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再“吼”孩子了!被“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出现2个严重问题

有科学研究显示,长期被“吼”、被语言暴力的孩子,大脑发育和常人是不一样的。

用语言暴力刺激孩子,有时候比动手打孩子的危害更加严重!

被再“吼”孩子了!被“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出现2个严重问题

前阵子,我们带娃去游泳,一个夫妻俩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学游泳,小女孩怕水,始终不敢将头埋下水去,妈妈走上前去就骂:“你这个胆小鬼!我花这么多钱送你来游泳,你到现在还是这副鬼样子!你不游就给我滚上来!再也别来了!”

再看那女孩子,本来就不敢将头放下去,现在更是怕的缩成一团,开始抽泣。

看到孩子抽泣,爸爸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和妈妈一起,骂在水中的女孩子:“给我闭嘴!再哭一声你给我试试看!我不打死你!”

众人纷纷侧目,却不敢上前劝阻。

小女孩可怜兮兮地忍着,不敢哭出声音来,浑身哆哆嗦嗦,眼眶中含着泪水。几十分钟过去了,岸上的爸妈一直没停歇的骂,女孩子始终站在水里,一边抽泣,一边哆嗦,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就是不敢在水中迈动一步。

被再“吼”孩子了!被“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出现2个严重问题

直到最后,她也没有把头放到水下。

爸妈自然是气愤的不行,骂骂咧咧带着孩子走掉了。整个过程中,爸妈其实并未出手,没有暴力,没有大孩子。但是,这种言语的刺激,恐怕会让孩子彻底对水产生恐惧,估计以后也难以学会游泳了。

其实,有很多胆小的孩子,如果耐心的指导,她们很快就可以将头试探着埋到水下,即便是很短暂的试探,也都是良好的开始。

被再“吼”孩子了!被“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出现2个严重问题

科学证实,总是被吼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两个严重问题:

沟通能力会很差

父母经常用吼叫、训斥来教育孩子,会导致孩子产生“这才是正确的交流方式”的错误认知,长大后也会习惯用吼叫的方式来和他人沟通,这显然不利于人际交往。

而且,习惯了吼叫的孩子往往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有点什么不顺心就大吼大叫,令人生厌;而没有被吼的孩子则会比较平和,在交流沟通上也会做得更好。

经常被吼的孩子会更胆小怕事、缺乏安全感

经常吼孩子的父母有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比较强势,而父母强势,孩子自然就会比较弱势,因此经常被吼的孩子会更胆小怕事、缺乏安全感,父母、家庭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恐惧而不是温暖。

没被吼的孩子就幸福多了,能够与父母心平气和地交流,彼此间的关系会更平等也更友好。

被再“吼”孩子了!被“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出现2个严重问题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忍不住,也要忍!

有人说,父母就应该做一个垃圾桶,容纳孩子所有的情绪,在他们崩溃的时候,最难得的,就是父母的平静和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