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导读:你是否开过手动挡的汽车?在下坡时通过挂空挡的方式,使汽车在惯性下滑行前进,此时汽车不需要做功,只需要依照原有轨迹滑行即可。

以前呢,我们总用这种惯性滑行的表述方式,去形容一个进入衰退期的企业,就像余世维一样,恨铁不成钢的去看他的企业决策、看他的中层危机、看他的深陷泥潭。

但我在想,企业既然是由人组成的,那么企业的惯性滑行,不也正是由个人的惯性滑行所组成的吗?

于是,这篇内容就应运而生,我们从个人角度来看看惯性滑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可能有助于揭开一些关于中年危机、关于裁员、关于失业的一些深层内容。

通常我在这里会设置一个导读,来帮助读者去了解到我通篇的内容是什么,但现在容我卖个关子不去揭开谜底,让我们一起去层层撕开,去看看这背后是什么。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既然被称为谜底,那必然是由弯曲的迷宫层层堆叠,当我们一层层去破解迷宫时,我们需要踏入迷宫后,知道我们处于什么状态之中。

当我们站在个人角度去看惯性滑行,我觉得很多人会将这种惯性滑行误解为习惯,但我认为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01 习惯没有“成本”

惯性滑行与习惯,表现出的外在形态,都是一种重复的下意识行为,并且可能有好坏之分,也可能没有好坏之分。

或许我这么说不太清晰,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吃饭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并且熟练掌握的。

“我们吃饭时拿筷子,有人习惯于左手,有人习惯于右手,这是根据个人习惯进行的选择”。

这种选择,通常不需要我们主观意识的参与,思维的自动加工使我们可以无需占用脑力便可以做出决定。

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却又是没有那么可怕的,毕竟许多习惯实际上是自动养成,并没有付出刻苦的努力所得到的,因此进行改正是并不会面临过多的“沉没成本”。

如果我们一直用右手拿筷子,有一天突发奇想认为左手拿筷子比较“帅”,那么我相信21天的时间足够我们去改变习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适,但我们之前也并非是经年累月的训练右手吃饭,在更改左右手的过程中,

并没有使我们失去许多以往的经验。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02 惯性滑行“成本”很高

习惯的沉没成本很低,所以我们只需要一个契机,便可以下定决心改正一些错误的习惯、或者获得一些好的习惯。

写到这我突然理解为何很多企业在惯性滑行中逐步衰落,其实并非高层不清楚企业中的问题,而是船太大,已经无法调头。

那么惯性滑行对于个人来说,实际上也是这个问题,其与习惯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惯性滑行的过程中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这里我可能需要用两个例子来强化说明,首先用一个普遍存在于技术岗位的例子来说明成本的概念。

“技术经理,通过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在公司中的实操经验,获得了稳定的薪资”

我们来看这个技术岗位,他得到现有的薪资,实际上是从他求学开始,直到实习、转正、升职后才获得了现有的薪资,求学、实习、转正、升职的整个过程,实际上都是他的沉没成本,这其中既有受过的委屈、消耗的时间,也有付出的努力与长时间的坚持。

那么,我们来考虑一下,当公司宣布技术迭代,原有技术体系被抛弃,这位技术经理怎么办?

”他转向新的技术体系,则意味着要一切重来,损失了以往所付出的“成本”;他不转向新的技术体系,则面临着新的技术体系将逐渐替代他现有的技术体系,他早晚会面临失业,自己以往的技术最终还会化为乌有。”

这便是惯性滑行与习惯不同的地方,惯性滑行有着足够高的“成本”,让人即使知道自己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却不得不将错就错。

那么,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他为何要将错就错?对于我们局外人来说,这似乎并不是一种很难的选择。

如果让我们来选择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拥抱变化。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身为局外人总能高瞻远瞩,并且做出最正确、最客观与最理智的选择。

但我们一旦入局,则失去了旁观者的“上帝视角”,不得不真正的去体会面临选择中的纠结与忧虑。

这些纠结与忧虑,实际上可能并非来自我们自身,而是来自与我们产生联系的、我们所爱的人与爱我们的人。

那么,让我们一起入局,看看身处庐山之内,看到的是何等景象。


01 损失厌恶

一入此局,我不由的停下了笔,因为接下来的内容便会显得有些沉重,但如果我们自己也面临惯性滑行的问题,就不得不随我一起“破而后立”。

我们还是从那位技术经理开始,为了能更加的引起我们的共鸣,接下来我将以技术经理的视角来解读他所面临的问题,以下的我指的便是技术经理。

  • 当然知道拥抱变化的重要性,但我的一切都是由我现在掌握的技术得来的,我通过日以继夜的努力与坚持,我付出了汗水与鲜血,换来了如今的一切。
  • 并不是独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爱人、孩子、父母,都在依靠着我,我该怎么办?
  • 如果我现在拥抱变化,那意味着我要从头开始,我的爱人、孩子与父母,都会受到影响,我如何维持他们现有的消费?又该如何面对他们?
  • 我又该如何直视他们的双眼,告诉他们我即将从头开始?

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自己的视角中,看技术经理所面临的客观问题,他切切实实的面临着生活的压力。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懂责任、有担当的人,我们也并未发现他言语中的错误之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思维没有错误。

因为他只看到了他的损失,而没有看到他的机会,新的技术迭代,意味着所有原有岗位的人,开始站在同一起跑线。

凭借原有的技术思维,实际上可以更加快速的去占领先机,成为领域中的头部技术,未来的发展远高于现有的经理职位。

这便是导致惯性滑行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过于厌恶损失,即使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正在走下坡路,即使我们知道最终会无路可走,但之前的付出(做功),使我们过于厌恶损失而忽略了利益,从而不断下滑。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02 动力累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惯性滑行之中,但对损失的厌恶使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更不愿意去思考自己的下滑姿态。

如果我们单纯的从损失厌恶去看这个问题,实际上我突然觉得有点过于单薄,因为还有一个原因使我们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所谓惯性滑行,那么一定会有一个施加力,去迫使我们不断的滑行,而我认为这个施加力,便如同我们在爬坡时缓缓踩下的那一脚油门。

是这脚油门帮助我们走过艰难的上坡,来到我们人生的顶点,然后迫使我们开始不断的下滑。

那么这脚油门具现在生活之中,是什么?

我认为这脚油门可以是很多东西,可以是上进的动力、是对爱人的责任、是不甘平庸的心,但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最有概括能力的东西。

我认为毫无疑问是消费,我们之所以厌恶损失,之所以不敢、不愿去拥抱变化,实际上是来源于我们过度透支的消费。

很多人看到这可能并不认同,但我再请出技术经理来举一个例子。

“技术经理月薪10000,存款30000元,当他选择拥抱变化可能他的存款只够支撑他半年的时间,那么对他来说最好的方式便是在滑行中寻找所谓的机会”。

毫无疑问,过度的透支消费使这位技术经理,不具备应对生活风险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缺失的情况下,这位技术经理不得不去考虑损失,但如果换一种情况。

“技术经理月薪10000,存款150000,当他选择拥抱变化,他的存款足以支撑3年时间,那么此时他便有了选择的权利。”

这种惯性滑行的动力来自何方?其实便是来自于长久过度消费,导致的风险抵抗能力消失,从而导致的选择权丧失,不得不选择考虑成本,而非收益。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前面我们说到,企业高管知道自己处于惯性滑行之中,却由于船大不好调头,致使只能任由企业不断的惯性下滑。

前面我说到这句话时,并没有去讲解关于船大不好掉头的原因,但实际上,通过对个人的惯性滑行,我们也就知道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那些所谓船大不好调头的企业,即使在船只即将触礁沉底也不愿意进行大规模改革的原因在于,现金流不够啊。

那么前面我们在迷宫中一层层的撕开了本质,那么现在我们透过本质去看现象,便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其中的根由。

过度透支导致缺乏资金储备,从而使自己在进行选择时,受客观条件影响过度的看重了损失,从而错过了更好的收益。

如此一来,中年危机、裁员危机等等,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解答,并非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而是他们意识到了问题却不愿意解决问题。

迷宫走到这,我们便看到了出口,现在与我一起走出这迷宫,然后再重新站在一定高度上来看惯性滑行。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01 消费陷阱

通常写到这里,我都会去提供一些方法解决问题,但正如我们前面一直所说的,惯性滑行是一个经年累月积累的问题。

通过几百字、几千字,很难去提供一个方法解决它,甚至于即使是上万字、十万字,也无法解决它。

那么难道我们只能在此沉沦,越陷越深吗?其实我认为我们很难快速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逐步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办法,修正我们的一个消费观念,再逐步的让时间去修复这些错误,最终解除滑行。

这个方法就是不要将消费与自己的收入进行比对,而是应该将消费拆解为日均消费,然后在与收入进行比对,并设置相应的警戒线,我举一个例子。

“我想买一个空气净化器,机身500,每6个月需要更换一次滤芯,如果我的年收入为5000元,那么这500元自然不算什么,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购买。”

过度消费积累便是由此而来,长久性的持续消费,实际上正是在不经意间拖垮我们的罪魁祸首,那么正确的消费决策如何进行?

“我想买一个空气净化器, 机身500,每6个月须要更换一次滤芯,一个滤芯300元,而我的收入为5000一个月,那么意味着我每天可以承担161元的费用,如果这个净化器可以用3年,意味着它每天的费用是2元。”

听起来是否还是觉得很划算?但这种“划算”却是我们惯性滑行的原因,因为我们的过度消费是不断累积的。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我们按照日均费用来计算,一个空气净化器,就使我们每个月都需要付出将近1%的薪资去维持,而我们甚至都没有去计算其所消耗的电力成本。

这便是消费陷阱,通过不足以刺激我们使我们警惕的阈下信息,使我们陷入持续性消费之中,最终不得不惯性滑行。


我也想拥抱变化,但我现在只能依照原有轨迹滑行

这篇内容,实际上目的在于使我们警惕由消费陷阱带来的惯性滑行,而惯性滑行带来最大的危害,便是“丧失选择权”。

其实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哪怕经历挫折痛苦,但只要这种挫折与痛苦的未来具有希望,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去坚持。

但惯性滑行带来的“丧失选择权”,却显得那么的绝望,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不断下滑,最终深陷泥潭。

最后这里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只有麻木的我们在一往无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