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給寶寶穿的衣服厚薄是否合適?(建議永久收藏)

給寶寶穿衣要遵循三暖二涼的原則:背部暖、腳部暖、肚暖、頭涼、胸口涼。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尤其是對寶寶而言。從下週開始,各地氣溫就要逐漸回暖到20度以上了,但千萬彆著急給寶寶脫下厚衣服。

如何判斷給寶寶穿的衣服厚薄是否合適?(建議永久收藏)

教你一招判定,寶寶是冷還是熱

有一種冷,叫大人覺得寶寶冷!寶寶到底感覺冷還是熱,主觀感覺是不準確的,最好摸摸寶寶的身體,摸哪裡呢?

摸手腳? NO!

想知道寶寶涼不涼,別摸手腳!因為人的四肢距離心臟最遠,寶寶的心臟功能相對成人較弱,到四肢的血液就少,所以寶寶的手腳經常是偏涼的。

摸頸背部? YES!

把手放到寶寶的頸背部,如果感到溫熱,說明衣服穿得合適;如果有些發涼,說明寶寶衣服穿得有點少了;如果潮乎乎出汗了,說明寶寶穿多了。

如何判斷給寶寶穿的衣服厚薄是否合適?(建議永久收藏)

謹記“三暖二涼”

·三暖是背暖、肚暖、腳暖。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是人身體的第一道屏障,上背部有通肺的主要穴位,跟肺功能息息相關,所以,上背部保持溫暖,能預防呼吸道疾病。


·二是肚暖

寶寶臟腑嬌弱,脾胃功能發育不完善,腹部受涼,容易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又會進而導致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形成惡性循環。

可以給寶寶 :

① 選棉質內衣:不僅吸汗透氣,還能阻斷體熱流失。

② 帶肚兜:給小寶寶穿肚兜既能護到肚子,又不會捂熱其他部位。

③ 加貼身馬甲:穿上馬甲後,胳膊和手都可以露出來,方便其活動和穿脫。


·三是腳暖

中醫認為,足底有各個脾經和腎經,保暖能起到保護脾胃功能的作用,足部受涼可能引起感冒、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

可以給寶寶 :

① 選純棉、透氣性好的襪子:襪子不是越厚越好,吸汗效果不好的襪子不是好襪子!

② 穿輕便、透氣性好的鞋子:鞋子偏大,不僅不利於保暖,還容易走飛;鞋子不跟腳,會導致足部緊張、腳痛甚至足弓變平,形成“內八字”。


·二涼是指頭部和心胸要涼。

寶寶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的,如果頭部捂得過熱,容易引起頭暈頭昏、煩躁不安。

心胸涼,是指給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過於厚重臃腫,以免胸部受壓,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肺功能。

“春捂”記得這3個數字

什麼時候開始“春捂”、什麼時候結束“春捂”、“春捂”要捂幾天、怎麼捂…這些都是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記住下面這3個數字就能全部搞定~

  • 8℃是信號

當晝夜溫差超過8℃時,就要注意給寶寶保暖,不要過早脫掉冬衣。

  • 15℃是指標

15℃是捂與不捂的一個臨界溫度,當氣溫低於15℃時就一定要捂,當氣溫超過15℃就可以適當給寶寶減衣服,但是減衣服也不要一下子全“減”,建議媽媽們給寶寶“早晚添、中午減”

另外,如果寶寶出汗了,需要減衣服時,媽媽要先將寶寶的汗擦乾,等到沒汗後,再脫掉衣服。

  • 7天是適應期

我們說15℃以下要“捂”,但當溫度超過15℃事,還應該再捂7天,讓寶寶的身體慢慢適應溫度的變化,才不容易著涼生病。

春捂“洋蔥式”穿衣法+上薄下厚

“洋蔥式”穿衣法,顧名思義就像是洋蔥一樣,把衣服一層一層穿起來。內層可選擇材質柔軟、透氣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純棉衣物,中層衣物保暖,最外層防寒防風。

根據場合與溫度,可以一層層加上或脫下。

由於我們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半身差一些,更易遭受冷空氣侵襲。所以在這個忽冷忽熱季節,穿衣也要講究“上薄下厚”,媽媽更是要注意寶寶下半身特別是腿腳的保暖,以免受涼生病。


寶寶最舒適的外在溫度是26℃。

按照不同溫度,給寶寶搭配不同材質、薄厚的衣服,下面這張圖上有不同溫度可以怎麼搭配衣服,給媽媽做一個參考:

  • 5-10℃左右:內搭內衣+毛衣,外穿一件普通厚度的棉服

如何判斷給寶寶穿的衣服厚薄是否合適?(建議永久收藏)


  • 15℃左右:打底內衣+針織毛衣+風衣(斗篷)

如何判斷給寶寶穿的衣服厚薄是否合適?(建議永久收藏)

  • 20℃左右:打底內衣+薄線衣或長袖T恤+馬甲

內衣要貼身穿,儘量選全棉的,柔軟舒適又吸汗性好;一般不建議選夾棉或者加絨的保暖內衣,不透氣。

如果是6個月內的小寶寶,選連體的會更好,可以很好保護小肚子;6個月後的可以選分體,活動更方便。

如何判斷給寶寶穿的衣服厚薄是否合適?(建議永久收藏)


TIPS:在早春季節,寶寶的新陳答謝旺盛,散熱也比較快。父母不要著急給寶寶脫掉衣服,在逐漸變暖的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能有效地促進並提高寶寶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帶寶寶出門時,父母別忘了多帶件薄外套、長褲,以便隨時給她添加衣服。

每日為大家分享懷孕到育兒的哪些事,寶媽都必須知道的小知識,快點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