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停灵“铁槛寺”:为何有弟秦钟“得趣馒头庵”一事发生?

秦可卿停灵“铁槛寺”:为何有弟秦钟“得趣馒头庵”一事发生?

秦可卿

秦可卿本是营缮郎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一名弃儿,小名可儿。后来养母又生一子,取名秦钟。可是养母早亡,家中只剩下养父和他们姐弟相依为命。等到她长大成人,因为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且秦家“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竟然冲破门第观念,“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成了宁国府年轻一代的女主。后来,秦钟的“业师亡故”,他因在姐姐家里结识了贾宝玉,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投缘好友并一同在贾府家塾读书——这样看来:秦可卿虽为秦家养女,可因为与弟从小一起长大,两个人还是有很深的感情基础的。比如其婆婆尤氏谈到可卿生病时曾有这样一段话:“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帐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那些人;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既然如此,按理说秦可卿生病或有什么意外,作为弟弟的秦钟应该是十分悲伤的。 可让人深感疑惑的是:从秦可卿生病到身亡,我们非但没有看到秦钟因姐姐离世有半点儿悲伤,反而在为可卿送葬到“铁槛寺”后,竟然出现了“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与小尼姑智能调情苟合一段,原文是:

智能“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极爱他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趁黑来寻智能,“一口吹灭了灯,满屋漆黑,将智能抱到炕上,就云雨起来”。一边是姐姐新丧停灵,尚未入土;一边却是弟弟与小尼姑偷情,寻欢作乐。大家知道: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其《挽歌》中写到人情凉薄时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诗句,以喻人情的凉薄——按说秦钟应该是可卿最亲近的人了吧?然而我们却没有看到他有一丁点儿悲伤的影子。那么,我们不禁疑惑:作者如此描写到底是何意,他借此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秦可卿停灵“铁槛寺”:为何有弟秦钟“得趣馒头庵”一事发生?

秦钟与智能

笔者以为:姐姐停灵“铁槛寺”,弟弟“得趣馒头庵”。所谓“馒头庵”按照作者的解释是:“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其实这里隐喻的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的诗歌名句。很显然,这里的“土馒头”指的是坟墓。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即使富可敌国,家中装有千年不坏的“铁门槛”,也不能挡得住一个人生命的终结,最终“享有”一个“土馒头”(坟墓)。所以,人在人情在,人死万事休,即使是和逝者关系最亲近的人......不信请看秦可卿停灵“铁槛寺”:自始至终,非但看不到其丈夫贾蓉的踪影。就连其弟秦钟也在寻欢作乐;其闺蜜王熙凤更不必说,不但在其葬礼上出尽了风头,还在老尼姑的怂恿下包揽诉讼,贪赃枉法,为了三千两银子拆散一对儿素昧平生的年轻人的婚姻!那么,谁是真心悲悼、痛惜秦可卿英年早逝的人呢?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与其发生不伦恋情的公公贾珍。然而,她的死亡难道不是由贾珍一手造成?而贾珍之所以在其葬礼上那样伤心欲绝,花起钱奢靡无度,难道不是在竭力掩饰其“内心有鬼”,用以欺世盗名!所以,笔者以为:作者在这里揭示的正是《好了歌》的主题:“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所谓人情冷暖,不过如此而已!


秦可卿停灵“铁槛寺”:为何有弟秦钟“得趣馒头庵”一事发生?

秦可卿托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