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翠冠'梨系浙江省農科院與杭州市果樹所協作,用幸水乂6號(’杭青’x'新世紀’)雜交育成。福建省建寧縣自1997年從杭州市果樹所引進該品種苗木與接穗區試種植,經連續多年種植觀察,該品種具有生長勢強、產量高、成熟早、品質好等優良特性。通過10多年的推廣種植及品種改良,目前'翠冠’梨已成為建寧縣的主栽品種之一,是該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翠冠’梨具有成熟早、品質優、豐產、抗病等特點,推廣前景廣闊。

文章主要介紹‘翠冠’梨 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措施 。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1特徵特性

1.1樹勢強,生長快:'翠冠’表現為樹勢強,樹姿直立,葉片寬厚,葉色濃綠,萌芽率高,可達92%,成枝力中等,為21%;上位芽、剪口芽易抽發強壯枝,年平均抽長可達130cm,莖粗可達1.3cm以上;結合拉枝,3年生平均冠幅可達2.4cmx2.4cm,幹周可達15.2cm;利用樹齡8年以上的'黃花’梨進行多位高接換種,結合拉枝等措施,當年冠幅可達3.2cmx3.2cm。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1.2結果早,產量高

'翠冠’腋花芽易形成,長、中、短果枝均能掛果。一般幼齡樹或高接初果樹以長果枝結果為主,進入盛果期後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壯苗定植當年抽生的枝梢頂芽及中上部腋芽當年即可成花,第2年可試果,第3~4年株產可達5~18kg,第5~6年可進入盛果,單株產量可達28kg以上。利用8年生以上'黃花'梨等健壯植株進行全樹一次性多位高接換種,每樹25~32接頭,次年株產可達38kg以上,若高接換種時採用花芽接穗,嫁接當年株產可達10kg以上。

1.3成熟期早:'翠冠’果實緩慢膨大期短,不僅果實膨大快,而且養分積累轉化快。在建寧縣氣候條件下,2001~2002年連續2年在6月18日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已達9.5%,比'新世紀'高1.0%,且果肉鬆脆、果汁豐富、口感甜爽、澱粉味已消,6月20~230進入可採成熟期,比'新世紀’提早10~12d,完全成熟期為7月12~15日,比噺世紀'提早5~8d。2009年6月15日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已達9.5%,17~18日即進入可採成熟期。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1.4品質好

'翠冠’果實圓形,整齊一致,脫萼,果窪潔淨,梗窪中廣,扁圓形,萼窪廣而深;果皮暗綠光滑,果肉白色,肉質細脆爽口,味甜汁多,果心較小,在疏果條件下,平均單果重247~282g,最大單果重達458g,大小果不明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達12%~13%。

1.5適應性廣,抗逆性強:

'翠冠’無論在山地、平原、灘塗均可種植。同時表現出耐高溫乾旱,不易發生早期異常落葉現象,在一般管理條件下不易感黑星病、黑斑病等。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2發展前景分析

2.1發展現狀:由於'翠冠’不僅成熟上市時間早、品質好,而且還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粗放管理等優良特性,深受廣大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喜愛,栽培面積迅速擴大。據不完全統計,

截止目前該品種種植面積已達0.73萬餘hm²,產量6萬餘t左右,並相對集中於浙江、江西、福建等地。2007年以前由於貨源緊缺,產區銷價相當於'黃花'梨的3〜4倍。近年來,產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雖然銷區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廣東、福建沿海局部地域,但產區銷價還是相當於'黃花’梨的2~2.5倍。建寧縣從1997年自浙江引進至今,現有新植、高接面積達0.22萬hm²左右,年產量達1.2萬t。經過技術部門多年的宣傳推廣,當地果農對發展生產優質高檔果的認識達成共識,具備大規模生產優質高檔果的群眾基礎。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2.2發展前景

目前'翠冠’梨被消費者認同為優質髙檔水果,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看好。從市場廣度上看,在'翠冠'上市期,正值國內水果空檔期。從市場深度看,還未出現能與'翠冠'同期竟爭市場的優勢品種,預計在未來5~8年內具有較大的市場優勢。同時,我國已是世貿成員國,據調査瞭解,目前在建寧縣'翠冠’上市期,港澳地區及東面亞國際梨果市場是一片空白。因此,港澳地區、東南亞國際梨果市場將為建寧縣'翠冠’梨的生產發展提供一個極大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建寧縣獨有的資源優勢,在生產上採取適當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生產無公害優質高檔果,建寧縣'翠冠’梨有望擠身於國際市場舞臺。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2.3發展優勢

建寧縣具有發展早熟梨的優勢。(1)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冬季低溫充足、夏季晝夜溫差大等獨具氣候特色。(2)多年宣傳推廣種植,對'翠冠’品種特性已充分了解,對發展優質高檔果的意識已有所接受。(3)具有成齡梨園規模優勢。目前建寧縣除'翠冠’外,還有'黃花'等其他品種成齡梨園0.55萬hm²,通過高接換種措施為'翠冠'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利於形成產量規模,搶佔東南亞市場,擴大出口。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3關鍵栽培技術措施

雖然'翠冠'與其他品種相比具有栽培經濟性狀的許多優勢,但因存在果實極易發生鏽斑、裂果現象較嚴重等問題,根據多年的基層實踐探索,宜採取以下栽培管理技術措施,以提高優質上檔果率。

3.1選擇適宜地點建園種植:經幾年多點調査,該品種在不同地點種植均有發生裂果現象,但輕重不一,裂果率重者高達45%以上,輕者僅為2%~5%。一般土壤較肥厚地較輕,瘠薄地較重,以選擇東南向、土層深厚、肥水供應穩定地點建園種植最佳。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3.2合理進行整形修剪

'翠冠’因樹枝直立,樹勢強旺,為方便作業管理,矮化樹體,樹型以自然開心型為好。但生產上為了儘快擴大樹冠,形成產量,不可強求一致樹型,而應因樹造型,隨形修剪,在確保通風透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間,留足輔養枝。因幼樹期及剪口芽、上位芽易抽發粗壯直立枝,宜多采用裡芽外蹬及撐、拉、吊等修剪方法開張枝角,擴大樹冠,緩和枝勢,以利早成花、多成花、早豐產。同時,幼齡階段必須採用輕剪長放,這是提高'翠冠’早期產量的有效措施。最好的辦法是進行拉枝,對當年抽生的徒長枝按70°角拉開,既可改善樹體光照,又能緩和樹勢。但枝角不宜過大,否則背部易發生直立粗壯“騎馬”枝,一般以不超過60°為宜。因'翠冠'短果枝壽命較短,盛果期樹宜疏除樹冠上部過密或重疊枝,確保樹冠中下部通風透光,以利延長中下部短果枝的結果壽命。

3.3選配適宜授粉品種:'翠冠’自花結果率低,宜配植授粉品種或高接授粉花枝。

適宜的授粉品種主要有'黃花’、'清香’、'新雅’等,尤以'黃花’品種樹勢相似、花期相近、花及花粉量大更為理想,同時花期還應採取園中放蜂或人工輔助授粉措施,以提高坐果率。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3.4疏花疏果

'翠冠’坐果率高,花朵、花序坐果率分別可達26%、83%以上,具簇狀串狀結果習性,應加強疏花疏果工作。因其花量中等,在結合冬剪控制適宜花芽留量的基礎上,以疏果為主,且生理落果現象不明顯,穩果率高,疏果宜早進行,有利增大果個。疏花疏果宜分2~3次進行:

第1次為初疏,視花期授粉程度進行,預計授粉良好時可提前至盛花後立即進行,用旅遊摺疊剪刀按大約每15~20cm留半個花序花量進行粗疏1次,若預計授粉一般或較差,這次初疏可免去。第2次為復疏,宜在果實有小粒花生米大小時進行,可視著果數量多少確定是否進行,如坐果數量多於第3次定果數量的1.3~1.5倍,則必須進行,否則可省去。第3次為定果,在先去除病蟲果、畸形果、特小果的基礎上,以留單果為主、雙果為輔,以平均果距大約保持20cm左右為標準進行定果。一般第1次初疏工作越到位,則第2、3次疏定果時越省工,且效果越好。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3.5果實套袋

果實套袋是生產無公害優質高檔水果較為有效的措施。套袋後可以減輕果面鏽斑、縮小果點,使果面細膩潔淨,既能有效地改善外觀品質、控制裂果,又能減少果實中的農藥殘留量,防止蟲害和鳥害,提高商品率。據調査,在裂果率高達20%以上的'翠冠'梨園,套袋裂果率僅為3%~5%。同時,為減少果面鏽斑產生,果實套袋應較一般品種提早10~15d進行,要求花後15〜20d開始,花後40d內果點木栓化前結束。袋型宜選擇外黃內黑,具有抗曬、抗水、抗蟲、抗菌、抗風、密封性、遮光性和透氣性等性能良好的雙層果袋。每果袋僅套一果,套袋前需噴1次殺菌劑加殺蟲劑,待藥液晾乾後即可套袋,1次噴藥後可套5d,之後需重噴再套。

翠冠梨的發展前景,及其關鍵栽培技術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