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達芬奇"培養成大憤青

1452年的4月15日,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誕生,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天才的那些事兒。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的畫家。他創作的《蒙娜莉莎》肖像畫和《最後的晚餐》壁畫是人們所熟知的名畫。他畫蛋的故事更是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名畫家,在於他的父親及時地發現了他的愛好,併為他發展繪畫藝術創造了條件。

不要把

現代社會有多少潛在的達·芬奇,都被父母錯誤地培養成了憤青。

“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緒化,有極端言論和行動的青年,往往是思維有缺陷的典型代表,比如最近徘徊在熱榜上的各位留學生們。為何潛在的天才會淪落為行為偏激的憤青?這都是可以追根溯源的。

不要把

孩子的天賦需要激活、呵護,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既要成為孩子進步的助推器,又要成為他們的保護傘。

不是現在天才太少,而是家長智商已逃。難得的天賦往往會很輕易地被低智商的父母秒殺。

1452年的今天,達·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他是個私生子。他的父親是名律師,生親是一位貧苦的農婦。年幼的達·芬奇和生母一起生活著,在鄉村的田野和農舍裡度過了最初的5年,養成了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達·芬奇經常攀登懸崖感受大自然的景色,或獨自坐在草叢中觀察,或鑽進神秘的山洞裡探索,喜歡按照自己抓回的小動物的樣子進行描繪。開始畫得四不象,時間久了,漸漸有了畫意,鎮上的人們都稱他小畫家。

5歲之後,母親有了新的愛情,達·芬奇被父親接走單獨扶養。

一次,家鄉的一位村民用無花果木製作了一面盾牌,委託父親請達·芬奇在盾牌上隨便畫個圖案,達·芬奇答應了。

他認為既是盾牌,就應該讓敵人看過後感到望而生畏和心驚膽戰。於是受到了希臘神話中的女妖梅杜薩這一形象的啟發,充分利用了平日所收集的資料。資料包括:蜥蜴、刺蝟、壁虎、蛇蠍、螞蟥、螢火蟲之類的奇形怪狀的小動物。

不久後,達·芬奇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頭像,兩眼噴火,鼻孔生煙,口吐毒焰的盾牌畫面,把父親和公證人幾乎嚇得魂飛魄散。

打那以後,父親決心支持孩子去學習藝術,把他培養成為一名畫家。

父親十分重視名師的指導作用。14歲時,達·芬奇被父親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維洛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在這裡,達·芬奇結識了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薰陶,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天才畫家。

不要把

總結天才的童年:

他才華過人,在歷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跡,不是由於他出身豪門家庭,也不是由於高級的精英教育,是由於父母給了他更多的寬容和支持,讓他有勇氣不走尋常路,追求內心的夢想。

不要把

家長該如何呵護孩子的天賦?

第一,不要企圖培養完美的孩子。

儘管沒有人承認自己企圖培養一個完美的孩子,但家長們普遍的所作所為就是在表達著這樣一種心態。所有的細枝末節在家長的眼裡都是問題,都令家長感到憂鬱,焦慮。

寸有所短尺有所長,每個孩子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越是要求完美的家長,越是隻能趨於平庸。儘管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簡單粗暴的方式越來越少了,但類似隱形的變種行為卻依然很普遍。

生活中這樣的鏡頭我們都很熟悉:孩子專注的觀察地上正在爬行的螞蟻,被家長一把拉走;孩子在紙上天馬行空地畫著龍捲風,被家長一頓嘲笑,“你這畫得是什麼亂七八糟的!”

這樣的家長也肯定給孩子講過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未來的牛頓、達·芬奇,但

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已經毫不費吹灰之力將孩子的天賦扼殺了,讓一個極有可能成為達芬奇的孩子往憤青的方向發展。

全能天才達芬奇可是有很多缺點的,他患有“外斜視”,是雙撇子,有閱讀障礙,還有人盡皆知的拖延症。

不要把

第二,不要排斥孩子的與眾不同。

行為與眾不同的孩子往往讓家長感到憂心忡忡,這本沒有必要。呵護孩子的天馬行空,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成長為一個活力四射的翩翩少年。

我曾經見過一個大男孩痛心的成長。

男孩打小就熱愛舞蹈,今年已是高三了,是女兒拉丁舞班的學長。他人高馬大很帥氣,待人彬彬有禮,練舞非常勤奮,且有異與常人的天賦,多年苦練的他舞技超群讓老師也很欣喜。

無奈幾年前他父母離婚,雙方又各自組成了新的家庭,孩子歸父親撫養,又由父親交給了年邁的奶奶一人獨養。父親不在兒子的身邊,每月會準時打來生活費,雖然不親自管教他,卻嚴格限制他的自由。

男孩的成績在班裡倒數,可一提起舞蹈,他就神采飛揚,舞蹈老師很看好男孩,為他指了一條明路,為他推薦了適合的藝術高校。父親卻堅決阻止,逼他必須考清華,絕無第二種選擇。

為了逼孩子聽話,父親不再為孩子交舞蹈學費,老師惜才也疼愛男孩,就先暫緩了學費,還主動為他聯繫了一所能夠他免學費的舞蹈學院。即便如此,父親也堅決不同意,把奶奶氣得差點要去賣腎供孫子求學,終日以淚洗面。

不要把

每晚深夜,男孩會在QQ空間裡用文字偷偷傾訴自己內心的絕望。如今高考在即,男孩的希望渺茫,我也不知道他未來會怎樣,腦海中只記得他跳舞時的神采奕奕和自信的臉龐。

胡亂改造孩子,這是教育中最大的蠢行。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一些大自然給予的特殊密碼出生,你的生命中一定會被注入某種天賦。

這種天賦就猶如種子,蘊藏著表達潛能,至於能不能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這就像農民種莊稼一樣,要看外部是否提供了各種適宜的條件。

就像這位有跳舞天賦的大男孩,倘若父母能夠認清現實,坦然接受,大力支持,他就會有個明媚的未來。

普通的家長會認為,只有提高考試成績才是唯一可靠的逆襲手段,別的全都不可靠。凡是痴迷功課之外的興趣愛好,就是不學無術、不務正業,他們不允許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要親手斬除自己眼中的“攔路虎”,極力改造孩子,就這麼扼殺了孩子來之不易的閃光點。

文化高點的家長也會陷入自己的思維定勢,他們會情不自禁地親自為孩子設計好人生。讓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一步步往前走,這樣就有可能束縛孩子的思維發展,降低孩子的前程高度。

達芬奇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私生子,

第三,不要在家庭教育中過於專橫。

專橫就意味著控制力、嚴厲,同時也代表著對生命的壓抑。

有這麼一道中學生物題目:

將一塊磚壓在草坪上,一週後翻開磚塊,被壓住的小草就會從綠色變成黃白色,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是:沒有光照就不能形成葉綠素,葉綠素只有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它的作用是吸收和轉化光能。

不要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輕聲教育,和顏悅色的態度,良性的引導就是光照,孩子的潛能就是葉綠素。沒有了光照,孩子就會變得亞健康,他的潛能就會被磨滅。

不要把

沒有天賦和條件的孩子怎麼辦?

第一,沒有天賦的孩子也能創造奇蹟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說:“對於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

卡爾威特剛生下來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先天發育不足,顯得極為痴呆,可是儘管如此,他在父親的教育下,在八九歲時就已經能夠掌握六國語,也通曉化學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和數學,10歲進入哥廷根大學,13歲出版了書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這個父親硬是把自家的低智兒培養成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說明無論多麼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孩子。

天才還是庸才,與其說是由先天的遺傳和稟賦所決定,不如說是由後天的教育所決定。

第二,沒有條件的孩子也能成功逆襲

不要把

有位女孩兒叫莉絲,她出版過一本書叫做《風雨哈佛路》,是一位最貧窮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

父母都吸毒,還有艾滋病,住在貧民窟,她每天要跑到垃圾桶裡撿吃的,日子過得千瘡百孔,和社會格格不入。直到父母離婚,母親去世,莉絲才醒悟,父母改變不了現狀,想要改變命運,只有靠自己。

為了彌補落下的課程,17歲前幾乎沒有上過學的她報了所有能報的課;無家可歸的她就在任何能夠躺下的偏僻場所睡覺;她每天把身體裡的所有能量,全部都用來學習。終於考得了全校第一,考上了全美最好的哈佛大學,書寫了一段傳奇。

當你羨慕別人有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時,會感嘆命運的不公平嗎?讀一讀《風雨哈佛路》莉絲的成長之路,你會發覺自己有多麼幸運。無論我們的成長條件有多麼惡劣,無論我們的生活背景如何,只有當我們賦予生命意義的時候,它才能創造奇蹟。

天才還是庸才,與其說是由優質的家庭教育做決定,不如說由後天的生活環境所決定。

不要把

對於家長來說,防止把達·芬奇培養成大憤青,就不要企圖培養完美的孩子,要呵護天賦,注重優勢教育;不要排斥孩子的與眾不同,要接納;不要在家庭教育中太專橫,要輕聲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有傘的你要懂得珍惜和感恩,沒有傘的你會在風雨中跑得更快。是天才還是庸才,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優質的家庭教育都不是絕對性的因素,生命的意義由我們自己來定義。

轉眼間,2020年已被疫情奪走了近三分之一,願每一位家長和孩子在向天才致敬的同時,也抖擻精神、全力以赴、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我是佳佳,80後三寶媽媽,熱愛親子手帳和傳統文化,歡迎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