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今年全球大部分国家经济会负增长

全球疫情蔓延的同时,消费骤降、企业停产裁员、贫困加剧、供应链危机等各种问题开始涌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严重程度高于全球金融危机。摩根士丹利也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0.9%,“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场世纪罕见的大流行病是否正将全球经济拖入危机深渊?刚露出复苏迹象的中国经济是否会受到“二次冲击”?宏观政策如何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针对这些问题,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日前专访了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今年全球大部分国家经济会负增长

疫情或“下拉”全球经济7个百分点


国是直通车: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几何?对各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如何?


陆挺:近期大部分外资投行纷纷大幅下调对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测。多家投行认为,二季度经季节调整后的美国年化GDP增速将会暴跌30%以上。


今年全年,野村证券预计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实际GDP分别萎缩9%、8%和5%。这些估计都要远比全球金融危机时严重的多。欧洲最主要的几个国家诸如英法德意等国的GDP跌幅或相似。


亚洲方面,日韩也几乎确认在今年上半年进入衰退,除了已经遭受疫情重创的伊朗,疫情正在快速向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蔓延。


由于新冠疫情的传播及相应疫苗研发的不确定性非常高,疫情即使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冬季也可能卷土重来,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或将导致企业和居民大幅减少其投资和消费行为,全球贸易迅猛下滑,造成全球性负反馈效应,从而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重创全球经济增长。


国是直通车: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已经来了?


陆挺:根据我的判断,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最大的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破坏程度超过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预计今年全球经济萎缩4%,而全球金融危机时的2009年,全球经济萎缩1.7%。


去年全球经济增长3.4%,一正一负,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达7个百分点。但这次经济衰退的时间要明显短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彼时,全球经济连续萎缩了4年。


国是直通车: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相比,此次危机有何不同?


陆挺:这次由疫情导致的危机首先重创实体经济,进而剧烈冲击本来就已经杠杆高企的全球金融体系,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美元荒和金融资产价格暴跌。


尽管世界各国政府紧急出台了大量纾困政策,但全球失业率会快速上升,大批企业将面临倒闭破产,或将导致比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重的企业债违约风险。不过,此次疫情导致类似2008年金融海啸的可能性不大。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今年全球大部分国家经济会负增长

警惕外需急速恶化“二次冲击”中国经济


国是直通车:疫情的全球蔓延和外需的急速下滑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陆挺:目前中国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由于海外疫情倒灌等影响,疫情未来发展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来看,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供需两侧“夹击”。


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快速进入衰退,未来两个季度中国出口订单也将大跌,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未来一两个季度中国外需可能同比大幅下降30%。


除对GDP形成直接拖累外,出口萎缩还可能拖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带来短期大量的失业或居民工资收入减少,继而降低社会整体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从供给侧看,因为担心疫情二次暴发,工厂、电影院、餐厅等人流集中场所仍然进行较严管控,即便有订单也难以做到100%的复工复产。


第二,金融稳定风险加大。


全球金融系统遭受的冲击刚刚开始。过去几周,各大机构对作为全球最重要储备和交易货币的美元需求激增,纷纷抛弃各类资产来囤积美元,全球包括黄金、石油、股票以及美国中长期国债等资产大幅下跌,造成新一轮美元荒,美元汇率急涨,全球美元流动性高度紧张。中国境外中资美元债市场可能遭遇较大冲击。


中国金融体系本身也将因为过去十几年高速累积的杠杆和近期经济萎缩而面临风险。


第三,疫情可能会加剧逆全球化,带来一定程度的“脱钩”。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会下滑。


第四,当前中国宽松刺激的政策空间已经远比2008雷曼危机和2015年股灾时要小很多,已经不能简单套用传统的政策工具组合。


第五,中国二季度GDP转正的难度较高。今年大部分国家经济都会负增长,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今年全年GDP能维持正增长已是不错的成就。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今年全球大部分国家经济会负增长

建议适度调整房地产政策


国是直通车: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宏观政策应该如何调整?主要发力点应该在什么方面?


陆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可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有四点政策建议:


一是加码纾困政策。重点应放在积极纾困中小民企和加速复工之上,防止大规模的企业和家庭破产违约,防范失业率上升。


二是适度调整房地产政策。通过市场化改革来扩大重点城市的土地和新房供给。


三是积极推进在建基建项目的复工,加速推进已规划项目的开工,而非仓促审批新的基建项目、重走产业补贴的老路,从而导致新一轮的寻租行为。


四是在强势美元的背景下,避免过度盯准美元,从而避免人民币过度升值,让人民币维持对其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同时,加大力度生产出口抗疫产品。政府做好相关产品国际认证和对外援助销售的工作。


国是直通车:作为历次逆周期调节中,宽松与刺激政策的核心发力点,房地产政策备受关注。但一直以来,房地产政策面临两难,如何既拉动内需,又防房价大涨再现新一轮泡沫?


陆挺:疫情冲击之下,政策不可能对占GDP总量25%的房地产行业置之不理,与其最后被动放松甚至再度采取类似货币化棚改等方案去刺激房地产行业,还不如未雨绸缪,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下,用市场化的手段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来防止大中城市房价过快上升。


建议将城市土地供应与就业、户籍等人口数量挂钩,挂钩的公式可适当向大城市倾斜。同时,通过宅基地改革释放低效土地并增加农民工财产性收入。对外来民工和新毕业大学生等给予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折扣的优惠政策。


另外,在增加供应的基础上,适度放松部分城市限购和限价等调控措施,政府在按揭贷款方面可保持较紧的政策,从而防止房地产泡沫,防止信贷资源过度流向房产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