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小說、戲曲和民間演義,讓《楊家將》廣為流傳,楊業、楊延昭、楊宗保、穆桂英等人物熱血忠勇,是家喻戶曉的英雄。廣為流傳的橋段是這樣的:楊業忠君愛國,最後被潘仁美陷害,一頭撞死在“李陵碑”上。他的兒子楊延昭,以及孫子楊宗保穆桂英夫婦,也都持續為國效力。楊家和潘家有了這層世仇,導致“潘楊不通婚”這個祖訓流傳下來。但事實上,楊家將並不存在,而且大部分人物,如穆桂英都是虛構的,那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

“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當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周邊強敵環伺,趙匡胤打算先掃清中原,然後再北伐遼國。當時南唐、後漢等勢力猶在,尤其在後漢,有一名叫楊業的大將,對後漢忠心耿耿,給趙匡胤造成了很大麻煩。趙匡胤去世後,宋太宗趙光義接替哥哥,繼續征討後漢,後漢終於滅亡。因為愛惜楊業,趙光義對楊業非常禮遇,楊業對著北漢痛哭一場後,投降宋朝。

“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此後,趙光義延續哥哥的遺志,開始舉兵北伐,楊業被任命為大將,在北伐的路上一路高歌猛進,還在幽州(北京)取得一場大勝。但遼國猛將耶律休哥的出現,讓宋軍無法抵禦,宋軍潰敗,北伐失敗。此戰稱為“高粱河之戰”,讓宋朝元氣大傷。

“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接下來,遼國乘勝追擊,宋朝嚴防死守,楊業被趙光義安排在鄭州一代,抵禦遼國的侵犯。而楊業的直屬上司,名叫潘美。此人就是潘仁美的原型。潘美是趙匡胤時代的舊臣,也曾戰功赫赫,算是北宋的開國重臣。在楊業和潘美的配合下,他們大勝遼軍,取得了雁門關大捷。楊業和潘美的組合在北宋和遼國都出了名。

“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大概過了6年,遼國新老皇帝交替,趙光義覺得是個好時機,於是派了三路人馬,分左中右三路北伐,想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三路軍的主帥分別是曹彬、田重進、潘美。潘美肯定不會忘記把老夥計楊業帶上,因為楊業是潘美最得力的先鋒。楊業連續攻佔四個城池,銳不可當。但曹彬和田重進的兩路人馬卻一敗塗地,趙光義只好下令讓三路人馬都退回來。並且潘美這一路人馬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掩護大軍和百姓撤退。

“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遼軍趁著宋軍撤退,一路追擊,情況非常危機。為了保護百姓,楊業和潘美商議,由楊業帶領小股人馬,把遼軍引誘到陳家谷口,讓潘美帶兵埋伏在兩側伏擊遼軍,這樣才能拖延遼軍的速度,掩護後方撤退。但遼軍強大,楊業的人馬少,他很有可能在未完成誘敵人物之前就被掩殺了。但楊業不怕死,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他也甘願試試。

“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楊業帶人出發後,潘美心裡算計,覺得楊業有可能是去投奔遼國了,所以他如果埋伏在陳家谷口,可能會被楊業和遼軍反包圍。所以滑稽的一幕發生了:當楊業的人馬歷經九死一生,把遼軍引入陳家谷口時,潘美的伏兵沒有出現,楊業的人馬本來都死傷慘重,此時再掉頭應敵,完全是螳臂當車。後世分析,潘美並不是怕楊業投敵,而是怕楊業搶功,所以撤走伏兵,打算除掉楊業。

“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楊業是忠勇只輩,他的死,潘美應該負責。所以《楊家將》裡的人物大多為虛構,但楊業和潘美確實有這一段深仇大恨。潘美雖然被改成了潘仁美,但還是姓潘。潘楊不通婚的習俗,因此被流傳下來。

“潘楊不通婚”從何而來?不是因為楊家將,而是因為一場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