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坐過站掌摑公交司機”——我們離理性社會太遠了

“八旬老人坐過站掌摑公交司機”看到這則新聞的我無疑是倒吸一口涼氣,八旬老人、掌摑司機,現在的新聞有人物和事件的反差往往造成的衝擊力是很大的,就和之前鋪天蓋地的“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訛”是一個道理,老人形象的顛覆讓“老人變壞 壞人變老”這個話題再次被很多網友翻出來,形成一邊倒的大趨勢。

“八旬老人坐過站掌摑公交司機”——我們離理性社會太遠了

網民作為互聯網時代輿論主體的公眾,在這個事件上的看法走向大概是一致的——攻擊老人的行為。更有甚者由點及面,以偏概全,於是提出了“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的流氓邏輯,這種出身原罪論的觀點,我的理解大概是他們的出生環境、生長環境就註定了他們是壞人,所有的壞人老了也依舊是壞人,八旬老人掌摑司機就是壞人老了之後的罪行。最要命的是這種荒誕不經的輿論竟然獲得了相當廣泛的認同。

我猜這種輿論走向的網友,大概都秉持著這樣這一種觀念:任何我們上一代的人永遠都是受落後思潮影響泥古不化老而不死是為賊的貨色; 任何我們這一代的人都將成為改變世界的中堅力量;任何我們下一代的人永遠都是受奇怪思想汙染註定要垮掉的一代。說白了就是上瞧不起“變壞的老人”,下瞧不起“熊孩子”,呵!這一代人可真驕傲。

這種在我看來毀三觀的偏見,似乎在“八旬老人坐過站掌摑公交司機”這件事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普遍的輿論。

我想問問現在刷“壞人變老了”的年輕人們,你們還記得小時候,那時候互聯網還沒興起,那時候我們還沒掌握著社會主流話語權,是不是經常在報紙、電視、講座中看到這樣的言論:“90後是垮掉的一代” 可是為什麼現在看不到這些言論了呢?因為90後霸佔了互聯網成為了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於是風水輪流轉,輪到“揹負原罪”的老人們來受輿論的鞭笞了。看了一些廣場舞擾民、強迫讓座、碰瓷的新聞,就把“壞人變老了”這樣的大帽子扣了上去,想都不用想。

如果大家一致認為“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那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 “不是生出來的人變壞了,而是壞人生出來了呢?” 不會的,因為我們至少對自己這一代,沒有這種“原罪意義”上的偏見。

經濟發展有先有後,社會制度有欠缺有完善,文化氛圍有激進有保守,自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也有自己的閃光點。人都是複雜的,可是現在的人們總是容易用片面來否定全面,經常喜歡劃分群體、貼標籤,以個體否定群體,我覺得這才是我們看待許多問題時候最大的毛病。這說明我們離理性社會、良性輿論環境還太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