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困局的今日,江南春為什麼把目光放在品牌力打造?

在這個分享氾濫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透過網傳授自己的經驗之道。那麼,對於疫情下病急亂投醫的企業來說,怎樣才算真正有用的傳道解惑?


關注在一個行業/領域裡做到冠軍的人,他分享的定是過往的經驗之談。他的經歷、視野都經過考驗,沉澱成理,聆聽他的分享能給予你的企業一臂之力。


在最近的一次直播分享裡,分眾創始人江南春以《致勝下一個十年:行業突圍破局之道》為題,提供了很多經過實戰檢驗的品牌制勝方法論。


為什麼說這些經驗對企業能起到點撥之力,因為分眾就是生活空間媒體領域裡的佼佼者,也是品牌引爆的專家。


這還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企業想要話語權、想要更有價值,一定要成為一個領域裡獨特且有價值的品牌。


相信部分人沒有認同這種看法。因為當下很多企業竭澤而漁 ,對流量趨之若鶩,卻不願投入品牌。不懂得如何在危機下,尋求行業突破也是大多數企業的通病。


江南春提供了另一種維度的告誡:“流量只是“術”,品牌才是市場的“道”。在網紅產品時代,品牌力比流量更重要,因為品牌才是真正的流量池。”


對於線下買不到的東西,消費者立馬會想到上淘寶,所以品牌一旦贏得了人心,流量自然會來。


小紅書種草、抖音、眾籌或者淘寶直播,這些都是當下流量的重要入口,但這些渠道並不能完全主導消費市場。


很多網紅品牌,如果不能夠抓住時間窗口進行引爆從而成為公眾品牌和明星品牌,那很可能被替代。因此,正確的方法是流量和品牌打一套同心協力的組合拳。品牌是空軍,全力“炸開”消費者心智。流量、地推等陸軍在空軍掩護下搶佔陣地。


品牌想要引爆,需要兩個工具。第一,需要把信息變成一顆釘子。第二,需要有一把榔頭,將釘子釘入合理的地方。


如果一家公司有流量基礎也有一定品牌,但始終沒有引爆出圈,這就是投放量不足造成的。那麼企業又該怎麼做?


很多人打過品牌廣告卻沒有什麼效果“忽悠我做品牌,我還怎麼信?”事實上可能是用錯方法。實際上要準確定位品牌有三個方法論。


其一是,逼死老闆。要學會“用一句話說出對方企業選擇我而不去選擇競爭對手的理由。”也就是說,我們要提供品牌競爭的獨特性和對客戶不可拒絕的作用。


其二是,訪談銷冠。因為銷售冠軍必然有他獨到的經驗,他清楚定位什麼才能賣得出去。


其三是尋找忠誠客戶。忠誠客戶必然會向朋友推薦,他的推薦詞必然能打動人,他也一定有隻選擇這個產品的理由。


企業容易犯的第二個問題是把廣告當成速效救心丸,要它立刻起作用。


飛鶴奶粉針對新的定位打廣告,但8個月之後銷售量依然不見增長。因為選個奶粉品牌對家長來說需要深思熟慮。飛鶴奶粉決定持續投放,結果在第10個月出現拐點,業績上漲,下一年從40億飛漲到了79億,甚至到後來的150億,業績翻了接近五倍。品牌廣告效果有延遲是正常的。


但總有企業渴望品效能夠合一,至少能讓自己很快看到效果心裡才有底。可是品牌廣告是長效機制,效果廣告往往是短效機制,無法合一,只能協同作戰。想要達到品效協同“向上撬動”和“向下撬動”缺一不可。


“向上撬動”,撬動的是流量和渠道。利用你的資源聯合流量平臺和渠道精準投放。“向下撬動”,撬動的是經銷商。做廣告的時候同時給經銷商導流,那他也會支持你。


當然,市場上還有一種擔憂。覺得疫情之後,消費者會考慮省錢,因而應該打促銷戰吸引用戶眼球,而不是花錢在品牌投放上。


事實上,企業如果持續搞促銷,顧客就會對促銷越來越無感。如果可以撬動更多經銷商來打開市場,而向品牌進軍,向高端進軍,你的企業才會有議價能力,不會入不敷出。那麼企業又該怎麼尋求行業突破呢?


或許有人會說,疫情之後,一些品牌他們或許也活不到下一個十年。那麼憑什麼還要相信企業應該去做品牌,而不是直播拿到真金白銀?


其實品牌老化是可以解決的,一個強大的品牌永遠比一個只在流量池裡鑽研的企業更有生命力。


比如波司登,是一個43年的“老品牌”。到了2015-2017年的時候,波司登遇到了一次瓶頸。因為年輕消費者主要去shopping mall消費,而波司登主要佈局在步行街,羽絨服在很多年輕人看來也並不潮。波司登與年輕人產生錯位。波司登做出調整,除了強調遠銷全球的國際化特質,還聘請國際設計師為品牌升級設計,再通過分眾廣告升級實現引爆。結果2018年銷售增長了100%。融入社會重大事件和社會重大話題;融入社會重大娛樂;融入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軌跡,品牌就能保持活力。


因此有品牌力的企業不但不會活不到下一個十年,還可能定義下一個十年。比如生活空間媒體領域的冠軍分眾。


分眾創業初期就已經預判,中國的未來趨勢是城市化。城市化離不開大樓建設、離不開電梯,因此電梯是城市化的基礎設施。


但電梯媒體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過,因而有差異化的定位空間。市場格局演變後,消費者可輕鬆避開電視和網絡廣告,電梯反而成為都市主流人群必然抵達的高觸達場所。分眾成為了對城市消費風向標人群進行集中化引爆的媒體平臺。


分眾對市場的定位準確,因而建立針對都市風向標人群精確定位,全渠道覆蓋,終成業內頂流。可以說分眾自己的成長故事就非常有說服力,分眾分享的品牌方法論也是他自身發展的經驗集成。


為什麼不能呆在舒適圈,要主動尋求行業突破?為什麼以長遠之計看來,企業選擇打造品牌力是關鍵?從江南春的經驗裡企業就能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