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第22課《愚公移山》詳細筆記。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難點

作者作品簡介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鄭國人,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張清靜無為。《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本文是一篇帶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


文體知識

寓(寄託)言是一種文學體裁,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含義深刻,富於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課文及詳細批註


八年級上冊第22課《愚公移山》詳細筆記。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難點


八年級上冊第22課《愚公移山》詳細筆記。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難點


八年級上冊第22課《愚公移山》詳細筆記。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難點


八年級上冊第22課《愚公移山》詳細筆記。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難點


八年級上冊第22課《愚公移山》詳細筆記。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難點


課文探究

一、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二、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話有何異同?這兩個人物在情節發展上起什麼作用?

(1)態度相同,理由相同,語氣不同,目的不同。都反對移山。都認為愚公年老體衰,沒有辦法處置挖下來的土石。但愚公之妻是關切、擔心的語氣,非常委婉,它是提醒愚公正視移山的困難,是為了設法克服困難,而不是被困難所嚇倒。而智叟的問話充滿了譏笑和責難,是為了嘲笑愚公。

(2)前者“獻疑”引出了討論運土的問題,後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駁。


三、讀課文,概括出文章中兩個人物 “愚公”“智叟”的形象?

1、愚公“不愚”,他有遠大的抱負,移山是為了造福後代,他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物形象:有長遠的眼光,思想堅定,有奉獻精神)

2、智叟“不智” ,他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實為“鼠目寸光”。(人物形象: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傲慢武斷,目光短淺,好為人師)


四、有人說故事最後還是靠神的力量才能把兩座大山移走,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說明愚公移山的決心行動(不已),使山神都害怕了,不得不向天帝報告;“帝感其誠”,愚公精神(誠)連天帝都感動了。這不僅不是說明愚公的無能,相反,恰恰顯示了愚公移山的力量之大和精神的感人之深。愚公千百年來被人稱頌,正是由於他這種排除千難萬險、不達目的不止的頑 強精神。


五、什麼是愚公精神?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種面對困難、樂觀進取、堅韌不拔,用頑強意志戰勝困難的精神。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裡會有“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哪裡會有我國近年的輝煌成就?哪裡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裡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之燈,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尋明天的太陽吧!


主題歸納

本文是一篇帶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

文中著重塑造了老愚公的形象,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頑強改造自然的精神,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