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現在大部分的玩具很多都是以成人的思維來設計,每位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擁有自己的特長。但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優秀的“外國神童”的故事;比如英國的繪畫小天使Iris Grace Halmshaw、澳洲的油畫小蘿莉Aelita Andre、美國服裝設計師Mayhem......雖然我們也有小戲骨;但不知何時,大多數的孩子都變成了“童模”

兒童創造力從哪來?

撇開胎教、幼教、家教、小學教育不談;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主動探知、接受並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才是更重要的,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又能潛移默化做些什麼?

有意識給他們創造一個“自我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預期的“路徑”上獲得成長;而這個“潛力無限”的空間正是由一個又一個“兒童設計”的玩具、傢俱亦或是工具構成。

那麼,什麼是兒童設計?

小孩子設計的東西當然是兒童設計的一種;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成年人按照臆想的“兒童需求”設計出來的產物,因而多少會有一些“傻白甜”的元素。

但其實現階段兒童需要的“兒童設計”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角色扮演”,用一顆成熟的心去揣摩小孩子那樣扭捏;只要我們在安全、健康,合規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賦予產品趣味、益智、成長、挑戰、包容、創造,防沉迷等七大特性就可以算得上是一款比較成功的兒童設計產品。

1、趣味性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Appree:書籤筆,來自於韓國;它既是書籤、又是圓珠筆,可以隨身攜帶,用於書寫記錄。

這樣精美的筆有沒有可能讓她喜歡上寫字,這樣精美的書籤有沒有可能讓她多看幾頁書呢?

對於趣味設計來說,不是一味的強調它的“趣味”喧賓奪主,而是找到趣味和學習性的平衡點。

2、益智性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Joyride:由Per Brolund設計;它由10個海洋膠合板、3個鋁管、 兩個輪軸、一個推杆、一根轉向尼龍繩和12個自鎖環釘組成,可以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進行拆裝。

這款工具車的拼裝方式雖然和樂高類似,但它是從一個比加大的尺度出發,簡單的組合方式比較容易讓小孩子獲得能力之外的成就感。

對於益智設計來說,拼裝並不是它的全部,在“白板”上作畫發散想象力亦可。

3、成長性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brum brum:平衡自行車,來自於拉脫維亞;得益於高品質的U形膠合板框架,除了自然懸掛之外它能夠比較輕鬆的調整三種不同的結構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這種具有成長性的工具一是能夠記錄孩子的成長、培養她的品質,二是讓她主動去探究事物更多的可能性。

對於成長設計來說,產品很容易陷入拼命給自己加戲的誤區,把自己變得冗餘和複雜;因此如何平衡它的多樣性和簡單化就至關重要。

4、挑戰性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Musicon:來自於波蘭,憑藉直觀的界面幫助成年人有效地教孩子數學,編碼和音樂。

這樣的大型“器具”可能有點複雜,而她有沒有耐心在新鮮感還未消退之前找到這款工具有意義的地方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對於挑戰設計來說,一味的強調“學習性”難免矯枉過正,要知道學習的本身是很枯燥的,加入挑戰機制刺激孩子的成就感有助於主動學習。

5、包容性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BEAN:兒童溫度計,由Peng Da設計;區別於傳統溫度計的冰冷、BEAN的擬態設計讓它更像是一種玩具。

小孩子往往沒有成年人那麼高的接受度和那麼強大的適應能力,打破他們的固有思維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對於包容設計來說,在滿足既定的功能之時,它可以大膽跳出思維慣性;但萬一思維跳躍性太強有可能是會毀三觀的。

6、創造性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Woodsum:由Suhyun Hwang設計的復古相機;按下快門按鈕,快門打開,讓光線照射到膠片上,讓小孩瞭解諸如如光圈,曝光,快門速度之類攝影的基本原則。

當然,Woodsum是為成年人設計的,之所以放在這裡是因為創造設計就是益智和挑戰之後的進階方式。

7、防沉迷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為什麼國外多“神童”國內多“童模”?產品設計教育價值有多少?

TIMIO:由Peter Gal 設計;它包含一個廣泛可選的磁盤庫,教孩子們關於形狀,顏色,字母,數字,動物,蔬菜,水果,身體部位等的所有信息。

現在的電子設備對於小孩子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並非是說它沒有好處,但沉迷於電子設備絕對弊大於利。

對於防沉迷設計來說,我們需要有一個共識:設計終究只是一款產品,一種生活方式,但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就是危險,需要極力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