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左宗棠擡棺西征收復新疆

當我們今天讚歎“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時,最應該想到的是在民族危亡之際,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復新疆,為我國守住了1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復新疆

一、內憂外患,新疆暴亂,新疆出現民族仇殺和各政權彼此廝殺

1864年,太平天國起義和陝甘回亂同時爆發。清政府焦頭爛額之際,新疆部分少數民族在天山南北發動起義,伊犁、庫車、烏魯木齊、喀什噶爾、和田等五個割據政權之間相互攻伐,使新疆出現民族仇殺和各政權彼此廝殺的混亂局面。

二、喀什噶爾引狼入室,阿古柏鳩佔鵲巢建立"哲德莎爾"偽政權

喀什噶爾為在內戰中爭取有利態勢,竟然向浩罕汗國請求迎回張格爾之子布素魯克,浩罕汗國派阿古柏鳩佔鵲巢建立了"哲德莎爾"偽政權。

到1870年,阿古柏消滅了新疆的數個割據政權,阿古柏同時侵入北疆,侵佔了烏魯木齊和吐魯番等地。至此,南疆全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區都被阿古柏侵佔。

三、俄國英國南北共同趁火打劫,使局勢更加惡化

1、俄國堅持一貫的鯨吞蠶食政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中亞範圍內國家進行廣泛侵略。

1860年,俄國與中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沙俄即在新疆邊境問題上一直蠢蠢欲動。

1864年,新疆出現民族仇殺和各政權彼此廝殺之際,逼迫中國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了中國西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同時,中亞的很多汗國都受到俄國侵略,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均危在旦夕。

1871年,沙俄出兵強佔中國伊犁地區,以免前一年入侵北疆的阿古柏在伊犁“建立親英的統治”。

1872年,沙俄承認阿古柏政權,迫使阿古柏簽訂通商條約,攫取侵略權益。

2、英國在征服印度後,覬覦喀喇崑崙山以北的中國南疆地區。

1874年2月2日(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英國茀賽斯使團同阿古柏簽訂正式條約,英國在阿古柏統治區通商、駐使並取得諸多特權。

四、左宗棠主動請纓,上書朝廷,請求帶兵收復新疆

1875年,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 ,而力主收復新疆,清廷採納左宗棠等人當務之急是出兵收復新疆的主張,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五、軍事、外交、內政密切配合,將新疆永遠納入中國領土

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復新疆

首先軍事上,左宗棠執行“先北後南”、“緩進急戰”戰略。

綜合考慮敵方兵力部署、新疆地理環境以及歷史經驗,即先安定北疆(但不急取伊犁),再進軍南疆。“緩進”就是先整頓軍隊,不急於進軍。左宗棠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增強軍隊戰鬥力。“速決”主要是出於國庫虧空的考慮,為了緊縮軍隊開支,他下令大軍一旦出發,必須速戰速決,力爭在一年半左右獲取全勝,儘早收兵。

其次外交上,通過外交家曾紀澤赴俄國談判,收復伊犁地區。

左宗棠先放棄了沙俄攻佔的伊犁,而主攻其他失地,僅一年多的時間,就指揮著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領土。

左宗棠西征軍以軍事實力逼迫沙俄進行外交談判。經過艱苦談判,曾紀澤果真不辱使命,與俄方籤立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沙俄歸還伊犁。

1881年,清政府收復被沙俄佔領長達11年之久的伊犁地區。

最後內政上,新疆建省以順應民心,使新疆地方行政與內地一體化

新疆建省,實質是包含了行政區劃、行政管理、官員任免、民族融合、邊疆政策調整等改革內容的綜合系統工程。

內容上主要有:改革軍府制,推行行省制,設巡撫;廢除因俗而治的伯克制、札薩克制,推行郡縣制;廢除民族羈縻和民族隔離,改革邊疆地方行政官員選拔任用制等。

時間上:建省改革從19世紀80年代末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近30年光陰。改革的核心是以行省制、郡縣制等內地地方行政管理機制取代將軍、都統參贊統御邊地的舊機制,最突出的特徵是邊疆地方行政與內地一體化。

總之,以建省為核心的各項改革措施,不僅主導影響了新疆城市的重建與發展,新疆與內地的聯繫日漸緊密,密不可分。其措施促進了各區域的經濟開發,南北並重的城市發展戰略,促使全疆城市體系愈加完善,城市佈局愈加合理。

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復新疆

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復新疆

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復新疆

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復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