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限制太多了,寶寶全當“耳旁風”

為什麼寶寶總是“不識好歹”,各種善意提示都沒用?

不要踩水哦,會弄溼鞋子,也會滑倒的……

不要動那個杯子……

不要在哪裡玩……

不要踩在凳子上……

媽媽限制太多了,寶寶全當“耳旁風”

一切都是為了寶寶好,怕他有危險,怕他會得病,怕他不舒服……我們總是不斷提醒寶寶。這些提醒很常見,很多也是不自覺的就脫口而出。

但寶寶們往往不領情,不讓做的事情偏去做,把媽媽的話當做耳旁風,於是媽媽難免心裡想:這孩子怎麼就不理解我一片苦心呢,這不都是為了你好,真是什麼都不懂的熊孩子……

一邊是“不領情”的寶寶,一邊是“限制多”的媽媽,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媽媽限制太多了,寶寶全當“耳旁風”

【過多限制產生“狼來了效應”】

這不可以那不可以,最初對寶寶來說是有效的,但是他會發現大人所說的並不完全對,比如不能碰杯子,寶寶發現媽媽可以拿,趁媽媽不注意時他也拿了,沒有什麼危險的後果,這個“不能拿”成了一種“謊言”。這樣的小例子有很多,經常給寶寶一些限制,寶寶總會發現很多是可以做的,沒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媽媽限制太多了,寶寶全當“耳旁風”

被限制過多且有活潑好動的寶寶,日漸不再相信媽媽說的“不要……”之類的話,所以當面臨真正危險的境地或者物品,媽媽再來說“不要……”就失去了應有的效力,即平時說的太多,可信度已經沒有了。

媽媽限制太多了,寶寶全當“耳旁風”

【孩子探索慾望不可遏止】

沒有過多人生經驗的寶寶們,每一天的探索甚至是小破壞,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積累人生經驗。比如寶寶搭積木,媽媽眼裡很簡單的一個堆疊,寶寶卻需要不停去嘗試,如果媽媽直接幫忙或言語告訴寶寶如何做,這樣並不會讓寶寶開心。

就像我們年少時,也聽過不少家長的叮囑,但有些彎路註定會走,只有經歷過才成為自己的人生經驗。沒有危險的情況儘量不要限制寶寶們的探索,弄髒衣服、弄溼鞋子、打壞東西、小磕小碰這些都不該被限制。

媽媽限制太多了,寶寶全當“耳旁風”

【自我意識確立凸顯力量感】

大約在2歲的時候,個體自我意識建立,說的直白些,即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並不附屬於媽媽,自己可控制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意識,雖然還很不成熟。這個時候寶寶會出現一些唱反調的行為,但還是可以分清父母的嚴肅程度,如果之前沒有產生“狼來了效應”,關鍵時刻的“不要……”還是會起作用。

媽媽限制太多了,寶寶全當“耳旁風”

如果“狼來了效應”已經產生,孩子唱反調或者充耳不聞就比較多一些,這時候需要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其實媽媽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寶寶們,少限制,防止“狼來了效應”產生。雖然生活中有很多意外和危險,但寶寶們的成長需要相對自由的環境,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