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選擇題》:戚薇聊“喪偶式”育兒,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

前兩天觀看了最新一期的《人生選擇題》,戚薇在面對“長期深陷喪偶式育兒”的這個經歷時,她選擇接受。她相信,她可以用自己的自信、健康、智商、勇氣和抗壓能力解決這個難題,好好的教育孩子。

她也提到,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她們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的“喪偶式”育兒都是被動出現的,是生活所迫造成的這一結果,相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喪偶式”育兒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人生選擇題》:戚薇聊“喪偶式”育兒,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

“喪偶式”育兒是個艱難的命題,往往也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不是父親在家卻不陪不管孩子,我們要討論的是那些被動成為“喪偶式”育兒的情況,因為現實原因不得不面對獨自帶娃的情況。

孩子的成長怕家長缺席,但更怕家長錯誤引導

目前正在影院熱映的電影《誤殺》裡,可以說素察的死亡就是父愛缺失、母愛氾濫造成的。對他來說,他經歷的不僅僅是“喪偶式”育兒,更是在母親的溺愛和父親的打罵這兩種極端教育的夾縫中成長。很不幸,無論是溺愛還是棍棒教育都是錯誤的示範。

素察的母親拉韞是一名警察局長,整日忙於偵破案件,對素察的虧欠讓她無底線地溺愛他,他想要的她都給,他犯了錯誤、她去擺平,天塌下來有媽媽兜著,從此養成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素察的父親都彭是一位政府官員,忙於競選市長,對素察的管教向來不是打就是罵,不問事情緣由,不管打罵後果。

《人生選擇題》:戚薇聊“喪偶式”育兒,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

《誤殺》裡,拉韞和都彭對素察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

如果,在素察第一次犯錯的時候,拉韞批評教育他,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都彭面對素察時,多一點耐心,不那麼暴躁,那麼後來的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拉韞和都彭,在事業上都是成功人士,他們自信、有智商、有勇氣,更有抗壓能力,單拎出任何一個來都是社會精英,可為什麼他們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究其原因是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根本沒放在心上,更不懂得怎麼跟孩子溝通。

他們更多的是讓孩子看到了他們手中的權利、他們所有的社會低位、以及他們擁有的錢財。所以,當素察想知道平平家地址的時候,只要動用一下媽媽局長的身份就輕易獲得;當素察差點戳瞎了別人眼睛要被學校開除的時候,都彭利用人脈幫他留在了學校,拉韞用10萬塊錢獲得了對方的諒解。

素察,在這種錢、權的保護下,更加肆意妄為。最終被別人誤殺,丟了性命。正是由於他父母的錯誤引導,才釀成了大禍。

我們來看一下拉溫和都彭在對素察的教育上都做了什麼?拉韞對素察是無底線的溺愛,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補償式溺愛,拉韞一直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兒子,所以,她把時間上的虧欠全部轉化為物質上的補償。我們再來看一下,拉韞是怎麼對待素察的:①有求必應;②從不責罵;③大包大攬。正是拉韞這種無底線的溺愛,造成了素察不知悔改、無法無天的性格。

《人生選擇題》:戚薇聊“喪偶式”育兒,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

兩個社會精英,卻沒辦法教育好孩子

那麼,都彭呢,他做了什麼?他在素察的成長中做足了兩件事,打和罵。他對素察的教育其實就是棍棒教育,素察犯了錯誤,都彭對他非打即罵。不僅不能讓素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增加了他的逆反心理,甚至成為了校園霸凌施暴者。

如果說“喪偶式育兒”是一種對孩子成長非常不好的教育,那麼“溺愛+棍棒”教育對孩子來說更是一場“自殺式”教育。

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作出良好的示範,給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知對錯、擔責任,不要等到釀成大錯,到時候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如果你的婚姻就是要經歷“喪偶式”育兒,那麼面對它,更要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教育好孩子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叫“喪偶式”育兒:

一個精準狠毒的新詞,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人生選擇題》:戚薇聊“喪偶式”育兒,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

“喪偶式”育兒的現狀

我們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可以陪伴孩子成長,就比如生長在農村的我們。

我到現在都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村裡絕大部分男人都外出打工,每年秋收的時候還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在他們離家的時候,家裡種地、孩子教育通通都是女人在承擔,這就是現實的無奈。

幾畝地的收成並不能換取多少錢,要想養家餬口就必須外出打工,可是家裡的地要種,孩子要上學,老人要照顧,只能女人留下照顧家人(我們那兒很少有留守兒童,大多是女人留下陪伴孩子)。

《人生選擇題》:戚薇聊“喪偶式”育兒,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

“喪偶式”育兒是錯誤的育兒方式

這就是被逼無奈的“喪偶式”育兒,沒什麼可抱怨的,也沒什麼不能承擔的。

雖然說教育孩子是兩個人的事兒,但是我們終要向生活低頭。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教育孩子操持家,這就是我小時候我們村子的現狀。

從我們那個年代的小朋友成長來看,似乎我們都還長得不錯,知感恩,明是非。可能有人說,那個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教育父母就是不能缺席,不然對孩子身心健康不好。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跟一個朋友聊天,她老家在重慶,他們那兒都是山,他們老家絕大多數父母把孩子留在家裡,外出打工。大山裡沒有什麼賺錢的機會,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不外出打工,他們怎麼活下去?他們那裡有很多留守兒童,不僅沒有爸爸的陪伴,也沒有媽媽的陪伴,更有甚者早早輟學回家。這就是底層人民的難。

《人生選擇題》:戚薇聊“喪偶式”育兒,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

如果必須面對“喪偶式”育兒,不如就勇敢一點吧

相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喪偶式”育兒雖然缺少父親的陪伴,但至少有錢花、有學上、有媽媽陪。那麼在面對“喪偶式”育兒時,媽媽們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陪伴他們成長呢?

①告訴孩子爸爸掙錢養家的辛苦,讓他明白,爸爸暫時缺席他的成長是為了完成養家的責任,爸爸也愛他,只是為了掙錢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讓他懂感恩;

②給孩子樹立榜樣,此時教育孩子甚至於輔導孩子功課的責任只能落到你身上,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你可以在一旁看看書,同他一起學習,讓他知上進;

③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一定要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千萬不要自己出面給他擺平,讓他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

④如果孩子不開心了,要及時給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不要讓他自己陷在負面情緒裡,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也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讓他懂如何從負面情緒中抽離;

⑤鼓勵孩子交朋友,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就要面對和別人打交道的現實,他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也就學到了該如何跟別人相處。也要教他如何辨別真假朋友,讓他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好友。

《人生選擇題》:戚薇聊“喪偶式”育兒,不要低估現在女性的能力

道理誰都懂,可現實讓你不得不低頭

如果真的必須面對“喪偶式育兒”,那麼就勇敢的扛起這份責任吧,兩個人為了家庭共同努力,總有一天,這些溝溝坎坎都會過去,更好的日子也會來臨。

寫在最後:

世上做父母的,有誰不想陪著自己的孩子成長,看著他們一點點進步,陪著他們一點點探索世界呢?可是作為成年人,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他們除了撫養孩子,還要贍養父母。沒錢行嗎?

都說錢不是萬能的,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孩子上學要錢,父母一天天老去,也要準備應急的錢。如果男人不外出打工,一家子要怎麼過呢?雖然說現在機遇多,掙錢的機會也多,可是對於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甚至於沒怎麼讀過書的人來說,他們的機遇又在哪兒呢?

有人說,可以夫妻倆帶著孩子一起外出打工,可是這樣的話一家子在外邊的城市要租房,這是一筆開支;孩子上下學需要接送,誰去做呢?媽媽嗎?那這樣的話女方就沒辦法工作,那麼靠一個男人支撐著一個家庭,該有多難?如果男人自己外出打工,就可以住宿舍,每個月的工資可以攢下來。妻子和孩子留在家鄉,開支也會減少。

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父母都可以陪伴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只是在這一天到來之前,無論是外出打工的人,還是留在家裡照顧孩子的人,都可以為了這個家互相體諒,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