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重臣劉統勳,一代治國賢臣,有多牛

大清重臣劉統勳,一代治國賢臣,有多牛

序言:

對於劉統勳和劉墉的瞭解,主要源於觀看的《天下良田》和《宰相劉羅鍋》兩部電視劇。在當年沒有網絡的時代,每天都是在央視8臺連播3集,很多人都是守著時間觀看,我也是追劇的其中一個。

劉統勳和劉墉,他們兩個人都是治國能臣、國家棟梁和朝廷的股肱之人,在個人成就和政治發展上面,各有千秋,建樹頗多。

大清重臣劉統勳,一代治國賢臣,有多牛

一、情商突出,贏得信任。

劉統勳,祖籍山東諸城,康熙三十八年出生於陝西羌州。父親劉啟是康熙朝進士,曾任四川布政使;祖父劉必顯也是進士,曾任戶部廣西司員外郎。可以說,劉統勳是典型的官三代,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劉統勳19歲在康熙朝就中了舉人,比范進52歲整整提前了33年。26歲時在雍正朝考取進士,被翰林院選為庶吉士,擔任編修。38歲被乾隆提拔為內閣大學士,次年就升任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領導。從他40歲以前的發展經歷來看,升遷速度是非常之快,屬於典型的年輕有為,也跟家學淵源有一定的關係。

乾隆剛登基時,因資歷太淺,朝中很多重臣倚老賣老,對他並不是十分尊敬。為了震懾這些人,穩定自己地位,乾隆開始提拔劉統勳。劉統勳很快就明白乾隆的意思,開始上書進諫,話鋒對準了朝中的幾位重臣,提醒他們不要倚老賣老,欺君罔上。其中,包括德高望重、富有資源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大清重臣劉統勳,一代治國賢臣,有多牛

劉統勳,本性剛正不阿,向乾隆皇帝直言進諫,在任左督御史期間,彈劾當時老臣張廷玉舉薦官員是包庇自己家族的人,使自己家族成員在朝為官者甚多,實在是勇氣可嘉,體現了一個年輕人應有的膽量與豪氣。這個上奏,正好奏到了乾隆的心裡,因為乾隆早就想整治一下張廷玉和鄂爾泰兩黨的勢力,只是沒有機會也沒有幫手。同時,對於其他大臣,劉統勳的言辭卻相對低調,這為乾隆皇帝處理和拉攏人際關係留足處理空間。

劉統勳的進諫,使乾隆皇帝順利實現了“以點打面、重點震懾”整治吏治策略,也使其在乾隆心中贏得了充分信任,成為了乾隆的心腹大臣。

二、肩負重任,鐵血懲腐。

乾隆十七年,劉統勳入值軍機處,深得乾隆重用,他幫助乾隆帝運籌帷幄、決疑定計、為國家的全盛建立了不世之勳。

每年,劉統勳都會受乾隆之託巡行全國,體察民情。他深知肩上擔子沉重,每次出去巡視,都輕裝簡從、不事張揚。他化妝簡樸,深入百姓中間,瞭解民間疾苦,考察政治得失,百姓也樂於將心裡話告訴他。

凡是調查中,他了解到的官吏貪贓枉法,不管有什麼風險,不論對方有多強的靠山,劉統勳都絕不手軟,嚴肅處理。幾乎每次巡視,他都會處理幾個大案,震懾官場,彰顯法度威力。如廣東糧釋道明福違禁折收銀兩案;雲貴總督恆文、巡撫郭一裕以上貢為名,賤價購買黃金中飽私囊案;山西布政使蔣洲虧空案;陝西西安將軍都資侵晌案;歸化城將軍保德侵吞公款案;江蘇布政使蘇崇阿侵吞公款案;山西巡撫阿思哈受賄案等。

大清重臣劉統勳,一代治國賢臣,有多牛

這些震動全國的大案,都是劉統勳發現線索,一追到底,懲處落實。這些案件的處理,震懾了形形色色的貪官汙吏,對保證清朝吏治的清明作用很大。懲治官場腐敗的重大意義,除了維護大清政權的穩定,維護皇權的崇高地位,更重要的是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有利於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和構建和諧社會。

三、精心治水,利國利民。

劉統勳,不只是個治世能臣,還是個修河道、治水患的能手,加上他剛正不阿,在位期間懲治了許多貪官汙吏,更使他備受乾隆喜愛。甚至劉統勳七十大壽時,乾隆都親自御賜“贊元介景”四字大匾。

當年,黃河沿岸的一些地方洪水氾濫,百姓的房屋、田地等均被沖毀,百姓苦不堪言。災情很快就傳到了朝廷之上,乾隆皇帝十分重視。乾隆先後派了多個大臣去治水,都沒有完成他的目標。

想無可想,派無可派,乾隆多方考慮之下,決定派遣劉統勳前去治理水患。劉統勳到達現場調研之後,發現問題很複雜,水災嚴重的地方不只是因為自然災害,更多地是當地官員不作為。

治理好的河道不久後又被沖毀,這其中很明顯存在問題,劉統勳對此義憤填膺,決心要把這些朝中的敗類繩之以法。劉統勳多方調查走訪,很快就讓這些沆瀣一氣的官員浮出水面,並將這些官員的名字寫在了清單之上,然後遞送給乾隆。乾隆皇帝看過清單之後,直接將這些官員一律依法嚴懲。

大清重臣劉統勳,一代治國賢臣,有多牛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劉統勳的能力,也說明劉統勳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也許,劉統勳所彙報的事情和腐敗人員,別人也向乾隆皇帝彙報過,只是彙報人、時間與地點不對,不能讓乾隆皇帝產生信任。

從這個事情上,首先看到的是乾隆皇帝懲治腐敗和懶政的決心、意志,背後則是劉統勳的剛正不阿、一心為公,還有是乾隆皇帝的無比信任和重用。

三、積勞猝死,贏得尊重。

劉統勳一生清廉,雖身居高位,吃喝用度極其儉樸,無異於尋常百姓。他由於多年的積勞成疾,乾隆三十八年,在上早朝途中,突然猝死在轎中。

乾隆帝得知後,內心無比悲傷,哭泣地面對群臣說“我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賞賜了劉統勳家人大量錢財,並親自寫輓聯和寫懷舊詩,可見劉統勳在乾隆心裡的位置重要性,也能看出乾隆皇帝對劉統勳的政治依賴。

後來,劉統勳被乾隆他追加為“太傅”,賜諡號文正,被列為五閣臣之一。“文正”這個諡號,必須是對國家社稷有著突出貢獻的人才可以享有,在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中,能夠獲得“文正”這一諡號的,也僅僅只有八位,在漢臣之中更是很難獲得的。

大清重臣劉統勳,一代治國賢臣,有多牛

在劉統勳死後的第六年,乾隆還曾在一次吟詩的過程中,想到了劉統勳,稱讚劉統勳的功績以及為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個人,一生只有短暫的數十年光景,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壞事;可以愛國,也可以賣國;可以選擇默默無聞,也可以選擇一名驚人。但是,有一點,做人,還是要做一個有益於國家、民族、社會的人,做一個你走了,別人還在誇讚你的人。

劉統勳的為人,也許在有的人眼裡,他太過於迂腐耿直,不懂得變通迂迴;太過於堅持原則,不懂得左右逢源。恰恰,他的這些優點和缺點,都是乾隆皇帝所讚賞的,也恰恰是當時社會對正義力量的渴望和呼喚。

結語:

說到一個人有多牛,我認為沒有什麼標準來區分、辨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說法。我認為,一個人有多牛,需要從幾個層面來判斷:

1.需要看他,是不是一個有益於國家民族發展、建設的人,有沒有做出積極貢獻的人。

2.需要看他,是不是一個堅持原則,弘揚正義,不畏強權,敢於向邪惡做鬥爭的人。

3.需要看他,是不是一個心懷天下,胸納宇宙,氣吞山河,無私無畏的人。

4.需要看他,是不是一個虛懷若谷,積極學習,不斷進步,敢於創新的人。

大清重臣劉統勳,一代治國賢臣,有多牛

文天祥詩句說的好: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一個人,來世上一次,應該做有益於國家、民族、社會的繁榮發展和統一團結的事情,多做貢獻,做大貢獻,這樣的人才無愧牛人之稱。從這幾個方面來說,劉統勳配的上牛人的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