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場景:

女兒剛開始玩積木,當她把積木壘的很高時,把我叫來,告訴我:“爸爸,你看我是不是壘的很高”,

我笑著點了點頭。

然後孩子又說:“爸爸,你能不能也把積木壘高,我們比一比”,

我答應了。

於是我很輕鬆地壘高積木並超越了她。

原本興高采烈地她頓時像變了一個人,直接把積木推倒,嘴巴里嘟囔著:“只能我才能壘的高,我比你厲害”。

這時我意識到孩子出現了好勝心,如果此時不加以控制,很容易成為“輸不起”的孩子。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積木是大多數家庭會給孩子準備的玩具之一,在玩積木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緒,當出現以上情景時,我們不能讓著孩子,要讓孩子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可能你會說,你一個大人跟孩子比什麼比,對孩子,要多加鼓勵,你這樣做,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

我不否認,

可是,我想說的是,

愛子,一定要有度。

過度愛孩子,就變成了溺愛。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很多家庭都提倡“鼓勵”教育,本身鼓勵並沒有錯,但是過度鼓勵會導致孩子好勝心切,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凡事都要求自己是第一,當沒有達到第一的時候,往往會表現的很懊惱。

贏得時候孩子會得意忘形,

輸的時候變得一蹶不振,又哭又鬧。

好勝心切是壞事麼?

不是。

但凡事都只能是孩子獲勝,那就會出問題。

作為養育者,我們需要和孩子進行溝通,建立正確的認知,要讓孩子“輸得起,放得下”。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身的一言一行孩子皆會看在眼中並進行模仿。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每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表現出特別高興並施以獎勵;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表現的很沮喪、失望。

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極端的想法“只有贏才能夠得到認可並獲得獎勵,輸了什麼都沒有”。

我們應該做到喜怒不行於色,贏了對孩子加以讚許,輸了對孩子指導改正。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讓孩子明白,誰都不是一生下來什麼都會,都是需要反覆的學習,從失敗中獲取經驗,讓自己逐漸成長。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做好自己最重要。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當別人領先我們的時候,要先想想為什麼別人會領先?

是不是我們哪裡做的不夠好,要激發出自己的潛力,勇於追趕。

只要自己盡力了,我們就是最好的。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比我們優秀的人有很多,他們也是不斷的經歷挫折、失敗,最終得到成功。

別人成功了,在他身上肯定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我們需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根據自身的情況融入。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變得更加優秀。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學會放手

我們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自身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做主,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如果我們過多的插手孩子的成長,那孩子在面對挫折時該怎麼辦?孩子總不能一直在我們的庇護下成長。

孩子“輸不起”,家庭環境也很重要,只要我們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孩子更多耐心和愛,允許孩子發脾氣表達不滿,以身作則,給孩子傳遞正確的輸贏觀念,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輸得起”的孩子。

“凡事要做第一”,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我是“陪我伴你”

我伴你成長

你陪我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