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三個月女嬰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

中午一條“三個月女嬰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刷爆了朋友圈。

事由:一個媽媽加入了某個睡眠引導付費群,讓三個月大的嬰兒分房睡,媽媽在外面看監控,訓練寶寶的獨立入睡能力。寶寶趴睡被壓住口鼻,媽媽在房間外面看監控,還錄下視頻問群友“這樣的哭聲沒事吧?”群友說“不是大哭就沒事”,於是這個媽媽就放下心來,任由孩子撕心裂肺地大哭,繼續“解鎖趴睡”。兩個小時後,媽媽去給孩子餵奶,卻發現孩子已經死了,是活活被悶死的,死之前撕心裂肺地哭,而她就在門外,在群聊裡問。


痛心!三個月女嬰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

媽媽在視頻監控看到後因為擔心”進去看娃就是睡訓功虧一簣,將來還得複訓”就一直不進去,而是在群裡發視頻問別的媽媽,最終導致錯過黃金搶救期女嬰窒息而亡。


痛心!三個月女嬰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

被妖魔化的睡眠訓練

我們先了解一下:嬰兒哭會帶來什麼。

嬰兒在哭的時候生理上壓力比較大,會增高的嬰兒的血壓,心率和皮質醇水平。皮質醇也稱作壓力荷爾蒙,我們在上一次課上也和大家說過,寶寶在清醒時間過長過度疲倦的時候,就會大量分泌皮質醇,並展現假興奮的狀態。但是除非在一段時間內皮質醇水平持續升高並一直保持高水平,否則皮質醇水平的增高只能代表壓力的出現,而無法表示對人體有害。

此外,皮質醇水平變化機制比較複雜。我們在正常的情境下,皮質醇會維持一定的水平,普遍認為具有壓力之後,皮質醇會升高。但是有一些研究表明那些生活在家庭暴力或者被忽視環境裡的孩子,體內的皮質醇水平反而比正常的孩子要低。

並且,哭泣並非一定帶來皮質醇水平的升高。有很多實驗證明,新生兒寶寶在洗澡和接受身體檢查的時候,皮質醇水平會顯著升高。然後就有研究者做了這樣一項實驗,連續兩天幫助寶寶做一項身體檢查。第一天檢查時寶寶會大哭並且他的皮質醇水平是明顯升高的,而第二天時寶寶仍然哭,但是皮質醇水平卻沒有變化。這說明,他們雖然可能對身體檢查感到了壓力,但是他們從反覆進行同一個事件中學習到了經驗並學會了適應。

那睡眠訓練會不會造成皮質醇的上升呢?

有一個實驗邀請了25對母子(其中孩子4-10個月)在實驗室的環境下實施哭聲免疫法5天。在第一天晚上,所有的寶寶都至少哭10-20分鐘才能睡著。到了第三天,所有的寶寶都不再哭鬧就睡著了。而研究者也同時監測了進行睡前儀式前的皮質醇水平,以及CIO之後的皮質醇水平。結果在第一天和第三天,皮質醇的水平基本沒有升高。

痛心!三個月女嬰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

雖然這個研究有它的侷限性,你可以發現寶寶的皮質醇雖然沒有升高但是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這可能是因為在陌生的實驗室環境入睡),但它給了我們一個結論:“即便是在可以想象的最有壓力的睡眠環境下,睡眠訓練也不會造成皮質醇的急劇上升。”

截止2016年的文獻,還沒有一項對於實施哭聲免疫法類別的睡眠訓練方法之後,對孩子壓力、與父母的依附關係、情緒發展、人格發展和身體狀況的長期影響的跟蹤研究。因此我們還沒有充分的理由說明,睡眠訓練會對孩子有長遠的傷害。

而在美國兒科學會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Pediatrics上,在2012年曾經有過一篇文獻’Five-Year Follow-up of Harms and Benefits of Behavioral Infant Sleep Intervention: Randomized Trial’。這篇文章通過對326個嬰兒進行了五年的跟蹤調查,希望找到睡眠訓練對於孩子的傷害和效果,結果得出的結論是睡眠訓練在五年的時間中沒有可以觀測到的任何影響,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no marked long-term harms or benefits),但是在短期確實取得了期望的成效 (better infant sleep; lower maternal depression; lower healthcare costs)。


痛心!三個月女嬰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


接下來讓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見的關於睡眠訓練的誤讀:

1)睡眠訓練不等同於哭聲免疫法CIO

睡眠訓練的方法很多,我們在下半部分的會著重為大家介紹各種睡眠訓練的方法。包括大家熟知的法伯法嚴格來說都和絕對意義上的哭聲免疫法有很大的區別。睡眠訓練中包含了很多更加溫和的方法,甚至有些方法是號稱無淚的。因此講哭聲免疫法和睡眠訓練化等號,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2)睡眠訓練不能幫助解決所有的睡眠問題

正如我們上文所說,睡眠訓練針對的是一類很窄的睡眠問題,它的目標是教會孩子在家長不干預的情況下自主入睡。但是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而造成的睡眠問題,則不能通過睡眠訓練的方式幫助解決,例如:

  • 夜間恐懼、分離焦慮
  • 白天積攢的壓力
  • 噩夢、夜驚
  • 呼吸相關的睡眠障礙
  • 夢遊
  • 由疾病引起的睡眠擾亂等等

同時,不同的睡眠訓練方法也有不同的適用範圍。例如法伯法並不適用於有創傷經驗的兒童,比如那些曾經有過在孤兒院居住經歷的領養兒童,或者是通過嘔吐來回應被留在床上的焦慮和恐懼的兒童(France,1999)

3)睡眠訓練不適用於小月齡

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他們仍然有夜間進食的需要,同時睡眠的規律還沒有成熟。所以不建議對於小於4個月的寶寶進行睡眠訓練。有一些睡眠訓練的方法則建議寶寶需要大於6個月以上才可以使用。(Owens et al 1999)

4)“不哭才抱,哭了不抱”是極大的誤讀

很多網上流傳的段子,比如美國人帶孩子的17個絕招,或者是李雪著名的文章

《睡眠訓練,錯誤的是心》之類的,都反覆提到“不哭才抱,哭了不抱”這種說法,這些簡直是偷換概念的典範。首先不哭才抱,哭了不抱並不是哭聲免疫法,它代表什麼意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已經跳脫出了睡眠的情境。不管是什麼睡眠訓練的方法,都僅且只適用於睡眠調整的過程,而不應該是一種慣性的育兒或教養的方式。


痛心!三個月女嬰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

事實上,我們無法對孩子的眼淚表示無動於衷,我們會擔心哭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或者導致情感上的傷害。但其實哭泣在學習、在改變過程中並不算是大問題。通過陪伴、通過給孩子身體和語言上的關心和安撫,我們可以減少自己和孩子的壓力,但是我們不能消除所有的眼淚。哭是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我們想要避免孩子哭,不是壓抑了孩子這方面的需求和權利嗎?

哭從來不是大問題,不回應孩子的需求才是真正傷害孩子情感,傷害安全感的源頭。因此有規律的,以恰當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哭聲才是應對孩子哭鬧的理智表現。


痛心!三個月女嬰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

任何親子培訓,都不能違背正常的親子關係,更不能被某些不良商家蠱惑,利用初為父母焦慮而斂財,甚至傷害到孩子!


關注“專業、易懂、有用、有趣”的健康生活資訊號---【常笑生活】頭條號,小編會定期和大家分享更多健康知識、醫學小科普、生活趣事!

(免責聲明:以上部分內容及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