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孔融沒有梨《世說新語·德行》3


只有孔融沒有梨《世說新語·德行》3

3、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一起到洛陽。當時李膺任司隸校尉,享有盛名,能夠入得他家門的必須是有名望的才俊之士或者自家親戚。孔融到了他家門口,對門房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進去落坐後,李膺問:“你與我是什麼親戚?”孔融說:“我的祖先仲尼與您的祖先伯陽,有師友的關係,所以我與您是世代通好之家啊!”李膺和賓客們都對這樣的回答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韙後到,別人告訴他剛才的事。他說:“小時候很聰明的樣子,長大了未必有出息。”孔融說:“那麼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只好尷尬而不失禮貌笑笑。



有人說上一篇太敷衍了,沒跑題。這一篇碰到了懟神孔融,真的是可以跑好遠啊!

孔融從小就以才名著稱於世。讓梨的故事大概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吧?但是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更加懷疑讓梨的真實原因並非像他說的那樣。

孔融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後因觸怒曹操被殺。

李膺字元禮,是當時聲望極高的名士。《世說新語 德行》提到過:

陳韙,《後漢書》作陳煒,身份不明。姑且看作一個因為被孔融擠對才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吧!


《孔子家語》裡有一段:

孔子謂南宮敬叔:“吾聞老聃博古而達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即吾之師也。今將往矣。”遂至周,問禮於老聃焉。

這裡的老聃通常認為就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而這段話也就是孔融用來引證他家和李膺家世代通好的典故。

《太平御覽》裡,在解釋完親戚關係之後還有一段孔融與李膺的對話:

膺大悅,引坐,謂曰:“卿欲食乎?”融曰:“須食。”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食,不須問客。”膺慚,乃嘆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何如?“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向來公所言未有善也,故知未死。”膺甚奇之。後與膺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

大意是:

李膺聽到孔融的回答以後很高興,叫他入座,問:“你要不要吃點兒?”孔融說:“要吃。”李膺說:“我來教你一點做客的禮節吧。主人問你要不要吃,你應該推辭說不要。”孔融說:“不是這樣。我來教您做主人的禮節吧。把東西放在客人面前就好了,不需要問別人吃不吃。”李膺感到很慚愧。

(看到這裡,我簡直要為孔融拍手叫好啊!天下直男的共同毛病之一就是喜歡問問題!“要不要吃飯?”“要不要喝水?”“要不要買衣服?”“要不要看電影?”……問完還得意洋洋!

讓孔融來教你們做老公的禮節吧!別問!直接訂好餐廳,買好票,倒好水,知不知道?)

但是孔融這個人,在我看來有個毛病,就是剎不住車呀!

接著:

李膺覺得孔融很聰明啊!於是嘆息到:“我老啦,快死啦!看不到你發達的那一天了。”孔融說:“你沒那麼快死的。”李膺問:“你怎麼知道?”孔融回答:“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你一向沒什麼好話,可知還沒到死的時候。”李膺又大為驚歎啊!於是跟他談論經史,也頗能對答。

好吧!李膺真不愧為名士,這麼難聽的話也不放在心上。

可是孔融居然對曹操也這樣。

曹操打敗袁紹之後,兒子曹丕娶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孔融有一天就對曹操說:“當年武王伐紂,把妲己賜給了周公。”曹操一聽,懵了,說:“是嗎?我沒聽說過啊?你在哪兒看到的?”孔融說:“哦。我沒在哪看到。就從現在的事推想當年,肯定也是這樣的。”

OMG!可以想象當時曹操的表情。

後來曹操要節約糧食,推行禁酒令,孔融又帶頭反對。

曹操以孝治國。孔融又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缻中,出則離矣。”

大意是父親於孩子有什麼恩情呢?其本意不過出於情慾而已。孩子對於母親又意味著什麼呢?就像寄存在瓶子裡的東西,拿出來之後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這番言論也是後來曹操處死孔融一家的主要罪狀之一。

所以說孔融是個奇人,這話何止在當時,即使在今天也沒人敢說呀!

即使是另一位懟神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裡,也並不能贊同孔融的這一觀點。只不過認為可笑之處在於,揪住這話來治罪孔融的,是路粹和曹操這樣道德並不高尚的兩個人。

《後漢書》裡記載,

孔融被殺後,整個許都沒有人敢來為他收屍。可見大家都知道曹操恨他到了什麼地步。只有以前共過事的脂習,前去撫屍而哭。曹操果然就把他抓了,要處死,被荀彧勸住了。

雖然曹操這麼討厭孔融,他的兒子曹丕彷彿是孔融的超極粉絲。凡有送上孔融各類詩文的人都有賞,好不容易收集到二十五篇。(但其中有很多後來被認為並非孔融所作。)稱帝后,還加封脂習為中散大夫,認為他有欒布之節。欒布就是名將彭越被劉邦以謀反罪名誅殺後,感念舊恩而為他收屍的人。

孔融一心匡正漢室,被董卓送到黃巾軍鬧得最兇的北海郡;打敗黃巾後,設城邑,辦學校,收容安撫那些被黃巾蠱惑的民眾;又推舉鄭玄、邴原這樣的賢良。

一身正氣是真的。

但是他常常口出狂言,讓別人難堪,也是真的。

大約是自恃成名早、才德高、萬眾矚目,別人奈何不了他吧?

這何嘗不也是一種為盛名所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