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石油巨頭轟然倒下,隱瞞8億美元期貨交易損失!


新加坡石油巨頭轟然倒下,隱瞞8億美元期貨交易損失!


在國際油價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又有一家巨頭倒下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新加坡石油交易商興隆集團(Hin Leong)的傳奇創始人Lim Oon Kuin之子表示,他隱瞞了在期貨交易中積累的約8億美元損失,這表明該公司的財務虧空比想象的要大得多。上週五,興隆貿易公司及旗下油輪公司都向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

興隆貿易有限公司是全球實物燃料油貿易中最大,最秘密的交易商之一。該公司由Lim Oon Kuin於1963年成立,現已成長為亞洲最大的船舶燃料或船用燃料供應商之一,擁有130艘大小不一的油輪,其業務涉及石油貿易,碼頭和倉儲,燃油供應和潤滑油製造。

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具體原因導致了興隆集團的困境,新冠病毒疫情引起的油價暴跌和燃料需求驟降可能是導致該公司破產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石油巨頭轟然倒下,隱瞞8億美元期貨交易損失!


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急速惡化,據彭博看到的向一群銀行家演示的屏幕截圖顯示,在截至去年10月31日的財季,興隆集團公佈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的資產淨值達到45.6億美元,淨利潤達到7800萬美元。

據彭博公佈的數據,本月初,興隆公司告訴債權人,其總負債達到40.5億美元,而資產僅為7.14億美元,留下至少33.4億美元的虧空。截至2020年4月9日,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沒有任何股權。不過,這些數據有待核實。

該公司的石油產品庫存只有1.41億美元,而在2019年10月的審計報表中,該公司宣佈的石油產品庫存為12.8億美元。截至2020年4月,該公司賬上只有5000萬美元現金,而2019年10月為4.61億美元。

知情人士透露,Lim Oon Kuin的獨子Lim Chee Meng表示,他的父親賣掉了公司相當一部分庫存(數百萬桶的煉油產品),即使這些庫存已經被用作銀行貸款的抵押品。

因此,該公司持有的石油庫存與向銀行承諾的庫存之間存在巨大缺口。這可能意味著,向其提供數十億美元貸款作為擔保的銀行將蒙受鉅額損失。

知情人士稱,由於擔心該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至少兩家貸款機構凍結了對該公司的短期信貸額度。這對對任何大宗商品貿易商來說基本上等於是判了“死刑”,該公司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目前該公司欠了銀行一大筆錢,據悉負債高達38.5億美元。其中匯豐的敞口最大,為6億美元,其次是荷蘭銀行(ABN Amro),為3億美元,而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已向該公司放貸2.4億美元。新加坡三家本土銀行——星展集團(DBS Group)、華僑銀行(OCBC Bank)和聯合海外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擁有6.8億美元的敞口。

興隆集團可能正成為今年以來油價暴跌的又一個受害者,這也說明了今年以來油價急劇下跌的影響之深。

每當遇到某類大宗商品暴跌,大貿易商或者生產企業傳出銀行收貸、流動性收緊、公司裁員等信息時,老交易員們下意識的第一問題就是:他們手上還有多少囤貨?

當然,這是一個商業秘密。我們能夠看到是,2020年1月1日,國際海事組織開始實施限硫令,全球船舶含硫量上限從以前的3.5%將至0.5%。為應對這個條例,不少市場主流參囤低硫燃料和餾分油。而這一切,正好發生在原油暴跌之前……

附新加坡燃油大王林恩強(整理自公開資料):

傳奇人物黑白林恩強

新加坡石油巨頭轟然倒下,隱瞞8億美元期貨交易損失!


林恩強祖籍福建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石城村,其父早年在新加坡經商,12歲那年,母親帶著林恩強遷居新加坡,讀完中二後林恩強就輟學跟著父親林和義跑船賣魚。

但真正引領林恩強踏入石油圈的則是彼時混亂無序,草莽橫行的貿易市場。

新加坡是亞洲最大的石油貿易中心,每天從新加坡經過的大小油輪不計其數,“由於馬六甲海峽過往的運輸船隻眾多,當時膽子大的人都會和‘船老大’搞好關係,弄點油賣養家餬口。”

第一次出海時,林恩強年僅18歲。一位熟識林恩強的民間石油人士說,剛入道時林恩強敢闖敢拼,僅兩年時間,20歲的林恩強就已經在當地的地下石油走私圈中小有名氣。

依靠手裡積攢的資金,林恩強開始逐漸盤活並擴大自己的地盤。1963年,林恩強一個人開著油車往返於新加坡的運輸公司、郊區電廠、以及建築工地,為他們提供柴油。精力旺盛的林恩強從與夜幕相伴的“油耗子”變成了“油販子”,其業務渠道也日漸擴大,並開始招兵買馬,購買油槽車,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的伐木場、種植園丘、漁船、礦場、工廠以及旅館等地供應石油產品。而這,也是林恩強掌管的新加坡興隆集團的前身。

1968年,興隆集團購入了第一艘100噸油輪——海獅號,這艘油輪也成了興隆集團走向財富之旅的轉折點,而林恩強的黑白人生也由此完成轉型。

隨後,興隆集團開始為新加坡過往船隻提供船舶加油服務,這一部分業務也讓其資產迅速膨脹。在完成公司的框架搭建後,林恩強決定進軍國際石油貿易和航運業務,開始逐步購入大型油輪參與石油貿易,並出租油輪供跨國石油公司使用。

新加坡石油巨頭轟然倒下,隱瞞8億美元期貨交易損失!


上世紀80年代,興隆開始進口原油在新加坡進行提煉。至此,多元化的經營以及貿易量的劇增促使林恩強不得不進一步擴充船隊,1985年,興隆第一次自行定製了遠洋油輪“海洋公主號”。上世紀80年代末期,興隆成為新加坡本地僅有的兩家持有“核准石油貿易商資格”的本地公司。十年過後,林恩強大手筆購入5艘超級油輪,並定製了19艘特殊油輪,林恩強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海洋油輪私營有限公司逐步成為當時新加坡最大的私營船王,僅次於新加坡政府的海皇油輪公司。

1998年,興隆通過一艘價值1.2億美元的“EllenMasek”號中東油輪一次性購入46萬噸柴油,一舉奠定了興隆在新加坡柴油貿易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擴張中國業務

在東南亞石油市場縱橫多年的林恩強又似乎不願將自己的退休日期提前,闊別數十載的家鄉——福建正成為他,以及興隆集團日益“屯兵紮寨”的重要碼頭。

“在福建投資並不是這一年的決定,在過去的十來年裡,興隆集團與地方政府就進行了多次接洽。”福建當地一家民營石油公司副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說。

事實上,在決定投資湄洲灣倉儲項目之前,林恩強依靠母公司興隆集團的既有資源就已經將福建拉入了其石油貿易的擴張版圖。

1994年,興隆集團在福建成立了一家名為福興潤滑油的子公司,主要生產車用油、工業用油、船舶用油等產品,而這家福興潤滑油公司的負責人便是早年陪同林恩強走南闖北打江山立下汗馬之功的黃學宏。

“黃學宏是福建潤滑油協會的副會長,此前跟隨林恩強多年,雖然也上了年紀但仍然活躍在圈子裡,平時也非常低調。”知情者說。

而相比林恩強此前在福建創立的福興潤滑油公司,真正的大手筆投資則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

新加坡石油巨頭轟然倒下,隱瞞8億美元期貨交易損失!


接近興隆集團在華子公司的人士說,早在2010年左右,林恩強就開始頻繁地往返於新加坡與福建之間,與他相對而坐的除了莆田市的政府要員外,還有來自福建省政府的主要負責人。

“興隆集團來福建談了很多次,福建的領導人也多次拜會過興隆集團,來來回回接觸了一兩年,最終這個大工程才敲定。”上述人士說。

2011年3月,興隆集團在湄洲灣先期砸下了50億人民幣,用於建設亞洲規模最大的石油倉儲基地,以及福建子公司福興潤滑油公司的新址。這個在當地堪稱劈山填海的工程首期規劃用地面積達3000多畝,碼頭吃水深度13米。

項目首期工程興建的庫區基地為60萬立方米,此外還包括數個5000噸級至5萬噸級不等的碼頭泊位和一個大型潤滑油工廠。

但由於項目規模較大,這一工程仍需等待來自中國監管層的批覆。林恩強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他希望在中國的投資能加快進行,並且相信自己的商業判斷力。且一旦項目獲得批准,興隆集團也將尋找中國一家大型國有石油公司作為合作伙伴。在此之前,中石油就已經聯手興隆集團獲得了新加坡環宇倉儲35%的股權。

事實上,林恩強以及他掌舵的興隆集團與中國國家石油公司的合作也正日益緊密,其正計劃在新加坡建造一座投資總額高達60-80億美元的煉廠,並可能與一家中國國有公司進行合作,而這也是林恩強試圖介入原油交易行業的關鍵籌碼。

“過去的很多年,國內的貿易客戶與興隆集團往來最多的是山東的地煉,現在與國有公司的合作及地方政府的合作空間正在慢慢擴大,在老爺子的腦袋裡,中國市場的潛力太大了。”接近林恩強的“油老闆”說。

“未來的幾年裡,興隆集團在中國的業務將慢慢擴大,湄洲灣的項目此前也被福建省確定為了省重點項目。”熟知林恩強的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