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前言

我們知道在羅馬帝國的發展過程中,奴隸制經濟一直都是帝國的主要經濟形態,也正因如此,羅馬帝國內部才會頻繁發生奴隸起義。

在羅馬帝國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奴隸危機一直都深刻影響著羅馬帝國的發展。

公元3世紀末期,羅馬帝國處於伊利里亞王朝的統治當中,在這之前羅馬帝國已經遭遇了公元3世紀危機,這種危機包含著奴隸危機和政治危機。

兩大危機對於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形成了巨大的衝擊,政權更替及其頻繁,國內戰亂不斷,帝國的經濟始終都處於嚴重的崩潰狀態之中。

除此之外,政治危機帶來的軍事強權政治更是對於帝國的發展影響深遠,此後帝國領導者的確立始終都要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宮廷近衛軍以及地方總督軍隊相繼成為了帝國統治者更替的主要推動者,這也充分顯示了當時帝國政壇的混亂局面。

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蠻族入侵

蠻族入侵也是公元3世紀危機當中的重要表現,正當羅馬帝國飽受奴隸危機和政治危機的雙重打擊之時,遠在高盧以北地區的蠻族開始不斷向羅馬帝國侵犯。

他們原來在克勞狄王朝、安敦尼王朝時期都曾受到過羅馬帝國強大的軍事打擊,甚至從原來的高盧地區被迫遷往高盧以北。

此刻他們看到帝國內部的極度混亂,便開始大規模入侵,好幾位羅馬帝國的皇帝都喪生在蠻族入侵的戰爭當中。

公元3世紀末期伊利里亞王朝的戴克裡先基本上穩定了羅馬帝國的內外局面,同時採取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但是他將整個帝國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分別統治,由此奠定了今後羅馬分裂的基礎。

君士坦丁在完成東西帝國的重新統一後,由於採取加強奴隸制統治的政策,導致帝國奴隸制危機愈發嚴重。公元395年,提奧多西一世死後,帝國正式分裂,西羅馬在公元476年的蠻族入侵當中滅亡,東羅馬開始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

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戴克裡先


混合的農業經濟形式

西羅馬在蠻族的強勢打擊下走向了滅亡,被稱為永恆之城的羅馬也成為了一座廢墟城市。和破敗不堪的西羅馬帝國的現狀相比,遠在東方的東羅馬帝國此時卻煥發了強大的生命力。

作為羅馬帝國政治、經濟以及思想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和唯一倖存者,東羅馬帝國在繼承與創新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最終走上了強大的帝國之路,甚至逐漸開始步入更加先進的封建社會。

早在公元330年,時任羅馬帝國皇帝的君士坦丁大帝就已經將帝國的都城遷到了東方的拜占庭,並且在此地重新修建城堡,命名為君士坦丁堡,此後這裡就一直都是東羅馬帝國,亦或成為拜占庭帝國的都城,長達千餘年之久。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不僅僅因為它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更因為在經濟發展形式上展現了其和西羅馬帝國與眾不同的特點。

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君士坦丁大帝

之前龐大的羅馬帝國是以奴隸制經濟為基礎的,廣大的奴隸成為了帝國重要的經濟推動力,龐大的奴隸主莊園成為帝國的重要經濟支撐。

由於羅馬帝國的統治中心一直都在羅馬,因此西羅馬帝國一直都是以絕對的奴隸制經濟為基礎的。而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則不同,

首先它雖然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奴隸制經濟,但是發展並不明顯,也不是最主要的經濟形態。

因為拜占庭帝國的現在的位置並不是羅馬當初的奴隸制經濟的主要範圍。此外,拜占庭帝國主要位於東歐地區、亞洲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區,這些地方和原來的羅馬帝國經濟差異很大,拜占庭帝國的經濟形態就是羅馬帝國的奴隸制經濟、亞洲和非洲的田莊經濟的混合體,在今後的發展中,奴隸制經濟也始終在拜占庭帝國中不佔重要位置。這就是拜占庭帝國獨具特色的農業經濟發展形態。

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拜占庭疆域


拜占庭帝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

拜占庭帝國的版圖雖然十分遼闊,並且具備混合性質的農業經濟生產形態,但是其主要表現形式大致有三種,即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奴隸制經濟、埃及、敘利亞的佃農經濟以及隸農田莊經濟,這三種農業經濟形態共同構成了拜占庭帝國農業生產的主要形式。

拜占庭帝國的統轄範圍雖然不是羅馬帝國時期奴隸制經濟的重點地區,但是受其影響還是保留了一部分的奴隸制經濟生產模式。

拜占庭帝國的奴隸成分非常少,並且那種奴隸主莊園的發展規模也遠不如羅馬帝國時期的迦太基和西西里地區。拜占庭帝國內部流行比較廣泛的就是西亞、北非地區的佃農經濟模式,古代及時期的土地一般都是由國家所有,法老即為全國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這在羅馬時期同樣如此,拜占庭帝國時期,依然將埃及的土地全部收歸國有,然後再按照人頭以及分配標準向廣大人民重新分配。

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君士坦丁堡遺址

這樣每個人在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後,就擁有了該土地的使用權,他們耕種國家分配的土地,在每年固定時期向國家繳納規定的賦稅之後,剩下的都可以由自己支配。

這樣這些擁有土地的農民就已經成為了國家直接控制下的佃農,或者是自耕農了,他們不像奴隸那樣沒有任何的人身自由權,他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擁有很大的自主性,也為拜占庭帝國的農業經濟提供了活力

早在羅馬帝國時期由於奴隸制危機的頻繁出現,眾多奴隸主為了保護自己的奴隸主莊園,不得不選擇釋放大量的奴隸,並將自己的莊園租種給他們,這就使隸農制產生的最早時期。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內部也流行著隸農制的農業生產形態,他們從奴隸主或者田莊地那裡租種一塊土地,由自己隨意經營,然後每年繳納租稅。隸農並不是國家直接控制下的佃農,而是受到奴隸主或者地主控制的勞動力。

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商人貿易


拜占庭帝國繁榮的手工業、商業以及國內外貿易

拜占庭帝國內部雖然存在著複雜的農業經濟生產形態,但是總的來說國家控制下的佃農制才是最為主要的經濟形態。在手工業方面,拜占庭帝國也保留了羅馬帝國時期的奴隸制手工業生產方式,不過此時只是遺留下來的而已,並不是手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

奴隸手工業生產主要集中在官營的手工業作坊之中,因為當時的奴隸主要還是在國家的控制當中,一般人家基本上已經沒有奴隸可以支配了。

官營手工業生產中,由於國家擁有著一批數量較為龐大的奴隸,因此一般是都是以這些奴隸為主要生產勞動力的。而有的官營手工業也會以勞役徵收的辦法進行,比如國家控制下的佃戶,除了繳納賦稅之外,還要在每年規定的時間履行勞役義務,這些佃農除了有的參加必要的公共建築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來到官營手工業作坊生產。

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手工業勞動

私營手工業作坊一般都是以僱傭工人的形式進行,不過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城鎮生產形式,這種私人作坊規模小,一個家庭基本上能夠忙活過來。但是規模大一些的私人作坊就需要僱傭一些工人來進行生產,總體來說私營手工業的生產中奴隸的參與是非常少的。由於拜占庭時期擁有著大量的商業城市,比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亞歷山大里亞等等,使其商業和國際貿易的發展非常迅速。

上面幾個大型商業城市,發展歷史非常悠久,基本上都是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就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商業城市,因此它們有著深厚的商業市場和基礎。

不僅如此向亞歷山大里亞、君士坦丁堡等城市都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它們在拜占庭帝國的國內外貿易中一直都處於貿易樞紐的地位。拜占庭帝國的商品,如香料、毛皮等等紛紛出口國外,同時引進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等。君士坦丁堡猶如一座連接亞歐大陸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熠熠生輝。

西羅馬日暮西山,東羅馬卻欣欣向榮:革新是帝國發展的源動力

亞歷山大里亞


評價

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時期各方面文化發展的唯一繼承者,並沒有完全拋棄羅馬帝國的文化特色,奴隸制經濟、手工業生產形式以及在中央集權的建制上都保留了羅馬帝國時期的特色。但是拜占庭統治者對這些並不只是繼承,他們也要根據自身、根據拜占庭的實際情況進行革新。

拜占庭帝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從其勢力範圍內我們可以看到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等等這些擁有千年文明的古老城市。所以說在考慮繼承西羅馬帝國的各方面文明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於這些擁有千年文明基礎的古老城市的關注,因為這種延續千年的文明自然有其存在的重要基礎。

從拜占庭帝國的混合農業經濟發展形態可以看出,其統治者的確做到了繼承與革新的舉措。奴隸制經濟根深蒂固,延續了千餘年,所以不能短時間將其消滅,儘管奴隸制經濟在拜占庭時期已經到了日落西山的地步,但是為了表示自己是羅馬帝國的唯一繼承者,拜占庭統治者還是選擇了保留這一經濟形式。此外,拜占庭更加註重的則是奴隸制經濟之外的其它先進經濟形式。

將全部土地收歸國家所有,然後再進行重新分配,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在授田範圍內,這使得國家直接控制下的佃農在不斷增長,佃農控制數量的多少直接證明了帝國中央控制力的強弱。另外在羅馬帝國重要商業城市的發展基礎上,拜占庭統治者更加註重利用這些商業城市和港口城市的優勢資源,力圖將拜占庭帝國建設成為一個極具生命力和發展的國家,為之後的封建化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編年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