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2020】“以機代人”,今年春耕透著“科技範”



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農業復工復產的節奏也在迅速加快,荊楚大地處處呈現出春耕生產的熱鬧場景,農業機械成為春耕生產“主力軍”。

【農情2020】“以機代人”,今年春耕透著“科技範”


4月3日上午,在武穴市大金鎮周梓村油菜基地,工作人員給無人機灌上農藥後,輕輕推動手裡的遙控手柄,無人機的旋翼迅速轉動,按照預先設定的路線,在田間來回有序地噴灑作業。拓普植保無人機公司員工宋特賞介紹:“利用這個遙控器在田塊周圍打點規劃,打點規劃好以後無人機就可以在這個航線內,自動生成作業航線自動作業。”

武穴市是湖北省“雙低”油菜種植示範市,素有中國“油菜之鄉”的美譽。當地農機部門每天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全市38家農機合作社,動員近2000臺套農機具開展點對點作業服務。武穴市銳興家庭農場主楊雲廣說:“通過葉面施肥,可以挽回損失10%以上。”

在今年的春耕生產中,農機“大顯身手”。機器替代人,較好地完成了施肥、打藥、播種等農業生產任務。為了在不增加生產成本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農機的作用,全省農業農村部門還創新搭建了各種共享平臺。

這兩天,在京山市羅店鎮馬嶺村,家庭農場主陳軍鵬開著租來的拖拉機在地裡勞作,他告訴我們,以前買個拖拉機要5萬多元錢,現在通過當地的一站式共享農機服務平臺,只需要13800元就可以租用農機,既經濟又實惠:“對我來說就緩解了很大一部分壓力”

政策給力、人努力,今年春耕,荊楚田野“以機代人”,處處透著“科技範”。截至目前,全省已調度80多萬臺套農機具投入春季農業生產,目前已完成機耕面積達400萬畝。


(記者駱文德 謝安平 吳峰 鄧勤 劉維 編輯徐翔)


B��KG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