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父母應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去管教我們的孩子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什麼最重要?答案當然是孩子。

而孩子的管教一直以來都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對於怎樣管教孩子,普遍的家庭會是這兩種方式:

1:嚴厲式

這是大半部分父母會採取的方式,即所謂的“黃金棍下出人才”。

2、驕縱式

獨生子女是現在這個社會普遍的家庭現象,父母對孩子那是寵愛有佳,害怕孩子累著、苦著,即捨不得打也捨不得罵。

正面管教之父母應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去管教我們的孩子

我們來看看這兩種管教方式會有怎樣的後果:

嚴厲式教育確實能暫時制止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長期的懲罰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自卑、沒有主見。

而驕縱式教育則造就了一個個“長不大”的孩子,什麼事都依賴父母,毫無獨立性,任性,不講理,以自我為中心(俗稱:媽寶男)。

那麼,有沒有一種更好的管教方式呢?

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他認為管教孩子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而不打罵,也不是溺愛、驕縱。

這就是正面管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要想管教好孩子,父母要先從自己做起,不要忽視榜樣的力量,謹言慎行,用榜樣的力量幫助我們的孩子更好的成長。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一味的打罵、吼叫是起不到任何的意義,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我們的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正面管教之父母應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去管教我們的孩子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榜樣對兒童的心靈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陽光,而這種陽光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的。”

晚飯後,5歲的成成跟著媽媽去散步,路上碰到了鄰居張阿姨,媽媽叫成成向張阿姨問好,成成就是不願意。回到家後,媽媽把成成叫到身邊,很嚴肅地對他說:“你剛才太沒禮貌了,媽媽平時是怎麼教你的?要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成成把頭一抬,反駁說:“媽媽您不能怪我,您一直告訴我要有禮貌,可是您自己不也沒主動跟張阿姨打招呼嗎,為什麼就只會要求我要這麼做呢?”媽媽聽了才意識到,原來孩子在拿自己做比較呢!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就像成成一樣,看到媽媽沒主動跟張阿姨打招呼,自己也不覺得不打招呼是沒有禮貌的行為。

正面管教之父母應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去管教我們的孩子

一位教育家曾說:“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他人,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

因此,面對著天真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我們可以從生活細節上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比如教孩子做一個懂禮貌的孩子,我們也要謹言慎行,比如尊重老人,不與長輩頂嘴,不說髒話,等等。

總之,父母應該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當然,為孩子樹立榜樣不是“空頭支票”,而是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讓孩子對你的管教心服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