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不算數,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遵守約定


孩子說話不算數,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遵守約定



多多剛剛跟我提出看兩集憨豆先生動畫片。

昨天她也看了兩集,但是兩集看完了,她沒有遵守兩集看完就還我手機的約定,是因為她又刷到了一個賣冰雪奇緣套裝玩具的廣告。

她一直討價還價,不想還我手機,雖然最後我和善且堅定地拿回手機,她也接受了手機要還給我的事實,但還是難過地大哭起來。

所以在她剛剛提出還要看手機的時候我並沒有馬上答應她,而是說:“我覺得有些擔心,是因為擔心又遇到昨天那樣的情況,我希望你可以跟我保證不會出現昨天的事。”(我句式)

她說:“我也不敢保證。”

我點點頭,“我能夠理解,有時候刷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確實很難停下來,那我們一起想想辦法怎麼既能讓你看動畫片又能讓我沒有這樣的擔憂。”(共情+共同解決問題)

我還沒來得及說出任何一個辦法,她就說:“那你陪我看吧,兩集一到你就把手機拿走。”

我覺得她的主意很不錯,很愉快的接受了,“好的,就按照你說的做。”兩集到了,我還沒拿,她自己就把手機還我了。


孩子說話不算數,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遵守約定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用了我句式、共情以及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引導孩子合理的使用時間,並且說到做到。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


首先,先進行情感聯繫。


我們說孩子感覺好才會做的好,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和孩子產生情感連接。比如共情,說出孩子的感受,“媽媽指點你還想看,我能夠理解,有時候刷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確實很難停下來。”


其次,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下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說說彼此的感受。


先讓孩子說,孩子說完,媽媽用我句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我覺得有些擔心,是因為擔心又遇到昨天那樣的情況,我希望你可以跟我保證不會出現昨天的事。”


第三,運用啟發式提問,尋找解決辦法。


在雙方都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媽媽運用啟發式提問,和孩子一起想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可以一起頭腦風暴,然後把所有的辦法都寫出來,最後和孩子一起選擇一個你們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孩子說話不算數,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遵守約定

任何事情,我們的初衷都是解決問題,所以當孩子犯錯或者做的不好時,不要再去關注於已經發生而無力改變的事情,批評和指責只會讓孩子更內疚和自責。

當你關注於解決問題時,孩子學會的不僅是解決問題的技能,更是面對問題不逃避的勇氣和自信。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