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為何越來越重要

輕輕扎破手指,取一滴血,滴在檢測卡樣本孔內並滴加稀釋液,15分鐘後便可通過觀察反應線出現與否,判斷自己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

與應用廣泛的艾滋病病毒檢測試劑盒原理類似,這種新冠病毒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最近成為多國疫情防控的熱門之選。

確定病毒真正的“滲透力”

提到新冠病毒檢測,人們最熟悉的是目前作為確診“金標準”的核酸檢測。核酸檢測是“進行時”檢測,通過聚合酶鏈反應來檢測病毒基因組中特定的核酸序列,從而判斷被試者此刻是否感染了病毒。

而抗體檢測是“過去時”檢測,人體感染病毒後會產生IgM或IgG抗體,檢測血清中這些特異性抗體,可以判斷被試者是否曾經感染病毒。

核酸檢測有很大侷限性。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下呼吸道,而目前普遍用的鼻咽拭子採樣有時難以檢測到病毒,再加上試劑本身敏感度問題,已有多國報告了核酸檢測“假陰性”的患者。抗體檢測可與核酸檢測互相補充驗證以提高診斷效果,特別是更好地篩查無症狀患者。

新冠病毒十分“狡猾”,被核酸檢測漏過的隱性病例會干擾對疫情的評估以及防控措施。“抗體檢測可幫助確定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真正‘滲透力’,對於瞭解病毒的真實感染能力非常重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何大一說。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報道,初步研究表明新冠隱性病例可能佔所有感染病例的約60%。無症狀和輕症患者痊癒後,體內還會存在IgG抗體,通過血清抗體檢測就能找出這些感染者。

英國可能成為首個開展大規模抗體檢測的國家。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政府已訂購350萬個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計劃分發給居家隔離者;後續還會再訂購數百萬個試劑盒分發給一線工作者,並在藥房和電商平臺上架。英政府官員說,抗體檢測可判斷哪些人已感染新冠病毒併產生抗體而無論是否出現症狀,以此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瞭解病毒傳播方式。

西班牙政府也計劃在醫院、敬老院等感染風險較高場所展開抗體檢測。

澳大利亞衛生部門日前表示,計劃對1500萬人進行抗體檢測。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拉麗莎·拉布俄說,抗體檢測是追蹤疫情真實情況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免疫系統需要一週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產生抗體,只有核酸和抗體兩種方法並用,才能更準確判斷傳染態勢。

為疫情防控“退出”做準備

多國加大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力度,另一目的是確定已對病毒有免疫力的人群,為未來的疫情防控“退出”戰略做準備。

法國科學理事會主席、前法國醫學倫理委員會主席讓-弗朗索瓦·德弗萊斯日前說,法國計劃對大部分人口進行抗體檢測,日檢測數量可達20萬至30萬。檢測結果將用於評估解除封城和開展針對性隔離措施,制定後續“退出”戰略。

“獲得免疫力的群體是一個‘防火牆’群體,”北京大學前沿計算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寶權教授對記者說,“未來有了疫苗,這個群體也不用再打了。”

在眾多專家看來,通過抗體檢測識別已獲得免疫的人群,也將為後續精細化隔離、解除封城等防控措施提供依據。

德國亥姆霍茲傳染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日前說,他們計劃在4月初首先分發10萬個抗體檢測試劑盒給德國民眾,抗體檢測陽性的人會獲頒“免疫證明”,可提前解除隔離。研究人員說,大量的抗體檢測將幫助政府判斷哪些地區已“群體免疫”,可以解除封鎖。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安東尼·福奇2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說,判斷何時可解除封城、隔離等,一是看疫情曲線,再就是開展更簡單更便宜的抗體檢測,以確定人群是否實現免疫。

拉麗莎認為,由於抗體檢測研發速度快於疫苗,還可指導疫苗研發方向。在疫苗研製成功前,抗體檢測可幫助科學家和衛生部門瞭解誰感染了、誰感染又康復了、我們有多大風險會被再次感染等。

新冠病毒抗體檢測採用了膠體金法,這種技術已在艾滋病等疾病檢測中應用20年之久。中國、美國有多家企業能夠生產新冠病毒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不過,目前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在註冊生產,與核酸試劑的大量生產和使用不能相比。專家們認為,對抗體檢測應予更多重視。(新華社記者彭茜 郝亞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