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果最可怕!

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果最可怕!


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果最可怕!

(值得警醒)

一切皆因果,誰也逃不過。


佛說:萬事萬物,一飲一啄,皆有因果。


人這一生,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自己感召。一個不經意的善舉,便會種下善因。一個小小的惡念,則會種下惡因。


同樣,自然災害也是如此,這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災難。


當我們不信因果,心無敬畏的時候,便是災難的開始!


1

不在災難中覺醒,就在災難中滅亡


很多災難的發生,都不是偶然。


關於災害,祖師大德們曾說過,不是地球在變,而是人在變。人心在變,所以地球也在變。


就像佛法裡講的,都是因業力所現,因業力所感,都是我們自己業力的感召。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關係,是自然現象,也是宇宙真理!


人類對自然的過度消耗,對於口腹之慾的貪婪,將地球掏空,才導致生態失衡,這就是災難的因!


佛家說,“貪”是位於“三毒”(貪、瞋、痴)之首。貪婪多,慾念多,災難也就越來越多。


全球疫情爆發,災難接踵而至,絡繹不絕,霧霾、颱風、地震、海嘯、洪澇、乾旱、火災、瘟疫等等此起彼伏,紛至沓來。這就是果!

169. Don't let yesterday use up too much of today. 別留念昨天了,把握好今天吧。(Will Rogers) 170. If you are not brave enough, no one will back you up. 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171. If you don't build your dream, someone will hire you to build theirs. 如果你沒有夢想,那麼你只能為別人的夢想打工。172. Beauty is all around, if you just open your heart to see. 只要你給自己機會,你會發現你的世界可以很美麗。173. The difference in winning and losing is most often...not quitting. 克萊因瓶是一個不可定向的二維緊流形,而球面或輪胎面是可 克萊因瓶 克萊因瓶 定向的二維緊曲線。它並不和自己相交,而是連續不斷的一條曲線。在平面上一條曲線自然做不到這樣,但是如果有第三維的話,它就可以穿過第三維來避開和自己相交。只是因為我們要把它畫在二維平面上時,只好將就一點,把它畫成相交或者斷裂了的樣子。克萊因瓶也一樣,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處於四維空間中的曲面。在我們這個三維空間中,即使是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把它做成自身相交的模樣;就好像最高明的畫家,在紙上畫扭結的時候也不得不把它們畫成自身相交的模樣。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萊因瓶沿著它的對稱線切下去,竟會得到兩個莫比烏斯環。在二維看似穿過自身的繩子 在二維看似穿過自身的繩子 如果莫比烏斯帶能夠完美的展現一個“二維空間中一維可無限擴展之空間模型”的話,克萊因瓶只能作為展現一個“三維空間中二維可無限擴展之空間模型”的參考。因為在製作莫比烏斯帶的過程中,我們要對紙帶進行180°翻轉再首尾相連,這就是一個三維空間下的操作。理想的“三維空間中二維可無限擴展之空間模型”應該是在二維面中,朝任意方向前進都可以回到原點的模型,而克萊因瓶雖然在二維面上可以向任意方向無限前進。但是隻有在兩個特定的方向上才會回到原點,並且只有在其中一個方向上,回到原點之前會經過一個“逆向原點”,真正理想的“三維空間中二維可無限擴展之空間模型”也應該是在二維面上朝任何方向前進,都會先經過一次“逆向原點”,再回到原點。而製作這個模型,則需要在四維空間上對三維模型進行扭曲。數學中有一個重要分支叫“拓撲學”,主要是研究幾何圖形連續改變形狀時的一些特徵和規律的,克萊因瓶和莫比烏斯帶變成了拓撲學中最有趣的問題之一。莫比烏斯帶的概念被廣泛地應用到了建築,藝術,工業生產中。三維空間裡的克萊因瓶 拓撲學的定義編輯 克萊因瓶定義為正方形區域 [0,1]×[0,1] 模掉等價關係(0,y)~(1,y), 0≤y≤1 和 (x,0)~(1-x,1), 0≤x≤1。類似於 Mobius Band, 克萊因瓶不可定向。但 Mobius 帶可嵌入 陽系裡的所有天體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圍,使它們不離不散、井然有序地繞自己旋轉。同時,太陽又作為一顆普通恆星,帶領它的成員,萬古不息地繞銀河系的中心運動。[39] 太陽的半徑為696000千米,質量為1.989×10^30kg,中心溫度約15000000 ℃,。[40] 如果一個人站在太陽表面,那麼他的體重將會是在地球上的20倍。[41] 現代星雲假說根據觀測資料和理論計算,提出:太陽系原始星雲是巨大的星際雲瓦解的一個小云,一開始就在自轉,並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中心部分形成太陽,外部演化成星雲盤,星雲盤以後形成行星。目前,現代星雲說又存在不同學派,這些學派之間還存在著許多差別,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證實。[42] 金星是離太陽的第二顆行星,夜空中亮度僅次於月球。[43] 金星上沒有水,大氣中嚴重缺氧,二氧化碳佔97%以上,空氣中有一層厚達20千米至30千米的濃硫酸雲,地面溫度從不低於400℃,是個名副其實的“煉獄”般世界。金星地面的大氣壓強為地球的90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900米深度時的壓強。金星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組成,失控的溫室效應,是導致金星極端氣候的主要原因。由於金星沒有內稟磁層保護,誘發磁層中磁場重聯釋放的巨大能量,使得金星大氣被加熱後加速逃逸。科學界認為,金星上大氣的逃逸,是造成金星上缺水而被富含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氣所籠罩,從而導致嚴重的溫室效應的原因。[44] 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顆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 木星及其衛星歐羅巴(木衛二) 木星及其衛星歐羅巴(木衛二) [45] 的合質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直徑142987km。它是氣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面,由90%的氫和10%的氦(原子數之比, 75/25%的質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頭”組成。這與形成整個太陽系的原始的太陽系星雲的組成十分相似。木星可能有一個石質的內核,相當於10-15個地球的質量。內核上則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氫的形式存在。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類似於太陽的內部,不過溫度低多了)。木星共有67顆木衛。按距離木星中心由近及遠的次序為:木衛十六、木衛十四、木衛五、木衛十五、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木衛十三、木衛六、木衛十、木衛七、木衛十二、木衛十一、木衛八和木衛九。[46] 水星是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水星的半徑約為2440公里,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水星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攝氏 430 度,晚上約可達零下170 度,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溫差最大的一個行星。[47] 水星的外大氣層非常稀薄,是由水星表面和太陽風中的原子和離子構成。[48] 科學家確認水星表面含有豐富的碳,認為碳是水星表面呈黑色的原因,水星表面的岩石是由低重量百分比的石墨碳構成。[49]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採集樣本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採集樣本 [50]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直徑6794km,體積為地球的15%,質量為地球的11%。火星表面是一個荒涼的世界,空氣中二氧化碳佔了95%。火星大氣十分稀薄,密度還不到地球大氣的1%,因而根本無法保存熱量。這導致火星表面溫度極低,很少超過0℃,在夜晚,最低溫度則可達到-123℃。火星被稱為紅色的行星,這是因為它表面佈滿了氧化物,因而呈現出鐵鏽紅色。其表面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含有大量的紅色氧化物的大沙漠,還有赭色的礫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風,大風揚起沙塵能形成可以覆蓋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塵暴。每次沙塵暴可持續數個星期。火星兩極的冰冠和火星大氣中含有水份。從火星表面獲得的探測數據證明,在遠古時期,火星曾經有過液態的水,而且水量特別大。[51] 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顆行星,直徑120536㎞,體積僅次於木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量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裹著。地球距離土星13億公里。土星的引力比地球強2.5倍,能夠牽引太陽系內其它行星,使地球處於一個橢圓軌道中運行,並且與太陽保持適當距離,適宜生命繁衍。當土星軌道傾斜20度將使地球軌道比金星軌道更接近太陽,同時,這將導致火星完全離開太陽系。[52] 土星是已知唯一密度小於水的行星,假如能夠將土星放入一個巨大的浴池之中,它將可以漂浮起來。土星有一個巨大的磁氣圈和一個狂風肆虐的大氣層,赤道附近的風速可達1800千米/時。在環繞土星運行的31顆衛星中間,土衛六是最大的一顆,比水星和月球還大,也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53] 天王星是離太陽第七顆行星,51118km。體積約為地球的65倍,在九大行星中僅次於木星和土星。天王星的大氣層中83%是氫,15%為氦,2%為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炔和碳氫化合物。上層大氣層的甲烷吸收紅光,使天王星呈現藍綠色。大氣在固定緯度集結成雲層,類似於木星和土星在緯線上鮮豔的條狀色帶。天王星雲層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93攝氏度。質量為8.6810±13×10²⁵kg,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4.63倍。密度較小,只有1.24克/立方厘米,為海王星密度值的74.7%。[54] 恆星 恆星 海王星是離太陽的第八顆行星,直徑49532千米。海王星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半徑為45億千米,公轉一週需要165年。海王星的直徑和天王星類似,質量比天王星略大一些。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主要大氣成分都是氫和氦,內部結構也極為相近,所以說海王星與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在太陽系傳統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這些要求。冥王星由於其軌道與海王星的軌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義,因此被自動降級為“矮行星”。[59] 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大概在-238到-228℃之間。冥王星的成份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蓋著一些固體氮以及少量 衛星拍月球經過地球,可見清晰月球背面 衛星拍月球經過地球,可見清晰月球背面 [60] 的固體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機物質或是由宇宙射線引發的光化學反應。冥王星的大氣層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組成。大氣極其稀薄,地面壓強只有少量微帕。[61] 地球是離太陽第三顆行星,是我們人類的家鄉,儘管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許多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面積大部分被水覆蓋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質量M=5.9742 ×10^24 公斤,表面溫度:t = - 30 ~ +45。[62] 英國科研人員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等可能劇烈改變環境的事件發生,地球適宜人類居住的時間還剩約17.5億年,不過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可能縮短這一時間。[63] 彗星是由灰塵和冰塊組成的太陽系中的一類小天體,繞日運動。[64] 科學家使用探測器對彗星的化學遺留物進行分析,發現其主要成份為氨、甲烷、硫化氫、氰化氫和甲醛。科學家得出結論稱,彗星的氣味聞起來像是臭雞蛋、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氣味綜合。[65-66]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67] 在太陽系的周圍還包裹著一個龐大的“奧爾特雲”。星雲內分佈著不計其數的冰塊、雪團和碎石。其中的某些會受太陽引力影響飛入內太陽系,這學說,在原有的軌道(或稱小天體軌道)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天體運行軌道。這一模式稱每顆行星都沿著一個小軌道作圓周運行,而小軌道又沿著該行星的大軌道繞地球作圓周運動。幾百年之後,這一模式的漏洞越來越明顯。科學家們又在這個模式上增加了許多軌道,行星就這樣沿著一道又一道的軌道作圓周運動。哥白尼想用“現代”(16世紀的)技術來改進托勒密的測量結果,以期取消一些小軌道。在長達近20年的時間裡,哥白尼不辭辛勞日夜測量行星的位置,但其測量獲得的結果仍然與托勒密的天體運行模式沒有多少差別。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個運行著的行星上觀察這些行星的運行情況會是什麼樣的。基於這種設想,哥白尼萌發了一個念頭:假如地球在運行中,那麼這些行星的運行看上去會是什麼情況呢?這一設想在他腦海裡變得清晰起來了。一年裡,哥白尼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距離從地球上觀察行星,每一個行星的情況都不相同,這是他意識到地球不可能位於星星軌道的中心。經過20年的觀測,哥白尼發現唯獨太陽的週年變化不明顯。這意味著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始終沒有改變。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麼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陽。的發現才使牛頓有能力確定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哥白尼的日心宇宙體系既然是時代的產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時代的限制。反對神學的不徹底性,同時表現在哥白尼的某些觀點上,他的體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侷限在一個小的範圍內的,具體來說,他的宇宙結構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太陽系,即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系統。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須有它的邊界,哥白尼雖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卻保留了一層恆星天,儘管他迴避了宇宙是否有限這個問題,但實際上他是相信恆星天球是宇宙的“外殼”,他仍然相信天體只能按照所謂完美的圓形軌道運動,所以哥白尼的宇宙體系,仍然包含著不動的中心天體。但是作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哥白尼的歷史功績是偉大的。確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從而掀起了一場天文學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類探求客觀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哥白尼的科學成就,是他所處時代的產物,又轉過來推動了時代的發展。順應時代變化 十五、六世紀的歐洲,正是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二百年間,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4世紀以前的歐洲,到處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後來,隨著城市工商業的興起,特別是採礦和冶金業的發展,湧現了許多新興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聯合起來組成國家的趨勢。到 15世紀末葉,在許多國家裡都出現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當時的波蘭不僅有像克拉科夫、波茲南這樣的大城市,也有許多手工業興盛的城市。1526年歸併于波蘭的華沙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紀末成了波蘭國家的首都。與這種政治經濟變革相適應,文化、科學上也開始有所反映。當時,歐洲是“政教合一”,羅馬教廷控制了許多國家,聖經被宣佈為至高無上的真理,凡是違背聖經的學說,都被斥為“異端邪說”,凡是反對神權統治的人,都被處以火刑。新興的資產階級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掀起了一場反對封建制度和教會迷信思想的鬥爭,出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潮。他們使用的戰鬥武器,就是未被神學染汙的古希臘的哲學、科學和文藝。這就是震撼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首先發生於意大利,很快就擴大到波蘭及歐洲其他國家。與此同時,商業的活躍也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在“黃金”這個符咒的驅使下,許多歐洲冒險者遠航非洲、印度及整個遠東地區。遠洋航行需要豐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識,從實際中積累起來的觀測資料,使人們感到當時流行的“地靜天動”的宇宙學說值得懷疑,這就要求人們進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從而推進了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和他的同伴繞地球一週,證明地球是圓形的,使人們開始真正認識地球。[4] 對他國的影響 在教會嚴密控制下的中世紀,也發生過轟轟烈烈的宗教革命。因為天主教的很多教義不符合聖經的教誨,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個人意志以及各類神學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開始質疑天主教的教義和組織,發起迴歸聖經的行動來。捷克的愛國主義者、布拉格大學校長揚·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會議上公開譴責德意志封建主與天主教會對捷克的壓迫和剝削。他雖然被反動教會處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應。捷克農民在胡斯黨人的旗幟下舉行起義,這次運動也波及波蘭。1517年,在德國,馬丁·路德(1483~1546年)反對教會販賣贖罪符,與羅馬教皇公開決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爾姆國會上揭露羅馬教廷的罪惡,並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張。新教的教義得到許多國家的支持,波蘭也深受影響

古人曾勸誡過後人:“草木方長不折,蟲獸啟蟄不殺,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彼此相生相連,萬物休慼與共。如果我們不停止自己的貪慾,那麼最終只會承受惡果!


當我們學會善待萬物生靈,善待地球母親,人就能得到天地自然的庇護,自然無災無難。


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果最可怕!


2

天不怕地不怕,心無敬畏最可怕


南宋大學者朱熹曾說:君子之心,常懷敬畏。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一個人失去了敬畏心,不敬畏天地,不敬畏生靈。


人類,應該對所有的一切心存敬畏和感激,而不是以“自然的主人”自居。我們可以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但不能違背它,自作聰明的後果只能是自尋毀滅。


兩千年前,老祖先就告訴我們,“草木零落,再入山林;釣而不網,弋[yì]不射宿”。


這世間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值得我們去敬畏。萬物皆有靈性,可以不愛,請別傷害。


佛說,一點一滴皆是因果,我們今日擁有的生活,皆是自然賜予我們的,因此,我們要對萬物心存感激和敬畏。


敬畏世間萬物,就是在敬畏我們自己!


弘一法師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在棺材的四個角都要放裝水的碗,以免遺體火化時燒死無辜的螞蟻和蟲子。


弘一法師一生敬天愛物,對於生命深切的憐憫與敬畏之心著實令人感動。


我們敬畏生靈,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與我們息息相關;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人類又何談明天呢?


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果最可怕!


3

眾生皆苦慈悲渡,萬般因果皆不空


《法句譬喻經》中,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古印度,有一個國王,他的妻子生了重病,於是他經常以殺生的方式來祭拜求福。


但是,幾年下來,他的妻子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


國王萬分焦急,於是召集全國200位能人異士,到皇宮為妻子診治。


有些法師說,需要一百位童子和一百頭牲畜作為祭品,祭拜上天,方能治好皇后的病。


國王聽了,便按照這位法師的建議,找齊了祭品。獻祭那天,童子的哭聲、牲畜的哀嚎響徹天際,在場的人都泣不成聲。


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果最可怕!


這位國王,為了一人性命,要犧牲這麼多無辜的生靈。


佛陀倍感痛心,便帶領弟子來到這個國家。國王看到佛陀慈悲的佛光,下跪行禮:“尊敬的佛陀,我妻子病重,現在向您獻祭眾生,希望能救我的妻子一命!”


佛陀搖搖頭:“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種其因,得其果。你妄信邪法,殘害眾生靈,這便是種下惡因,又怎麼會得到善果呢?”


佛陀慈悲開示:若人壽百歲,勤事天下神。象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


很多人為自己和家人祈福,獲得安康,不惜犧牲其他生靈的性命。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


天地造世源自然,繁衍生息成人間。世間萬物皆有靈,生命相依緣相伴。


在撒哈拉沙漠中,母駱駝會拼儘性命,從狼群中救下自己的孩子;鱔魚被煎時,始終會保護著腹中的魚籽;牛被殺之前會流淚......


大至一世界,小至一微粒,萬物皆有情。生而為人,我們要心懷慈悲,勿貪口欲,尊敬所有的眾生,而不只是尊重人類自身。

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慈,萬物皆慶。


慈悲寬和,天必佑之,愛護眾生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少傷害一個生靈,這世間便多一分善意,少一點災難。


萬物莫不惜命,願你慈悲放生。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