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十月底参加肿瘤营养代谢论坛,由微生物学陈博士阐述的《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深入浅出的描述了人体微生物与健康、疾病、癌症治疗及肿瘤营养干预的各种关系,个人觉得非常好,对患者有一定帮助,特分享给抗癌圈的朋友们。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

您是您和您的微生物组成的超级共生体,互惠共存!!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我们都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里!!!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图片出处:NIH HMP(http://www.hmpdacc.org)

方形框表示微生物的门/纲/属,如图中所示,微生物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微生物与疾病及病历状况之间的联系。

菌群和宿主之间的共生是健康或患有疾病的关键决定因素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肠道菌群】

  • 肠道菌群的第一次定义:

1.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人体肠道元基因组有330万个非冗余的基因,大约是人自身基因的150倍

2.近1000-1300+种细菌

平均每个个体内含有160种优势菌群,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组成都不一样。

----来自Natrue2010;464:59-65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 重新估计人体内的细胞及细菌数量

1.根据粪便细菌含量及结肠体积,新估算人体结肠细菌数量约为3.8的10-13次方个。

2.对红细胞、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血小板及骨髓细胞(共占细胞总数约97%)进行评估,人体自身细胞约有3.0的10-13次方个。

3.一个70公斤、20-30岁、身高170cm的男性,体内细菌/自身细胞比例约为1:1

----来自CELL 2016;164:337-340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肠道菌群的分类】

少数微生物是致病性的,多数是共生的,甚至与人体互惠的,有益菌也不一定是永远有益,健康菌平衡是关键!!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癌变和疗法:菌群视角】

1.菌群(尤其指肠道菌群)如何为宿主系统提供微环境以促进或阻止肿瘤生成;

2.菌群在宿主生理中行驶核心作用,而生活方式、饮食和炎症等已知的肿瘤风险因素可直接影响菌群;

3.菌群在癌变中的广泛影响及对立角色,有助于描绘微生物和宿主之间复杂而又矛盾的关系,并可能有利于有效疗法的开发;

4.本综述系统介绍菌群的促癌和抗癌作用,并强调微生物在抑制肿瘤生成中的治疗潜力。

【粪便菌群多样性提高与改善PD-1抗癌疗效高度相关】

1.112名接受PD-1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的口腔和肠道菌群,缓解组/非缓解组的肠道菌群显著不同。

2.平均无进展生存期:缓解组:232天、非缓解组:188天;

3.对其中43名患者重点研究,缓解组的瘤胃菌科细菌的α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显著较高,肠道细菌的功能显著不同。

4.柔嫩梭菌(瘤胃菌科)丰度最高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达393天,拟杆菌丰度最高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仅188天。

5.缓解组的全身和抗肿瘤免疫均增强,且将粪菌抑制到无菌小鼠也确认类似情况。

【2017年后,癌症免疫治疗,菌群的突破性进展】

1.肿瘤的发生与菌群相关,肠道菌群可调控免疫系统;

2.与细菌相关的结直肠癌中,从原发灶到转移灶均有细菌共存;

3.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中,菌群对基于PD-1和PDL1的免疫疗法具有深刻影响。

4.小鼠粪菌移植验证了菌群及个别菌群的免疫调节特性,菌群成为新的肿瘤预后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5.菌群刺激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机制可能包括辅助确定免疫应答强度、通过代谢效应影响免疫系统、与肿瘤相关抗原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等。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肠道菌群可能会影响癌症免疫疗法疗效】

1.免疫开关抑制剂(PD-1)通过抑制肿瘤表明的抑制性T细胞受体开关,释放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2.肠道高AKK菌的检出率与PD-1临床应答高度相关,部分应答或稳定期患者肠道AKK菌检出率为69%-58%,无应答或死亡患者检出率仅34%,推测机制:AKK菌促进肠粘膜释放IL-12,后者提高T细胞对抗肿瘤细胞。

3.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应答相关,高应答者肠道多样性增高,尤其柔嫩梭和梭菌科菌群高丰度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增高,而无应答者肠道多样性低,富含拟杆菌。

4.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应答者全身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同时循环血Treg细胞(骨髓源性T细胞)高水平,后者阻止TH2和TH17的细胞因子应答,且应答者肠道DC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高水平。

1.菌群可产生毒性/致癌性代谢产物,或通过引起炎症或免疫抑制,直接或间接地调控肿瘤的发生、进展和治疗的疗效。

2.使用抗生素可削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有些细菌能代谢抗癌药促进肿瘤化疗耐药性,菌群多样性和特定菌种丰度(如双歧杆菌、AKK菌)也影响抗肿瘤疗效;

3.菌群干预或可成为抗肿瘤疗法,利用粪菌移植或可改善肿瘤免疫治疗;

4.需考虑:如何选择供体、潜在的致病菌传播、合适的样本条件和储存、粪菌移植次数、细菌联合类型等。

1.免疫缺陷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与进展,而且使肿瘤治疗疗效欠佳;

2.许多因素影响对肿瘤治疗的应答,包括:肿瘤代谢特征、HLA及IFN-Y等的表达;

3.肠道菌群影响局部肠道粘膜、引流肠系膜淋巴结以及全身免疫系统,从而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和毒性,而免疫系统也可反过来影响肠道菌群。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饮食、菌群与肿瘤的复杂关系】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1.研究证实了细菌多样性及群落变化在肿瘤中的因果作用;

2.细菌可能作为癌症治疗的个性化药物;

3.益生菌在癌症治疗的十字路口上,可成为药厂的又一主要收入来源,也可作为辅助疗法;

4.饮食在调节菌群中起重要作用,全球化通过对经济、文化、教育、农业、气候的影响重塑了全世界的饮食组成;

5.研究特定饮食对菌群组成及功能的影响,对以菌群在靶点的肿瘤治疗十分关键。

【饮食或会影响机体乳腺微生物组,从而影响个体乳腺癌风险】

1.首次发现乳腺特异性的微生物组或会被饮食明显影响;

2.饮食作为一种可能影响乳腺癌发生的生活因素,摄入富含糖类和加工食物的高脂肪西方饮食的女性常常患乳腺癌风险会增加,而摄入蔬菜、鱼类和橄榄油组成的西方饮食的女性的患癌风险则相对较低;

3.相比良性病变组织而言,恶性的乳腺肿瘤中所含有的乳杆菌属水平较低,这就表明,微生物菌群的失衡可能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4.饮食能够直接影响肠道外的微生物组,从而进一步影响乳腺健康,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些微生物或微生物所修饰的代谢产物如何影响机体的乳腺癌发病风险;

5.希望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证实在肿瘤辅助疗法过程中使用益生菌、鱼油或抗生素是否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结局;

【调节肠道菌群-减低肠癌风险】

饮食通过肠道菌群和相关代谢成份影响大肠癌风险;

纤维摄入增加或摄入纤维补剂能够防范CRC产生;

运动和营养影响肠癌患者生存率的潜在免疫和菌群机制

肿瘤患者,您知道怎么吃吗?——《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营养支持》

【综述】

基因组医学与微生物组医学比翼双飞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时代一定是对共生微生物、生态营养观、细菌疾病观三者合理运用。如果说我们的基因不好,只是让我们得某种病的风险升高,真的这个病要想得出来一定要有外界环境因素的打击,生活在你的肠道里边的这些细菌是从环境里来的,但是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它最方便最直接地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来影响你的身体让你得病。假如说是这么回事的话,我们知道我们是有希望的,因为肠道菌群的结构是可以改的。把你的菌群结构再回推到健康的那样一个状态,而且一直让它维持到你的基因允许你活的年龄,该怎么吃,怎么补,癌症患者,易癌体质,您大概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