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狀況出現,由於各個國家之間攻伐不斷,都試圖爭奪春秋霸主的地位,因此也有許多的學派在這混亂的局面當中大放異彩,其中就有較為突出的9個學說,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小說家等學派。

這些學派都秉持著自己的原則,為各個國家的君主服務,因為各有所長,所以能夠在春秋時期,都呈現出較為繁榮的發展。但是一直等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攻伐的局面結束,秦國一統天下,建立了統一的大秦王朝之後,原本百家爭鳴的局面也就隨之結束了。

但是秦朝建立以後,推行的是嚴刑峻法的法家思想,統治者以王道治天下,儘管能夠使得整個社會的辦事效率都得到空前的提高,但是在另一方面卻也因為不夠體恤百姓而造成了最後百姓們揭竿而起,秦朝覆亡的結局。

在秦朝之後建立起來的漢朝,便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不再尊崇法家的思想,反而在國家建立初期推行黃老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特別是竇太后更是道家思想的忠實追隨者

但是無為而治並不適合長期的國家統治,因此自從經歷了漢文帝漢景帝以及漢武帝三朝的摸索,終於在漢武帝時期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儒家思想,作為整個國家的正統思想,漢武帝的能臣董仲舒提倡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想法,從此便奠定了儒家思想在整個中國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而儒家思想在社會範圍內的統治地位已經確立,便深刻的滲透進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就包括人們日常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乃至穿衣用餐等,都被納進了儒家思想統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完備的思想體系。

同時儒家思想的內核是仁,起著支撐作用的也是禮樂制度,也就是禮,而關於“禮”,儒家的創始者孔子的後人孔穎達就在他的著作《春秋左傳正義》中有著“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的記載。

由此可以看出,當禮儀制度細化到社會生活中時,最為明顯的體現就是服飾。因此,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經歷過幾個朝代的不同發展,衍生出了一套專門負責儒家思想中禮儀文化的服飾制度。因此可以說,服飾制度是禮儀文化的外在表現,而禮儀文化則是服飾制度產生和發展的重要依據。

但是服飾制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整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以及思想文化發展的各方面綜合環境下的結果。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同時,一個社會的思想文化狀況也是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產生不同,例如儒家思想也並不是亙古不變的,它也會隨著不同時代的發展而有著自身的調節和傳承的能力。因此儒家思想發展過程當中的最典型特徵,便是衍生出了理學的思想。

那麼當儒家思想相理學思想演變時,我們的服飾制度又該何去何從?

因此本文就將從儒學和理學的銜接時代,也就是唐朝和宋朝的角度,來闡發服飾制度在這不同思想狀況之下的演變情況。

一、儒家思想影響下的唐朝服飾主要特點

1.袒胸露乳?是的!影視劇沒有誇大

在目前大熱的不少唐宮廷劇當中,可以看到劇中很多女性的著裝都是袒胸露乳的,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這是為了博人眼球而專門設計的服裝,但事實上,並不是導演和編劇為了收視率自己創造的噱頭。

唐朝的女性服裝,確實有不少袒胸露乳的設計,只不過電視劇中展現給我們的只是片面,唐朝女性的服飾特點,以膽大、善於體現女性形體美為主流。並且,並不是所有的女子都能夠穿開胸衫,這是有身份的女子的專利,如公主、貴族及宗室女子,還有專門從事歌舞行業的歌舞伎,她們才可以穿半露胸的服裝。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在現已出土的唐永泰公主的墓中所帶有的壁畫中就能夠看到當時公主在參加宴飲時的著裝,大多是開胸衫的形制。“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等詩句,也正是對唐代地位較高女性穿著時所體現出來的形體美的讚美。而普通階層的女性,在穿著上還是相當保守的,這也就構成了唐朝服飾的第一大特點——設計大膽,能夠較好地體現出女性的曲線魅力。

2.極其開放包容的唐朝人

唐朝的文化特徵,一直以開放,包容和多元著稱於世。而在唐朝時期,各民族互相融合的氛圍是非常濃烈的,其範圍也非常的廣,由於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在唐朝前夕都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局面,因此當時的首都長安,也成為了能夠吸引了許多外來人員紛至沓來之地。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唐朝的服飾特點也綜合了各個外來民族服飾的文化特徵,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胡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開始日益頻繁。

唐朝時期的服飾已經融合了西域、波斯以及大量印度風格,還有少量西北民族的著裝特點。如襦裙半臂的穿戴,就是從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著裝習慣當中流傳到中原地區的。同時,從已經出土的西安韋洞墓,乾縣李仙蕙墓出土的壁畫,還有流傳至今的唐朝陶傭中都能看到有大量的穿胡服的人物形象。

不僅如此,唐朝服裝的開放程度還體現在當時的女性喜歡穿具有男性特點的服飾。《新唐書五行志》記載:“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帝與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統治階級都帶頭出現這樣的情況,這自然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各個階層的人們都效仿這一行為。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二、理學思想下宋朝服飾的變化

1.整體風格從華貴到樸素清麗

唐朝時期的服飾中,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服裝的整體風格以華貴大方、色彩搭配鮮豔明麗為主,“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絲。”從這一句詩詞的形容當中就能夠看出,唐朝時期的服飾中,不僅僅可以採用多重布料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是用金色、紫色、綠色、紅色、黃色等較為鮮豔的顏色為配色。在服飾的花紋圖案上,也大多采用牡丹、蘭草、石榴等外形複雜、寓意吉祥、構圖較為活潑自由的形象,花團錦簇,再配上雍容華貴的雀鳥,在整體上還多采用纏枝設計,因此整個服裝的設計風格都呈現出自由奔放、豐滿華麗的特徵。

但是這一服飾特點發展到宋朝就出現了較大的改變,和唐朝服飾流行大紅大紫的特點不同,宋朝的服飾顏色大多采用了銀灰、蔥白、淡紫、魚青等顏色。

這主要是因為在宋朝時期,理學思想逐漸成熟,並且開始佔支配地位,在理學思想的影響下,整個社會風格開始朝著保守化、封閉化和拘謹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伴隨著理學思想的興盛,逐漸產生了這種追求理性、嚮往淳樸自然的服飾風格。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2.流毒千年的纏小腳

在宋朝時期,由於理學思想中所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慾”“三綱五常”等思想,過於弱化婦女的社會地位,要求形成女性對男性的依附,所以這一思想體現在服飾制度上,就是形成了流毒千年的對女性纏小腳的社會要求。至今有大量的史料證明,女性纏小腳的習俗是從宋朝時期形成的,《宋史·五行志》記載:“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可知在宋朝的宮中,就有了纏足的先例。

但是同樣的,由於整個社會受理學思想的影響較深,對於這種嚴重摧殘女性身體健康的社會現象,人們並不是持反對的態度,恰好相反,女性纏足在宋朝成為了受文人們追捧的現象。

辛棄疾在《菩薩蠻》中就有:“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的說法,因為女性纏足之後,小腳不利於行走,在走路時會使女性呈現出一種嬌柔的病態,楚楚可憐。

這樣一來就使得當時的士大夫和貴族產生了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更加助長了他們對女性的蔑視,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理學思想。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3.更加嚴格的等級界限

在理學所提倡的君臣有義的主張中,滲透的是強烈的等級觀念

,因此在這樣的觀念下,服飾制度也呈現出了較為嚴格的等級界限。

民間和朝廷中所能夠穿的服飾往往受到嚴格的規定,每年宋朝中央都要下令禁止民間穿王室專用顏色的衣物,並且在王室成員內部,對於顏色和形制也有著嚴格的不同要求。如在官員當中,宋初就已經有了規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夠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這都是宋朝等級制度森嚴的體現。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三、唐宋時期服飾演變的具體原因

作為相隔的兩個朝代,唐朝和宋朝的服飾能夠呈現出如此不同的特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儒學與理學所在的社會背景不同

就唐朝來說,儘管儒學思想在漢朝時就建立了統治地位,但是一直髮展到唐朝期間,已經經歷過了較為曲折的發展歷程,在魏晉時期儒學正統思想的地位受到了衝擊,隨著佛教的不斷興起與道教的發展,在魏晉形成了儒釋道三者合流的社會現象。

儘管在唐朝的建國初期,唐高祖和唐太宗都醉心於儒學的研究,但是發展到唐高宗的時候就已經輕儒學而重佛教了。自高宗以後,唐朝的歷代統治者都更加尊崇佛教,這樣一來就使得儒家思想的社會地位逐漸下降。

而儒家思想地位的下降,體現在服飾制度方面,就是摒棄了一些較為糟粕的成分,並且在唐朝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影響下,形成了多元化的服飾特徵。

人們在思想觀念上也能夠大膽的打破儒家思想中的一些傳統桎梏,形成文化創新。再加上唐朝統治者本身就具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因此更加能夠吸收外來民族的服飾特徵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但是理學思之所以能夠在宋朝發展,就是因為宋朝有著跟唐朝截然不同的社會背景。宋朝是在五代十國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由於經歷了

唐末以來混亂的狀態,社會道德淪亡,廉恥盡失。所以宋朝在建立之後急需要做的事情,是重新構建一個健康運行的思想機制,將人們從唐末混亂無序的思想狀態當中解救出來,並且要為當時的統治階級服務。

但是由於儒學思想已經在整個社會當中佔據了千年的統治地位,如果貿然推翻,對於當時的人們非但不能起到重建信仰的作用,很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只能通過原有的價值體系構建一個新的思想觀念,理學也就因此應運而生。

2.儒學與理學所承擔的具體作用不同

這是針對上一條所衍生出來的,由於所產生的背景不同,儒學和理學所要承擔的責任,所早起到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樣。雖然它們的終極目標都是服務於統治階級,但是放到具體的社會環境當中,卻有著不同的效果。

儒學是為了建立一個新的信仰體系,而理學要做的,是在以前廢墟當中,找出可以繼續使用的,規避對社會有害的,對整個國民的思想價值觀念作出一定的修補。因此在服飾制度上的體現,

一個較為奔放,另一個則較為收斂.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四、結語

儘管唐宋時期的服飾制度呈現出不同的特徵,但是它們一起構成了我們中國服飾制度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學而優則仕”到“是非天理”,透過信仰,看唐宋時期服飾演變

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且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而這些都是在儒學和理學思想的影響下所呈現出來的不同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