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大一統思想是從何而來的?(三)

——商朝為周朝大一統的起始奠定了基礎

中國人的大一統思想潛藏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而其來源應當起始於周朝初期,鞏固於儒家,硬件來源於秦朝的建立。大一統思想換個角度即為國家信仰,樹立起宏觀國家信仰的細胞就是融入中國人血脈中的孝,擴展為忠,而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郡縣制等措施從制度上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體制。下面一一展開解讀。

商朝為周朝大一統的起始奠定了基礎。

中國人的大一統思想是從何而來的?(三)


首先,商朝已經是一個國家的形式,有軍隊、監獄、有刑法,在與周邊方國的比較中,商無疑是地域最廣勢力最強大的國家,在這段歷史中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其次,商是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社會的頂峰階段,按照奴隸主奴隸的等級有嚴格的劃分,也就是說,國家自上而下有著較為嚴密的組織;三是商代實行了稅法——助法,確保了統治階級在財政上的有效管理;四是商朝早期已經出現了高度的青銅器文化,商朝生產工具,主要的已經不是石頭工具而是金屬工具。殷墟中發見許多銅器,有矢鏃,有勾兵,有矛,有刀與削,有斧與錛,有觚、爵,有制銅器的範。銅器中以矢鏃為最多。金屬原料,只有到了最便宜時,才能用作箭鏃。且矢鏃的形制也完全一致,銅範技術已至純熟境界,增強了國家在軍事方面的統治力。

但是,商朝時還不具備這種大一統的概念和條件,關鍵在於,一是商地域有限,雖說是古代東方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但武丁(第二十三商王)以前,商朝的疆域北面至易水,南抵淮河,西至太行、伏牛山脈,東至海。武丁以後疆域也僅為東北可能抵到遼寧,南至江漢,西北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二是商周圍甚至其勢力範圍內還有其他部族和方國。商以都城(大邑)為中心,四周遠近散佈著屬於商朝的城邑,其間空隙地帶還存在著不少獨立於商的方國。其存在的形式與商相比在國家體制及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是比較落後的。

商朝雖然不具備大一統的條件,商朝人也不具有這一概念,但卻為周朝起始大一統從客觀上奠定了政治軍事與國家治理等方面的基礎。(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