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楞嚴經講記》卷六(6)

——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2019年最新流通版)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現在對老佛爺講,你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啊,這一方真正能成就的「教體」——即法門。「清淨在音聞」,能得到清淨心這樣的法門稱為「音聞」。

欲取三摩地,實以聞中入:要想成就我們這種定功,要以開智慧而悟入。聞必有慧,是能解法理法義,而不是聽。如果是以聽中入的話,那就變成禪宗的那種修音聲的法門,保持一種清淨心。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要想了生脫死,最好的就是「觀世音」的耳根圓通法門。所以觀世音修耳根法門,一個「觀」字就已經提綱挈領,畫龍點睛。怎麼「觀」呢?見不見之見。也就是會相歸性。

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這實際上是在開示修觀世音法門所顯之功德妙用,在見一心三藏之力以後它的這種特徵。

「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觀世音都是通過自己的自性一念於恆沙劫,入微塵國。他是不是就是如我們所想象的以無量的化身到處在每個角落裡飄啊?可不是的。明白一心三藏道理的人你當下就是入恆沙劫,當下就是入微塵佛國。證據就是佛在《法華經》所講,一念信解如來藏,一聲稱讚《法華經》,就是供養無量佛,供養無量佛是不是供養十方三世佛啊?是不是入恆沙劫?是不是入微塵國啊?要結合起來觀照。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我們不用抬腿,不用開口,僅僅是一念就把十方三世包容在內。自在不自在呀?太自在了!而且你當下也就感到自在,怎麼感到自在啊?過去受到別人傷害,耿耿於懷;現在受到別人傷害,心裡生不起煩惱來,是不是自在了?有道無道,自己知道啊!種種自在,你果然體會到這種法味,叫解脫知見。「無畏施眾生」,明心見性的人他怕不怕死啊?他不怕了。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妙音」是表真心本來面目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性音真空,性空真音,就妙在這裡。一切的音聲、一切的萬法,都是由我們真心本性隨緣變現。「世音」,包括世間出世間一切的音聲、一切的萬法。「梵音」是表清淨心、清淨音,一塵不染。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淨也是淨,染也是淨,這才叫「梵音」。如果這個聲音好聽,那個老牛叫不好聽,你講這個好聽的叫不叫梵音吶?不管什麼音都是我們自性變現。沒有好聽不好聽,妙與不妙都是我們的同分妄見。「海潮音」,是表菩薩的利他功德,像海潮那樣講守信用,有求必應。

現在一些人修觀音法門,他專門用耳朵聽海潮的聲音。能不能聽到呢?還真能聽到。我們這個心不可思議,不僅可以聽到海潮音,而且可以看到海潮。月光童子是不是修水觀呢?這是真的。但是這可不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吶!我看到一個光盤,有個披著長長頭髮的人,穿著也是白衣服,像觀世音一樣坐在那觀海潮音,然後海潮來了,還有蝴蝶在旁邊飛,就好像進入蓬萊仙境一樣……而且這些人非常執著這個法門。這隻能得人天福報,不能了生死。

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從方便義來講,「救世悉安寧」,讚歎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這是利他;「出世獲常住」,是自利功德。實際上是不是介紹一心三藏呢?我們懂得了一心三藏,救了自己的當下救助了眾生。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這裡打一個比方。「靜居」,是心比較定的時候。十方東南西北上下同時擊鼓,你一念能同時聽到十方的鼓聲。有沒有方位的區別啊?有沒有時間的先後啊?這個就是表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的妙用,也就是「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我們眼睛隔著這張紙就看不到前面。口鼻亦復然:食品不到嘴裡,舌頭能不能嚐到啊?香味不現前,鼻子能不能嗅到啊?可是耳根不是這樣。

身以合方知:身根必須與所觸之物合起來才有觸。那麼耳根需要不需要合?不需要合。四面上下它統統都能聽到,隔牆都能聽到。心念紛無緒:「心念」就是意根,通過法塵打妄想的時候有沒有一定的規矩啊?一會兒跑到過去,一會兒跑到現在,一會兒跑到未來。在我們凡夫的境界上,你這個意根能不能同時回想起許多事情來?你要一個一個地來,可耳根需要不需要這樣啊?它能同時感覺到。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前面講了五根的侷限性以後,體現出耳根的這種特性——隔牆就能聽到音響,不管遠近都能聽到。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五根靠一精之明是不是最近的?五根都達不到耳根的這種特性,何況六塵啊?是不是更加不能與這個耳根相比?所以在這裡「是則通真實」,也就是耳根,它當下能通一切法。這裡是方便引導,下面還有究竟開示。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音聲就是聲塵,它的特性分為動、靜兩種相,是對待之相。在我們能聞的聞性之中,這個聲音可有可無。「有」就是動相,「無」就是靜相。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這是針對前面阿難他們講的無聞,文殊菩薩這是順手牽羊。你們講沒有聲音的時候就是聽不到了,但是,聽不到聲音的靜相,不等於沒有聞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聲音沒有了,並不是那個聞性滅了;聲音有了,也不是那個聞性就生出來了。我們能聞的聞性並不是隨聲音而生,聞性一直都在。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世界萬法的生生滅滅並不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在生滅,而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可以隨緣顯現出生,隨緣顯現出滅。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在生非生,在滅非滅。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不是生、不是滅,它可以示生、示滅。怎麼「圓離」呢?生的時候即是滅,滅的時候即是生。生和滅都是一個東西在變現。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前兩句呢,是講當你在睡夢中時,不會因為六識停止了,聞性就喪失了。「覺觀」就是聞性,就是一精之明。它是超出思維,不假思維。「身心」就是我們的身根和意識心,跟一精之明這個見性是相對獨立的。因地凡夫的妄想心停留在六根、六塵、六識這個十八界裡。所謂「不能及」呢,實際上是及而未及。我們有沒有一時一刻離開一精之明吶?但是我們的迷惑顛倒把它忘記了,顧不到它。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娑婆國」就是娑婆世界,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教主。佛滅之後,是地藏王菩薩在代管;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彌勒菩薩下世,作為賢劫第五尊佛。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是以音聲為教體,在我們這裡能夠宣揚、開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一精之明通過耳根聽到聲音產生意識,意識再對著這個聲塵打妄想。受什麼輪迴啊?看你講話好聽還是不好聽,這是在打妄想;與此同時眼睛看你是好還是壞,舌頭吃到的味是好還是壞,這都是六識圍繞六塵在打妄想。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以阿難為例,阿難雖然博聞強記,無量的三藏十二部經能夠過目不忘、入耳成誦,這麼好的善根連釋迦牟尼、阿彌陀都望塵莫及;卻仍然難免落入邪知邪見,還差點被摩登伽女拉下水。「豈非」,就是難道不是。「隨所淪」,就是「循聲故流轉」。難道不是因為依文解字而淪落嗎?難道不是因為迷了本聞而流轉嗎?「旋流」,是背塵合覺,把過去出流攀緣的那種妄想心、妄覺回過頭來,回到一精之明這個本位,離根解結。「獲無妄」,明白道理了,開悟了。

「旋流獲無妄」,要聯繫到佛在前面講的一切俱非、一切俱即、離即離非、是即非即,一定要聯繫到三個如來藏,聯繫到四科七大,會歸如來藏妙真如性來解釋。你如果離開這些內容,那前四卷就是白講了。所以文殊菩薩在這特別地提醒,修觀音法門首先要明心見性。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阿難啊,你好好地從真聽來啊,不是像你過去那樣依文解字啊!「我承佛威力」,我講的這個話不僅是我的話,而且是佛在定中加持我啊!我是三世佛再來,你別以為我是菩薩說法啊!「宣說金剛王」,「金剛王」就是首楞嚴大定,就是法華三昧,一切諸禪定之王,一切三昧之王。「如幻不思議」,就是無修而修,無證而證。「不思議」,你不能按照凡夫的心態來著相——啊?沒有看到你修行,兩個耳朵聽聽經就成佛了?可是心地法門就是這樣。「佛母真三昧」,「佛母」就是諸佛成佛之母,特指一心三藏。我們怎麼成佛?是不是由法化生啊?就是由一心三藏之法來化身啊。「真三昧」就是首楞嚴大定,這才是真正的大定,它是自性本定。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汝聞」,你已經懂得了。「微塵佛」,是一切佛。「一切秘密門」,是一切佛修的一切法。「欲漏」,就是我執,只有破除了我執,我們才能真正觀照一心三藏。「欲漏」,具體說為有色漏、無色漏和欲漏,破除這三漏,必須修無漏行。下面注意把眼睛睜大一點,什麼是無漏行?什麼是無漏法?如果不把這三個漏除掉,那麼,「畜聞成過誤」。「畜聞」就是多聞。你聽得再多,學得再多,修得再多,都是「過誤」,你是盲修瞎煉。雖然都是行善積德,但是你越修我執越重——我修了多少善,我積了多少德……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將聞」,是講攀緣、妄聞,是循聲流轉、循色流轉、循相流轉。「持佛佛」,以妄聞來受持佛號,受持佛法。第一個「佛」是指佛號,第二個「佛」是指佛法。你念佛、唸經,「何不自聞聞」啊?你怎麼不去看看你自己是誰啊?你怎麼不迴光返照佛是誰啊?「自聞聞」,自己開智慧,用始覺智看看是誰在當後臺老闆,你怎麼不返聞自性啊?所以「將聞持佛佛」,是著相修行,枉入諸趣。所以祖師大德形容這種修行,叫「數他家珍,自無分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等於在替別人數鈔票。

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這就是破非因緣法,不要以為把因緣法一破掉就了事,沒有因緣也不能開智慧,《妙法蓮華經》講,佛種從緣起。沒有因緣法,不足以開智慧。但是你執著因緣法,那就是盲修瞎煉。「因聲有名字」,因為聲塵,因為種種的名相概念,佛到這個世界上來才可以開口講話。你怎麼講否定因緣法啊?佛就是能緣,法就是所緣,有能緣、所緣,在這裡才能開展佛法的教育。佛的智慧就是能緣,佛的肉團身就是所緣,沒有這個色心連持為體,沒有這個因緣和合的肉團相,誰知道佛是怎麼回事啊?所以我們要以因緣法作為道路和橋樑來成就我們,而不是把因緣法作為寶所、作為涅槃、作為目的地,不是這樣。

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旋轉能聞之根,以及所聞之聲塵,意識就不存在了,旋轉歸於哪裡呢?歸於一精之明。這個時候叫背塵合覺。「能脫欲誰名」,你還說什麼解脫不解脫啊?你解脫也解脫了,不解脫也解脫了,還有什麼能脫不能脫。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觀音菩薩從耳根入手來解六結,一根解則六根同解,所以一亡六亡。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在前面六根成解脫,我們即已超越眾生濁,位置在四果羅漢、七信位菩薩,再也不會在三界裡六道輪迴。「見聞如幻翳」,進一步破除見性所帶之妄。當解除了六根、六塵,我們的本位回到見分、見性,這個時候見分、見性仍然是帶妄,所以「見聞如幻翳」,真中帶妄。「三界若空華」,三界萬法都是由這個見分、見性所顯現出來的。所以「聞復翳根除」,明白這個道理就破除了無明。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塵銷覺圓淨:在塵銷塵。通教是破一切相歸性,圓教是在相就見性。不管哪個,在這裡都已經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在初住位以上。

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比如兩盆水,一盆渾水,一盆清水。我們對著渾水能不能看到自己啊?放到清水上呢?這叫水清明月現。以此比喻,我們心水混濁的時候,它看不到真心本來面目。當心水清淨以後,我們才知道,整個十方三世一切的萬法都是我們一個念所變現出來的,這叫「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我們在清淨心中都知道,虛空都是一念變出來的。這也叫虛空爆炸,見到了本心。「寂」就是真空,真空現出了虛空,何況虛空中的世界、山河大地等等?虛空爆炸了,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全部都歸於銷除了?那麼在圓教的境界,你就可以在相見性,可以在相見到真空,在相就可以由真空見到虛空,由虛空見到萬法。所以圓教菩薩在任何一個時空點都能觀照到全體,這就是圓頓大教的妙處。

他在真空無相能觀照到真空無相,觀照到妙有;在妙有也能觀照妙有,也能觀照到真空無相;也能觀照到真空無相變成妙有,也能觀照到妙有歸到真空;也能觀照到妙有當下就是真空,真空當下就是妙有。這是圓頓大教不可思議的殊勝。像這些話,要作為口頭禪經常提起觀照,養成了習慣以後,你會靈感爆發,奇蹟發生。

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在夢中的一切境界,有自己,有父母夫妻兒女,有親朋好友,還夢到颳風下雨、香蕉蘋果,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做夢的一個人變出來的?在夢中是真的,夢一醒,「哎呀,原來是假的!」諸佛出世就是叫我們趕快從夢中醒來。我們現在是不是在做夢啊?雖然我們現在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心能不能知道?所以「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你夢中夢到一個人,能不能把你留在夢裡啊?真是可惜,要是夢到好人,我情願在夢裡,可是留不住啊。這是打比喻。人生如夢,你怎麼看不破、放不下呀?如果我們看不破、放不下,就等於我們老在執著夢裡的境界。當你懂得了這個是夢的時候,這就不是夢。不是夢怎麼辦?老老實實受持一心三藏。一真一切真,夢中的情形也是真的。並不是說既然這樣是做夢,那大家就可以混日子過了,可不是的。知妄即真,知夢即醒。當你一醒過來回想夢中那個情形的時候,是不是已醒過來了啊?當我們現在了明白一心三藏,你就已經醒過來了。佛法不壞世間法,繼續做好夢中佛事。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木偶戲有不少人看過。人在幕後提,木偶在前面動。我們現在是不是都是木偶啊?就是裡面那個真心在控制我們,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還把這種生命當成真的。實際上,這六根對六塵、六識,是不是木偶啊?一精之明就在這裡(幕後人)。

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這個心不動了,然後六根、六塵也都不動了。「歸寂然」,就是「諸幻成無性」,就是「三界若空華」。六根、六塵成無性,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修至這個位次,我們即可了生脫死,超越分段生死,超越眾生濁。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在前面已經解釋了,前面是喻,這裡是法,以喻來顯法。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就是幻師來變幻的。「元依一精明」,它本來就靠見分來指揮。我們把心還執著在六識上,所以流轉無盡吶。「分成六和合」,眼睛能看不能聽,耳朵能聽不能講話,嘴巴能吃飯不能走路,鼻子能聞不能看,身體能觸不能見。六樣東西合起來是不是還是這個一精之明吶?既然能合,是不是也能分啊?那能不能再歸一啊?有合必有分。「一處成休復」,還是前面講的一亡六亡,耳根或者眼根修成就了,五根隨著同時成就。「六用皆不成」,「六用」就是出流攀緣造業,現在這種造惡業的作用都停止了。這裡對應前面的「諸幻成無性」,就超越眾生濁。

塵垢應念銷:「塵垢」,是積蓄在我們身心中的塵沙煩惱、無明微細煩惱、貪嗔痴慢疑這些粗重的煩惱。一般來講,我們離開了這些塵垢就能超越分段生死,但是習氣還在。而且圓頓大法的修證不是在事相上執著,而是用心修。即使進入三摩提,進入禪那,仍然通過心修。不要以為就是坐在那裡用心,吃飯、穿衣、走路,都在用心修,見什麼就觀照什麼。看到一隻貓,這貓是誰?腳一不小心踩了一堆牛糞,這牛糞是誰?貴在時時提起觀照。

成圓明淨妙:這是明心見性的心態。所謂「圓」,我們對有情、無情已經沒有那種分別心,十法界萬法都是我。所謂「明」,白天是明,夜裡是不是明啊?是我們的清淨心遇暗現暗,遇光現光。懂得這個道理,在見道位即已明瞭。那麼到了證道位在現量佛土,你有沒有什麼明暗的區別啊?壓根兒就沒有。佛光無光也無暗。所謂「淨」,再也沒有根塵自然,再也沒有淨穢之別。你不能講甘露水就是淨,老鼠藥就是不淨。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那你這甘露水也是不淨。這是佛講的,「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所以諸佛菩薩在現量境界吃甘露水與吃老鼠藥有沒有區別啊?吃香蕉蘋果與吃鋼筋混凝土有沒有區別啊?沒有區別,這就叫真正的「淨」。這個「妙」,達到了圓,達到了明,達到了淨,就達到了自在無礙,這就是「妙」,我獨無所畏。在什麼場合他都自在。在皇宮寶殿、在花花世界、在歌舞廳,他都自在。睡豬圈、睡山洞、坐牢改,自在不自在啊?他還是自在。一切都是在成就我的法忍,一切都是我的真心本來面目,這叫「妙」。

所以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他的這種心態是凡夫根本沒有辦法理解的。當我們在對整個世界發生種種的妄想分別的時候,就要趕快提醒自己,菩薩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不要去自以為是,修行人就要敢於否定自己。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餘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明心見性以後還有四十一分無明微細煩惱需要破,這些煩惱就是「餘塵」。「尚諸學」,你還在有學位,包括等覺菩薩都還是有學位。「明極即如來」,四十二分無明微細煩惱統統破除,不留一絲一毫,你是究竟圓滿極果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這是再次提醒法會大眾。「旋汝倒聞機」,過去出流攀緣,現在入流照性,也叫離根解結,也叫旋聞歸元,也叫背塵合覺。

反聞聞自性:現在觀照內在的自性,不要再在外塵境界留戀。性成無上道:「性成」就是明心見性的人,你已經得到了「無上道」。「無上」,是無上無下,無內無外,無前後左右,非空非有,十方三世一切萬法就這一個東西。

圓通實如是:圓頓法門就是這個道理啊,就是個一心三藏啊,就是如是我聞啊,就是阿彌陀佛啊!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這個法是一切佛證大涅槃唯一的一條路。就這一條路,過去諸如來已經成就了。

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這些菩薩當下已經進入了「圓明」。「圓明」就是一心三藏。前面佛已經講了一心三藏,觀音菩薩再現身說法,我文殊無非在這裡給你們進一步加深概念,提醒、點撥,你們現在正式進入大光明藏。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特別強調,未來一切的修行人唯有入此門才能成就。《楞嚴經》就是妙法蓮華王,也叫灌頂章句。若不修此法,修任何法門都不能僥倖成就。

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講了無量佛,又講了無量菩薩,然後再縮小到當前,我文殊也是這樣。哪是觀世音一個人的法門啊?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誠如」,感慨於佛,你把這麼大的任務交給我,我來代佛傳法,還問我哪個法最方便,以此來救度一切眾生出世。特別講「末劫」,我們現在是不是末法時代啊?所以末法時代的人能不能不讀《楞嚴經》吶?這是救我們的法寶。

求出世間人:只要你想出生死輪迴,只要你想成佛了生死,只要你想往生極樂世界,你都必須讀《楞嚴經》。成就涅槃心:就是了生死。觀世音為最: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是初心修行者最容易成就的,也是唯一的成佛之路。

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除了觀音耳根法門,那二十四個菩薩所講的法門就是「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其中一類情況是由於他們在特定的時空點特別得到佛力加持,由在世佛直接指導。比如阿那律陀,由於勇猛精進,雙目失明,所以佛親自教他金剛照明三昧。

即事舍塵勞:正好在一個特定的時空點遇到特定的事情,他成就了。比如烏芻瑟摩,因為他無量劫以來男女習氣太重,所以藉助於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生生世世就是吃這個大虧。一失人身,便是數劫地獄之苦。他害怕了,所以不惜一切修觀火,他成就了,這叫「即事舍塵勞」。

一般人沒有宿命通,他不知道過去世中因為這個問題吃了多少苦……所以眼睛總是在東張西望,到處搞不正當的關係。或者即使能持身戒,心裡的妄想也還是斷不了,他下不了恆心修這個法門。孫陀羅難陀也是心亂,就是放不下孫陀羅是美女,所以佛教他觀鼻端白,強制自己心定在這裡,而且也是帶領他上天堂下地獄,看自己的種種果報……事出必有因,這些法門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修。

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第一句承上,「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這不是一般人所能長期修學的。「淺深同說法」,不是淺根機和深根機都能修同樣的法門。深根機的像普賢修耳識,舍利弗修眼識,須菩提修空觀,富樓那修舌識,還有大勢至菩薩修根大,這都是些大心、大行、大根之人。

即使是歪門邪道的有些人,他們的意志力都無比堅固,也可以不食五穀,不食人間煙火,他們就是從空氣中吸收能量維持生命;或者鑽到山洞裡,不由分說把山門一閉,不成功便成仁。那窺基大師的前世,不由分說把自己埋在雪山堆裡修禪定,一般人能修嗎?一個銀河系的人可能都沒有幾個人能修,大家明白嗎?所以無量法門都能得到一種解脫,但是這特定於極個別人。那初心修行者要選擇的法門是出力小、容易修、品位高的法門,這才是值得我們提倡和堅持的。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觀音法門原來就是講如來藏,就是一心三藏。所以前面講「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只有修如來藏無漏法門,才能達到不漏一法,不捨一人,不缺一時,不卯一事。沒有哪一法不是如來藏。這個「無漏」是真無漏,是自性清淨的無漏。萬法萬相都是一個念,誰也漏不掉。漏掉了一法,這不叫如來藏。「不思議」,不僅凡夫不思議,圓人前七方便那些菩薩也不思議,他沒有辦法理解。

願加被未來:願以如來藏加被於未來一切眾生,觀世音是不是如來藏啊?哪一個不是觀世音菩薩呀?哪一個不是地藏王菩薩呀?要明白。如果說有個觀世音菩薩穿著白衣拿著淨瓶在灑甘露,那是不是「以色見佛」啊?心法不可思議,這種情況是真實有。否則那麼多佛菩薩在哪裡啊?他們也無處不現身,無處不化身吶。但這種境界,也有可能是諸佛菩薩真身,也有可能是鬼神道眾生。無論是哪種,你都不要執著。我們只管把心用在《楞嚴經》上,踏踏實實學習開智慧的道理,這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於此門無惑:「此門」就是悟門,是「開悟的楞嚴」。方便易成就:你把兩個耳朵帶來就行了,而且是當下成就。因為我們是修心啊!我們過去幾年、十幾年、幾十年,是不是都在盲修瞎煉吶?要生恐懼心啊!幸虧遇到《楞嚴經》,要不然不只是今生今世,你還有無量劫的生生世世都在盲修瞎煉。今生不遇《楞嚴經》,未來的生生世世還要吃大虧。

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這個法能夠成就阿難,也能夠成就末法時代的眾生。

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這就是耳根法門,圓通勝行超越其它二十四個法門。你們現在是不是以此根在修啊?是不是在用耳根聽經聞法呀?你先通過分別心來聽聞正法,然後轉分別心為分別智,明心見性的人如果坐在那裡觀靜,這是修行;如果在那裡打羽毛球,也是修行。你說妙不妙啊?你吃喝玩樂都是修行。真實心如是:我們真正的心就是這樣。「如是」是不是一心三藏?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瞭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瞭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恆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難及諸大眾身心瞭然,得大開示:前有釋迦牟尼開示一心三藏,後有觀世音菩薩講耳根修證聞思修,再有文殊菩薩高度概括,這是「得大開示」。佛講法在先,已明一心三藏,已得悟門;觀世音菩薩講法在中,已得修門、行門;文殊菩薩總結概括在最後,已經選擇了最佳法門,所以這個時候「身心瞭然」。

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瞭其家所歸道路:這是打了個比方,比如離鄉背井忘記了道路,後來通過朋友告訴,知道了回家的道路。這時心裡這個石頭是不是落地了?他只要什麼時候願意回家就能回家。

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恆河沙,皆得本心,遠離塵垢,獲法眼淨:這裡的大眾屬於發心較大、根機較利、煩惱障較輕的一類眾生。「新發心菩薩」,是指圓教利根,他雖然證量不如天龍八部,更不如阿羅漢、辟支佛。但他發心大,特指圓人初發心的菩薩。「皆得本心」,就是明心見性。「遠塵離垢」,指阿羅漢、辟支佛初脫塵垢,明心見性了。「獲法眼淨」,法眼能見文字義理,慧眼能見空性。法眼見文字義理就能見一切法的來龍去脈,所以佛在《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第四之三》講,阿羅漢的天眼不過是肉眼,受持大乘經典的人肉眼即是佛眼,即是法眼,即是慧眼。對法眼的定位,最低位是十住位,這是方便說。既可以在十住位,也可以在十地位,也可以在等覺位。對慧眼的定性最低在初住位,他破除一分滅相無明。天眼沒有位,天眼與開智慧與了生脫死沒有關係,鬼神都有天眼。

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摩登伽女聽文殊菩薩講的偈頌,當下由三果證到四果。鈍根之人由三果羅漢證四果羅漢還要在四空天修二十萬大劫。而摩登伽女只聽了幾句偈頌,即由三果證到四果。所以我們想一想,聽經聞法何其重要?

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的眾生都已經明心見性。所以《楞嚴經》是不是講聽經聞法當下成就啊?

2019年最新版《楞嚴經講記》卷六(6)

人身難得,大法難聞,請大家多多聽經聞法,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下面請大家來看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愣嚴明白了可以生生世世大解脫。鏈接覺悟本心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zNjk5OTgwOA==&hid=1&sn=4a40906b12cac592267d0152f4c716b8&scene=18

法華經講記全集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0NzI2MTU1Ng==&hid=8&sn=2754ff99a50ebe59ddbef31c8e514212&scene=1&devicetype=iOS12.1.2&version=17000324&lang=zh_CN&nettype=WIFI&ascene=7&session_us=gh_d8733a0c3425&fontScale=109

楞嚴經講記全集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0NzI2MTU1Ng==&hid=10&sn=b61f630bebb1e0e0e0a2cfcd77b44102&scene=1&devicetype=iOS12.1.2&version=17000324&lang=zh_CN&nettype=WIFI&ascene=7&session_us=gh_d8733a0c3425&fontScale=109

心經講記全集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zNjk5OTgwOA==&hid=2&sn=d5dbf27ee46647a0a985f78924c7190e&scene=18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全集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zNjk5OTgwOA==&hid=3&sn=458ff7316b25e81541596a04b56ab0b6&scene=18

優酷視頻講記http://i.youku.com/i/UMzUxNTY5OTg0/playlists?spm=a2hzp.8253869.0.0

專訪集專題開示及通知等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zNjk5OTgwOA==&hid=8&sn=ef35b4980a54a79fd3cbd0bcebde33ee&scene=18

法華論壇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forumlist=1&mobile=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