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乾貨:三個方法助你告別效率低下!

開門見山,今天的文章要聊聊工作效率的問題。

職場中低效工作的危害不言而喻,我也經常在收到關於如何提高自己效率的問題,所以這次來集中講一下這方面的心得。


我按照從個體到整體,從執行到管理的順序,一個個來聊。無論你是初出茅廬的社會新人,還是久經沙場的職場老將,我覺得都應該留下來,看一看。

個人覺得算得上乾貨滿滿,看完不會後悔。


下面進入正文。

職場乾貨:三個方法助你告別效率低下!

一、 找到低效問題的共性

說起來低效工作的例子在職場中比比皆是,但如果我們仔細梳理一番,就會發現許多現象都存在共性問題。找到這些共性問題,然後分別去制定對應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種高效。

這些共性問題大致分為三大類:

  • 1 、 硬技能不嫻熟

這常見於剛工作不久的新人。什麼是硬技能呢?就是這份工作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比如做程序員的,幾大主要的編程語言得了解掌握吧;

做市場營銷的,PPT應該會寫吧;

做財務審計的,Excel要用得嫻熟吧,報表要看得懂吧;

做銷售的,起碼嘴皮子要利索吧……

硬技能不嫻熟導致的效率低下問題,是最好解決的。

因為這都是有現成的工具幫你提高的,只要你肯花時間去鑽研琢磨,比如買一些書或者去網上報個班學習,都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


  • 2、團隊溝通不順暢

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涯中,大概80%的效率低下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最常見的,是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斷層,即大家對同一件事的認知水平處於不同階段。

例如同一個項目,A部門以為應該這樣做,B部門以為應該那樣做,中間來回反覆卻不確認。

結果最後合在一起發現誰的理解都不對,於是前面都是白費功夫(如下圖)。


職場乾貨:三個方法助你告別效率低下!

再比如信息溝通的過程過於冗長,中間層級太多。

每一次信息傳遞都有隔閡,每一次隔閡都會造成偏差。最終導致100分的信息傳遞到位時只有50分(如下圖)。這類情況在日常工作中很常見。除此之外像會議紀要,項目跟進,指令傳達,這些全都是溝通問題。

職場乾貨:三個方法助你告別效率低下!

一旦遇到信息溝通有偏差時,就需要有人站出來,主動承擔信息的協調疏通工作。

無論是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確保所有人對信息的理解是一致的。


例如你可以用會議紀要或郵件的形式,總結所有已經達成共識的信息。這樣將來出了問題,就能找到對應的負責人。比如像下面這樣,用幾個關鍵問題來幫所有人理清思路:

1. 項目的目的是什麼?

2. 項目的計劃是怎樣的?

3. 如今項目的進度到達了哪裡?

4. 各部門接下來分別要做什麼?

5. 下次開會時各部門需要提交哪些東西?

這樣是不是就清楚多了?


如果信息疏通者是別人,這時可以做的事情就比較有限,因為主動權不在自己手上。

但你可以有規律地提醒,適當地催促。在不影響對方情緒的前提下,不斷重複加強你對這件事的關注程度,讓對方不要忘記。


總之,只有加速了信息傳遞的效率,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職場乾貨:三個方法助你告別效率低下!

  • 3、缺乏指揮和調度

如果說前面兩類問題是最常見的,那最後這個問題,是最致命的。


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叫“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一個無法做出正確決策的領導,拖累的不僅是自己的效率,更是整個團隊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的效率。


比如面對下屬提交的工作方案,老闆常常會說:“再回去想想”。

卻不說:做,如何去做,哪些要做?不做,為什麼不做,應該怎麼做?

如果沒有明確的說法,只是一句“再回去想想”打發了事,既沒有指導,也沒有規劃。

如果你是普通員工,遇到這樣的領導,最好的建議是趕緊走人,人間不值得。


以上就是造成工作低效的三個共性問題。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歸納總結,然後具體問題,具體改進。

職場乾貨:三個方法助你告別效率低下!

二、 善於模仿,超越模仿

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條捷徑。


模仿的意義,是用已被驗證過的高效方法,逼自己改變過去低效不正確的思維。

雖然一開始會有點痛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一切都值得。


如果你腦子裡思維混亂,半天信息點都沒梳理清楚,此時套用和模仿,瞬間就能讓你找到方向。

更重要的是,切記不要完全照搬。模仿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去模仿。因為除了模仿,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往裡面添磚加瓦。我們要在模仿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背後的本源思路,然後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最後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才是模仿的本質意義。我們要善於模仿,更要超越模仿。


工作中有很多情況都可以通過模仿來學習。

比如人際溝通這塊,你就可以觀摩身邊那些會說話的人,他們和人溝通的方法有哪些,自己拿個小本子暗自記下來。甚至具體到開頭的話術怎麼講,遭到拒絕時用什麼話打圓場,哪些詞是他們絕對不會說的等等。越具體,就越好學。你先模仿,然後自己再去感受和思考,這樣做的效率就會很高。


再比如找資料做研究,你可以去請教公司裡特別會找資料的同事前輩們。請人家吃個便飯,虛心討教一些迅速找資料的渠道和方法,全都記下來,然後自己回去模仿實踐。


這都不是什麼難事。比起自己像無頭蒼蠅一樣瞎摸索,能找到一個對標參照物去模仿,你的效率會蹭蹭往上升。

職場乾貨:三個方法助你告別效率低下!

三、建立價值認同,從上到下改進

獨立工作的時候,可以通過模仿來提高自己的效率。但如果是團隊工作,就要換方法了。


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就知道團隊協作講究的是合力。這時建立價值認同就非常重要。要先在思想上統一方向,才能在行動上勁兒往一處使。


這就是從上往下改進,也是解決低效問題的最根本辦法。


比如很多公司都喜歡加班文化,認為員工工作時間越長,越能體現他們的價值。但我不認同這一點,相反我覺得工作價值不應該用時間來衡量,而是用結果。


為什麼不選擇早點把事情做好然後回家享受生活呢?

首先是“把事情做好”。什麼叫“做好”呢?

如果要寫一份方案,你寫好20頁給我,這個不叫“做好”,這叫“做完”。因為我後面還要檢查和修改,可能還要你刪除一些廢話,添加更重要的信息;也有可能你20頁都沒寫到點子上,我寧可你寫5頁全在點上的東西給我。


“做好”的意思,是我把這份方案交出去的時候客戶會買單,而不是看在你寫了幾個晚上的份上說辛苦了。對不起,這遠遠不夠。


其次是“早點”,這就是要你縮短把事情做好的時間。

當你做好一件工作需要一天時間,那麼下次就試試半天行不行,再下次試試3個小時。

但是記住,時間可以縮短,工作質量不能妥協。

職場乾貨:三個方法助你告別效率低下!

綜上所述,什麼是效率?效率,就是對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快速做。

把這個弄清楚了,再回過頭來看加班,就發現問題了。加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如果這個方法能夠提升工作產出的質量,那麼適當加班無可厚非。反之,就應該摒棄。


與其盲目加班,不如圍繞“效率”去建立一種文化。比如去除臃腫的彙報結構,摒棄形式主義的官僚作風,一切以價值產出為核心。同時讓效率高、能力強的人擔當大任。這樣的人多了,團隊的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這是最難的,卻是最有效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最後總結一下,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一共三個方法:

1. 找到低效問題的共性;

2. 善於模仿,超越模仿;

3. 建立價值認同,從上到下改進;


希望今天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啟示。

關注我 ,一起論職場,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