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打罵,家長的這些行為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別不當回事

說到家庭暴力,很多人是深惡痛絕的,這裡指的不是夫妻之間的,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隨著教育的普及,人們的觀念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已經不能單單從字面意思上理解了,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一昧的打罵,否則不但不會起到教育作用,還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甚至讓孩子起逆反心理,何況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綜合來看,打罵孩子的成本太高,不划算!所以很多家長的教育就開始走“親民”路線,和孩子交朋友,言傳身教,無疑,這樣的手段是最好的!可是家長一定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有些行為比打罵更容易傷害孩子,可不能不當回事!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家長的哪些行為會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呢?中了的話就趕緊改!

比起打罵,家長的這些行為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別不當回事

比起打罵,家長的這些行為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別不當回事

  1、不分青紅皂白的責怪:相信現在要問一個人,和父母之間發生爭執,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什麼?很少有人會說是父母打罵自己的,因為這些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慢慢消失,甚至可以說媽媽打你一下,過兩天就忘了,但是有些東西是沒法磨滅的,那就是父母對自己的冤枉,明明自己沒有做,但是家長就是認為是你做的,都是你的錯,這樣的冤枉會讓很多孩子陷入一種極度委屈的狀態,長此以往的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不信任,不願意再相信家長,對家長十分牴觸。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冤枉孩子,保證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比起打罵,家長的這些行為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別不當回事

  2、偏心:這樣的情況一般出現在二胎家庭裡,有些家長會比較偏向二寶,因為覺得二寶還小,大寶已經獨自承受了家長那麼多的愛,所以會對二寶有所補償,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的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對待兩個孩子的態度一定要兩碗水端平。不然容易對大寶造成傷害,讓大寶變得內向沒有安全感,對於得到偏愛的二寶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會養成孩子的驕縱性格!有著重男輕女思想的家長快快收起來那老舊的思想吧,對於女兒和兒子更應該一視同仁,一樣愛護!

比起打罵,家長的這些行為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別不當回事

  3、向孩子訴苦、哭窮:有些家長就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情緒“垃圾桶”,有什麼負面情緒全往孩子身上倒,記得小編有個朋友,以前告訴我,說他媽媽在他小的時候,就喜歡抱著他哭訴,說爸爸怎麼樣媽媽了,讓孩子以後怎麼怎麼樣,剛開始還好,後來每天這樣,朋友說現在自己最討厭回到家裡了!家長應該儘量給孩子灌輸一些正能量,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家裡人,也不要每天跟孩子哭窮,不然孩子會變得內向和自卑,如何能夠抬得起頭呢?

比起打罵,家長的這些行為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別不當回事

4、父母之間的爭吵:在孩子3歲之後,有些事情就必須要避著孩子了,例如父母之間吵架、打架,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因為對孩子來說,安全感的來源就是家庭的和睦,父母的愛,如果父母之間都打架都吵架,那麼孩子內心會十分的恐慌和害怕,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一般來說家庭都不幸福,所以家長為了孩子著想,能避免爭吵就儘量避免,不要讓自己的任性成為傷害孩子的那把刀!

比起打罵,家長的這些行為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別不當回事

比起打罵,家長的這些行為更容易傷害到孩子,別不當回事!很多家長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怎麼樣的影響,所以常常會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還美名其曰我從來沒打過孩子,孩子特別聽話懂事,有些傷害比打罵來的更要嚴重,這點家長尤其要注意!祝願我們的小天使都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