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时,大脑里正在发生什么?一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到2岁的时候,脾气会变得很大,即使家长及时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还总是发脾气。

我们来看看这个自制的实验,相信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

科学家给一群2岁的孩子的头上带上大脑扫描装置,这些装置能实时反馈孩子大脑的情况,更直观的看到孩子孩子的大脑的变化。

研究人员给每个孩子一个特别具有吸引力的玩具,但是需要妈妈下达命令:“不许碰。”然后背转孩子,不看向孩子。

孩子不听话时,大脑里正在发生什么?一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科研人员在此段时间对孩子的大脑进行监测,观察孩子能坚持多久不碰面前的玩具。

同时,扫描装置会反射孩子额叶皮质的颜色变化,判断该片区域是否被激活。

额叶皮质区域是负责控制我们冲动、行为的大脑区域。

当该区域变成红色,说明被激活,孩子正在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如果是蓝色则没有。

孩子不听话时,大脑里正在发生什么?一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随后得出了两个实验结论

结论一:大部分孩子在妈妈转身后的两三秒就已经拿起了面前的玩具。并且他们脑海中的额叶皮质一直是未激活的状态。

现在很多家长应该明白,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许碰,孩子依旧会去做的原因了。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该片区域并没有投入使用,孩子的自控力几乎为零。

结论二:有少数的孩子是存在自制力的,这属于先天的差异。这几个孩子坚持的最长时间为45秒。

在这期间,他的额叶皮质一直呈现红色,孩子正在艰难的克制自己的冲动。

但是他们艰难克制自己行为的模式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其中一个孩子,一直试图将自己头上的监测仪器拿掉,并且不断看向爸爸求助。还有一个孩子全程坐立不安,而后开始不停的哭闹、敲打桌面。

孩子不听话时,大脑里正在发生什么?一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这些看起来拒绝实验的表现,却恰恰是孩子们控制自己冲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即使只要他们拿起面前的玩具就可以获得舒适感,他们却依然难受的坚持,只因为父母的那句“不许碰”。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当你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孩子经常发脾气了吗?其实他们只是在用自己能用的方法,来达到控制自己的目的。

脑科专家指出:额叶皮质一直到人25岁的时候才能发育完全,这个答案是不是和很多家长预想的年龄差很多?

孩子不听话时,大脑里正在发生什么?一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那么面对孩子的发脾气,我们就只能默默看着吗?

自制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提高的,但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孩子自制力不足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用这3个办法,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情况,慢慢学会控制自己。

1.减少对孩子的诱惑

很多家长喜欢逗弄孩子,明明知道孩子喜欢不能碰,还偏偏诱惑他们。

家长可以把禁止孩子触碰、玩的东西,搬离孩子的视线之外,孩子看不到这些就不会主动想要去触碰。

减少外界对孩子的诱惑,孩子自然不会随意哭闹了。

孩子不听话时,大脑里正在发生什么?一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2.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个技巧非常适合年龄小的宝宝,他们很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吸引。

比如很多孩子在打针之后,聪明的妈妈经常带他们去看看外面的风景、给他一些带声音的玩具,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就忘了刚刚打针的痛了。

3.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孩子的自制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的,家长要多一点耐心。

当孩子出现克制自己情绪的行为时,父母要学会安抚宝宝,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平静,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切忌不要孩子喊,你喊得更大声。

当孩子被你的情绪感染,逐渐安静下来之后,对宝宝收敛情绪的行为做出鼓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还可以教会孩子更多控制情绪的方法,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孩子不听话时,大脑里正在发生什么?一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经常忘了他还是个孩子,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去揣测他们。他们的手脑协调性没有发育成熟,多给孩子一点耐心,给他们一点时间成长。

给大家安利一套闺蜜送给我的一套适合3-6岁孩子情绪管理的绘本。《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这套书共10册,一共10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还可以手机扫描伴读。

《我和妈妈走散了》《乱发脾气好不好》《大家一起来分享》《做守信的好孩子》《睡不着的小兔子》《我们都来帮帮你》《做最好的自己》《好习惯我最棒》《有礼貌的小主人》《妈妈,我也行》

每个主题后面还有对父母说的话,帮助父母更好的与孩子相处,解决育儿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