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兒童敏感期,可能很多家長對這個詞都很陌生,這是近幾年,著名的兒童教育家

蒙臺梭利女士提出的。

可是敏感期到底是什麼呢?

心理學者們常講這個通俗的例子:

蝴蝶的幼蟲剛破卵時,不能吃老葉子,但它們都能無師自通地爬到樹枝最頂端,找到嫩葉吃。

就是因為幼蟲對光有強烈的感覺,是靠著光的吸引才找到嫩葉。

而一旦幼蟲稍微長大,能吃其他東西時,這種對光的敏感就消失了,只能尋找其他方式覓食。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兒童敏感期,也是這個道理,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感官都比較敏感,對於事物的感知,是很強烈的。在這個敏感期的期間,孩子具有很強的探索熱情和超強的吸納能力。

孩子的敏感期不會長時間存在,它只會持續一段時間,就會消失,而且消失了只會不會再有。在過了敏感期只會,孩子對於世界的感應和刺激都會麻木,不能依靠著感覺去獲得新知識,只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蒙臺梭利認為0-6歲孩子最重要的敏感期最主要的有2個

1.語言敏感期

孩子在這個期間,大腦在飛速的成長,智力也隨著增長。其實把這個階段的孩子比作一塊海綿也不為過,他們會吸收外界對他的釋放的知識,當這塊海綿積攢的夠多的時候,就會突然全部釋放除了,很多高難度的語言,讓家長都驚喜不已。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看《爸爸去哪兒》,吳尊的兒子、女兒,陳小春兒子Jasper,小小年紀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且能和普通話、粵語無縫切換,讓很多被四六級英語折磨過的網友們驚呼,“真厲害,我們咋還不如一個小孩!”

孩子的學習力本身就比大人要強很多的啊!

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家長應該如何做:

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給予語言上的刺激和鼓勵。

不要總是和孩子說那幾句話,要多說,豐富孩子的語言知識量

如果自己的孩子說話晚也不要嫌棄,不然孩子會因為你對他的嫌棄內心孤獨

2.動作協調敏感期

孩子在成長中會學會走路,跑,爬。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努力的學習掌控身體,去練習平衡的能力內心肯定都是高興的。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一點學會走路,但是要知道,爬行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鍛鍊孩子全身的協調性。

孩子不管做哪一個動作,都需要動用全身的肌肉,才能夠完成。

孩子在自行的去練習走路和爬行的時候,家長千萬別制止,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更會影響孩子左右腦的協調發展。

在孩子動作協調敏感期,家長如何做:

當孩子開始主動去爬行的時候,要給他提供一個安全,乾淨,空曠的空間。

不幫孩子做事情,讓孩子自己去主動完成。

經常和孩子一起玩有關於運動的遊戲。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每個孩子的發育早晚不同,敏感期的時候出現的症狀也是不一樣的。

蒙臺梭利說:敏感期教育的實質,其實是環境的教育。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在孩子敏感期要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敢於主動去嘗試,促進自己身體的協調能力,敏感期是孩子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機會,一定要好好利用這次敏感期!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家長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適當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能夠走在同齡人的前面。

繪本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學習助手。《兒童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主要培養孩子講文明、有禮貌、樂於分享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父母可以把繪本當做培養孩子習慣和性格的工具書,閒暇之時,結合插畫講給孩子聽,對孩子改掉壞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不僅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

等負面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逐漸改掉身上的壞毛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其實,教育就像是播種,你越認真對待,得到的回報就越多。近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所以,父母一定要多花點耐心教導孩子,給予孩子更廣的成長空間。

孩子三歲前,父母別忽視他一生中的2個敏感期,孩子更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