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王守仁,別號陽明,是儒家心學的集大成者,其一生創立心學、教化世人、平定天下,實現了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是歷史上公認的聖人(歷史上公認的聖人有二個半,兩個指孔子、王守仁,半個指曾國藩),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陽明先生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陽明先生

創立心學

在被貶龍場時期,陽明先生對儒家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並首度提出“心學”兩字,並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王陽明晚年將心學思想概括為四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教化世人

陽明先生告訴我們,每個人胸中各有個聖人,良知,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只是有些人的良知被惡習、慾望遮蔽埋沒。所以王陽明教我們“致良知”,就是發現本心、體悟良知。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致良知

平定天下

陽明先生一生實現著每個儒者的夢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陽明先生並將從付諸實踐,一生平定了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實現了千百年來讀書人的夢想,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曾說:“一生俯首拜陽明。”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王陽明如何實現這三不朽呢?他又有什麼秘訣嗎?其實就四個字可以概括——立志、勤學。

王陽明從少年時代開始就建立了的遠大志向,他志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當時國家朝政腐敗,義軍四起。英宗正統年間,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賠款求和。這件事情在王守仁心理成為一個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那年他才十五歲。王陽明從小就勤奮好學,有這樣一個故事,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裡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為了求學,連洞房花燭夜也忘記了,難道還不能說明陽明先生的好學嗎?正是陽明先生從小便建立了遠大的志向,併為了實現這個志向了努力學習,才最後取得了成功,成為了像孔子一樣的聖人。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我等凡夫俗子如何學習陽明先生呢?其實,陽明先生早在五百年前就給了我們答案。陽明先生告訴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志向不樹立,天下就沒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即使是各行各業的技能手藝,沒有一項不是以志向為出發點的。如今求學之人懶散怠慢,荒廢時日,最終一事無成,都是由於志向沒有樹立罷了;立志之後,就應當勤奮學習,要做大事必須勤奮學習;錯誤,從大賢大能之人開始,沒有誰能免除,然而過錯對賢能之人沒有造成不良影響,是因為他們能知錯就改,所以我們不要怕犯錯誤,知錯能改;同時要接受別人的監督與提醒,做錯了,也能夠改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進步。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我們應該秉承陽明先生的教誨,不荒廢光陰,不要為過去的懶散怠慢,蹉跎歲月而懊惱,我們應該從此時此刻起,明確人生的目標,制定人生規劃,為實現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而努力奮鬥!我們的未來是不是夢,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