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邻水:交通发力 助推乡村振兴

广安邻水:交通发力 助推乡村振兴

四川新闻网广安4月13日讯(游伍琼 舒艳 文芳齐 摄影报道)原始古朴的小村庄、绿油如画的菜畦地、平整洁净的沥青路……远眺邻水县铜锣山腹地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城北镇金垭村,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尽情享受美丽乡村带来的“乡村盛宴”。

该镇党委书记王波说,铜锣山旅游扶贫产业环线的打通,才让这个赋予美好寓意的“贵人槽”彻底摘掉了“穷山沟”的帽子,山旮旯反倒成为城里人的“打卡地”!

广安邻水:交通发力 助推乡村振兴

“要想富,先修路”。小到村庄、大到国家,繁荣和富裕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不二法则,为建成以国道210、国道350为核心的两大经济走廊,以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以天意谷、五华山、大洪河等为核心建设六大旅游区,以柑子等九个中心镇为核心的集镇组团经济增长极,县委在布局“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时,结合“三山两槽”地域实际,前瞻性地提出了要在1919平方公里的县域内构建东接垫江、南接长寿渝北、西接广安、北接达州的“四纵七横”公路路网。

“车子跳、邻水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要改变交通落后的面貌,对于财力缺乏的邻水,要改变交通落后面貌难上加难。

人定胜天,办法总比困难多。邻水县坚持“一年干几件小事,几年干成一件大事”,按照“交通+脱贫+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每年打捆财政、交通、国土、扶贫、农业等资金,从2015年起接续推进一年一主题的“问道2015”“筑路2016”“畅通2017”“攻坚2018”“决战2019”“决胜2020”交通大会战,严格“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的建设要求,大力实施“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体系、通畅通达的民生路连心桥、惠民利民的百里安防千里绿廊”计划。

“这条路打通后,解决了群众多年出行的老大难!”2017年5月,九峰乡至坛同镇刘家坝路段10公里水泥路全面打通,时任九峰乡红星村村支书张长国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坛九路是东西槽10个乡镇20余万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的重要通道,由于运输农用物资、建材等车辆的长年反复碾压,公路已破烂不堪,路面坑凼不平,给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了彻底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题,县交通运输局从2016年6月进场施工,到全面竣工总共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5年的持续攻坚,全县共投资30多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渡改桥16座、整治病危桥25座,建设乡镇交管站45个、村级养护队伍475个,乡镇客运站5个、村级招呼站牌355个,建设农村片区客运公司12个、开通客运线路127条(跨省线路18条、跨市州线路6条、市内线路4条、县内线路93条、公交线路6条),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物流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实施千里绿廊、百里安防工程1600公里,新改建公路2000多公里,相当于前几十年公路建设量的总和,乡镇和建制村通硬(黑)化路率达100%。

多建路更要建好路。邻水县借助“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高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他们按照“建成一条公路、形成一条环线、融入一个区域、拉动一片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原则,坚持围绕大通道建设小环线、围绕小环线布局大产业、围绕大产业反哺大交通,建设天意谷景区、五华山景区旅游大道2条,建设“111”、柑子-观音、华蓥山东麓-铜锣山西麓等旅游扶贫产业环线185公里,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九连环”路网格局,将县域4103公里道路加速联网,实现100%的农民新村或产业区通油路,为县域经济发展铺筑起四通八达的“惠民路”“连心桥”“致富道”。2018年,该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19年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为广安市第一块“国字号”交通奖牌。

农村公路的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了乡村振兴。近年来,邻水成功发展钰锦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4.6万亩,五华山、天意谷等4A级景区2个,乡村旅游特色业态15个,2019年贫困发生率由9.13%降至0.9%,2019年2月全县成功摘掉“贫困县”帽子,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201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市第一,民营经济增加值居全市第一,农民增收居全市第一,先后获评中国脐橙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十余项殊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