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家長說“對不起”的奇妙力量

育兒不易,過失難免。人孰無過,改之則善。若收桑榆,則為大善。

當我們在育兒過程中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委屈孩子時,是否會想到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和權威而拒絕道歉?或者需要尋找藉口推脫?

其實大可不必糾結於此。

換個角度思考,或許這又是一次良好的親子教育時機。

向孩子道歉並無不可,說出“對不起”或將更有助於親子的收效。

育兒:家長說“對不起”的奇妙力量

道歉的方法

首先要明確,道歉是因為作為家長的我們確實犯了錯誤而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可萬萬不能是為了平息孩子的哭鬧或無理要求而採取這種行為。否則,這就成了溺愛,只會適得其反。

其次要注意,如果你發現你的愛人存在育兒的過錯而沒有道歉的意願時,請嘗試勸解其向孩子表達歉意。

育兒:家長說“對不起”的奇妙力量

1.道歉要趁早

不要拖拉。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可即刻採取道歉行動,對於低齡兒童而言及時糾正我們的錯誤就是及時幫他們樹立正確的榜樣。

2.正式的態度

不要敷衍。蹲下身軀,平視雙眼,對孩子說聲:“寶貝,對不起,是爸爸(媽媽)錯了”。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們的尊重,明白我們此刻的道歉是認真而誠懇的。

育兒:家長說“對不起”的奇妙力量

3.道歉的緣由

解釋道歉的理由和目的。這個過程就是在向孩子灌輸正確的認知與行為的重要步驟,需儘可能組織孩子能明白和接受的語言和邏輯去進行。別到頭來讓孩子知道了你在道歉,卻不明白為什麼道歉。

4.尋求諒解並感謝

在平等的對話環境中尋求孩子的諒解,如果孩子不能當場表示原諒,也可通過“小恩小惠”法打動他們。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小恩小惠”不是因為孩子拒絕我們後才能獲得的“獎勵”,而是當人犯錯後有時候所需付出的“代價”,也可讓孩子明白有時候錯誤並非靠簡單的言語就能解決。

當得到孩子的原諒後,請鼓勵並認可孩子的大度,感謝他們的“通情達理”。

5.道歉的延續

這個部分是壓軸,雖然道歉的行為已經結束,但道歉的影響還在延續。

為了防止錯誤的反覆、防止道歉的無效以及加深孩子對錯誤的認知。

我們不妨可以跟孩子溝通處理“錯誤”的對策,調動孩子對於正確事物的思考。

制定好對策後,就剩貫徹執行了。簡而言之,就是知錯就改,並邀請孩子對此監督,雙方共同成長。


道歉的益處

1.讓孩子學會說“對不起”

學前教育專家周教授曾言:對於低齡兒童,尤其是3歲左右的幼童,他們已開始知道有些事是不好的行為,但還沒有形成清晰的道德判斷。作為家長,我們應當更多的替他們積累經驗,知道做錯事要說“對不起”,從小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經過長期的實踐運用,孩子們能夠逐漸遷移到更廣泛的領域,將文明禮貌的習慣轉變成自發的行為。

育兒:家長說“對不起”的奇妙力量

2.加強親子關係

道歉行為本身屬於相對特殊的親子互動。在陪伴孩子成長時,我們的勇於道歉契合了“知錯就改”的教育理念,做到了真正的言行合一,起到了一個榜樣該有的作用。

試想,如果我們逃避道歉,即使孩子不反抗,但信任已失,難免也會加劇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對未來孩子的培養效果只會事倍功半。

如此,採取合理的道歉行為才是我們更好的獲取孩子對我們敬佩和認同的有效方式,也更有利於未來的教育效果。

育兒:家長說“對不起”的奇妙力量

做錯事後要道歉是人在社會交往中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更何況是在育兒這樣的背景下呢?

通過父母的不足,進而有效利用並培養孩子的方式不失為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