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技術的侷限性 技術指標的兩大弱點

無論任何技術指標,都是根據兩大要素通過函數公式換算而來,這兩大根本要素就是價格和時間;價格和時間本身才是我們要研究的重點,很多朋友以技術指標為主導分析工具,在我看來,有些捨本逐末了,下面就說說技術指標的兩大弱點:滯後性和偏離性。


圖表技術的侷限性 技術指標的兩大弱點


  指標的滯後性特點:

  滯後性我的理解有兩層意思,其一發出信號較晚,其二是跟不上市場變動形式;

  舉例均線系統,均線的函數換算很簡單,就是用價格處以一定週期的時間,得到了這個週期的價格平均值;其它類型均線的運算也離不開價格和時間週期,只是權重值有些改變等等;

  均線系統的操作信號有幾種我知道的,比如多條均線呈多頭排列或空頭排列,並且K線站上某條均線開始介入;站上某條均線這個條件,表示市場已經發動了一段行情,信號發出的較晚,是其滯後性的表現之一;進場較晚,帶來另外一個隱患,就是止損風險必然加大;其二據我的觀察和統計,滿足均線呈多頭或空頭排列這個條件,市場概率很低,達到這個條件是極少數的,市場總是不如想象那麼完美,從而導致失去了操作機會。均線跟不上市場變動形式,很多拐點無能為力,表現出滯後性

  當然很多朋友反對我的意見,說均線是可以測出拐點的,比如還有一些均線的其它用法,比如價格回調時,支撐在某條均線上,意味著趨勢延續,然後介入,找到了拐點;這就不滯後了嗎?

  筆者認為找到拐點確實不假,均線也能做到;但是市場支撐阻力在均線上也只是一部分現象,如果價格破了所有均線系統,而支撐阻力在黃金分割上、或是前頂或前底上、或是通道線上、或是趨勢線上,均線系統就沒有辦法了,而市場的拐點是不可能每次都支撐阻力在均線上的,所以還是跟不上市場變動形式,從而浪費機會。當然還有朋友說我結合其它技術指標來看,其實這已經承認均線系統有滯後性,而不得不採取其它措施補救了

  我們拿RSI指標說事,這個指標我曾使用過,說說我的感受,大家都知道價格超過80以上或20以下值的RSI,表示市場超買或超賣了;我也統計過,算是大概率的準確;在應用中,我通常拿這個指標看止贏位,當價格超買超賣都是我關注的焦點,但是也有很多時候,價格雖然超買了,我覺得應該出場了,結果價格又繼續上漲;價格超賣了,平倉盈利後,價格繼續下跌;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事情呢,後來檢討發現,就是當時把關注焦點完全放在了指標本身上,而忽略了價格本身的強弱狀況,偏離了操作者應該關注的焦點,而導致一刀切的止贏手法;通過這些操盤感悟到一點,要想弄清市場真相,要關注的焦點應該放在價格本身上;而RSI指標在一定程度上障礙了操作者的視線,使之發生偏離;

  其二是偏離了市場真相:我們看看RSI的值是怎麼換算而來的;比如7天週期的換算是:7日內收盤價上漲幅度總和/上漲下跌幅度總和乘以100。其它週期也是這樣換算;通過公式我們可以看出,RSI的值是七天中收盤價上漲幅度的總值除以上漲和下跌收盤價總值得到的百分比值,這個值用來衡量過去7天總體上漲下跌幅度,超過50值就是7天內上漲可能性大於下跌,低於50,則是下跌可能性大於上漲;達到80以上則是超買了,到達20以下就是超賣了;通過了解,我們知道任何技術指標都是對價格和時間進行一定的函數換算而得,在進行換算後,這個函數值其實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價格本身,比如7天RSI值,與價格值存在偏離,真正的市場真相仍然是價格本身。筆者的感悟是:從價格本身去發現概率值比函數值概率要高;因為價格本身沒有偏離。

更多技術交流 關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