰慧,曹操覺得他異於尋常,曾經評價道:“你可以繼承家族基業的第三代了。”在朝會宴席上,也經常叫他與侍中近臣並列。曹叡好學多識,尤其對律法特別留意。[1]

延康元年(220年),其父曹丕繼位魏王,此時曹叡年僅十五歲,就被漢獻帝封為武德侯。同年,曹丕登基為帝。

黃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齊公。同年,由於生母甄氏冒犯了父親曹丕而被賜死,曹叡因此被貶為平原侯。[2]而且因為其母的緣故,曹叡雖為曹丕的長子,但沒有及時被立為儲君。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被其父封為平原王。[3]

苦得儲位魏明帝曹叡

在立儲一事上,作為長子的曹叡因為其母甄姬的原因並沒有得到曹丕的青睞。先前曹丕稱帝時,特別寵愛皇子曹霖,曾旁敲側擊地詢問安國亭侯衛臻曹叡的情況,衛臻只是稱曹叡才德兼備,而閉口不言其他。[4]後來曹丕因其皇后郭氏無子,詔令曹叡過繼給郭皇后。但曹叡因生母死非善終,內心憤憤不平。後來不得已,開始恭敬地侍奉郭後,每日早晚都往皇后宮中定省問安。郭後也因自己無子,對曹叡更加慈愛。文帝認為曹叡先前既有不滿,便想立舊妾徐姬之子京兆王曹禮為嗣,故太子之位始終未定。[5]

曹睿

因為儲位懸而未決,所以曹叡的生活如履薄冰。在他府中,與其往來的無論家臣官吏、還是師長友伴,一律取品行正直的人充任,互相匡扶,勉勵矯正。處理事務小心謹慎,避免遭到責罰。侍奉文帝和郭皇后十分孝順,以此博取曹丕與郭皇后的歡心。[6]而且曹叡在其父曹丕的面前也極力打造仁德的形象。曹叡一次隨曹丕狩獵,見到母子兩鹿。文帝射殺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殺子鹿,曹叡不從,說:“陛下已經殺掉了母鹿,臣實在不忍心再殺掉它的孩子。”說完哭泣不已。文帝於是放下弓箭,深感驚奇,而確定了立曹叡為太子的心意。[7]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文帝曹丕病危,最終冊立平原王曹叡為皇太子,託孤於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等人。[8]

登基為帝魏明帝曹叡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文帝駕崩。年輕的曹叡在洛陽即位,是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等人的輔佐下,開始了他十二年的執政生涯。

曹叡即位後,尊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追諡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為陽平王。 同年八月,孫權進攻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堅守。朝臣商議發兵救援,曹叡則認為孫權的軍隊擅長水戰,這次之所以敢於不用水戰而轉到陸上攻城,不過趁文聘防守不嚴而突然襲擊,今已相持,則不會持久。”在這之前,曹叡曾派治書侍御史荀禹慰勞戍邊將士,得知吳軍進犯的消息,便在去江夏的路上沿途召集各縣兵馬,加上自己身邊的騎從衛士共計步騎兵千餘人。抵達江夏城外,荀禹指揮軍隊借山勢舉火向吳兵發起攻擊,吳軍果然撤退。[9]

辛巳,曹叡封皇子曹礒為清河王,東吳將軍諸葛瑾、張霸等又率部進犯襄陽。撫軍大將軍司馬懿指揮魏軍大破吳軍,斬張霸。徵東大將軍曹休也在尋陽擊敗了其他東吳軍隊。朝廷一一論功行賞。十月,曹礒病逝。十二月曹叡大封群臣,封鍾繇為太傅,曹休為大司馬,曹真為大將軍,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10]

太和元年(227年),西平郡麴英反叛,連殺臨羌令、西都長等地方官員,於是派遣將軍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亂,斬殺了麴英。十二月,封毛皇后的父親毛嘉為列侯。新城太守孟達叛亂,詔令驃騎將軍司馬懿討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