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花未眠》: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寫凌晨醒來,發現海棠花在夜晚還在盛開著,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思考。作者說,花兒盛開之時預示著它已經接近衰敗,所以是“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一、審視藝術美的三種境界


《花未眠》: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散文集《花未眠》

一是對於能夠引發美感的事物要去親近感知觀察。文章裡寫道:“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美是有限的。”要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光憑頭腦想象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聽來似乎很容易,其實邂逅取決靈感,靈感取決準備。這是需要陶冶的。對自然的親近和陶冶,都根植於平時的觀察。在文章中,列舉了很多藝術家的事例。羅丹的《女人的手》、宗達的狗、長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畫,都強調了要認真觀察自然。“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說明人感受美很難,發展感受美的能力是無止境的,也許到死亡那一天也無法完全把自己的審美能力提高到最高。


《花未眠》: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二是在觀察之上反覆探究品味。作者在傳達他對藝術美的評價標準時候,首先評判了真花與繪畫作品中的花哪一種更美,畫中的花,固然很美,但對於真花而言,並不顯現。宗達的畫得到讚美是因為“他們描繪的花中領略到真花的美”,從羅丹的作品中體味到各種的手勢,長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畫,美得能同真正黃昏的天空“相互呼應”。最後作者川端康成談到了自己對嵐山美的發現過程,所有的信息歸結到一點就是自然的藝術才是最美的藝術。

三是對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邂逅之後,引發美的思考。“一朵花也是好的”,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為美的啟迪,成為“美的開光”。《花未眠》在看似閒情雅趣、賞心樂事中抒發了一種浪漫的情懷。作者對未眠之花的解讀,披露出人與自然如何達到精神敞開的狀態,如果人類能夠達到對自然感悟的境界,那可能就不僅僅只侷限在花的解讀上了。

作者在表達他審美觀念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對生命的哲理思考。“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盛開預示著衰敗凋謝的來臨,這是作者川端康成對生命的短暫發出的感嘆。作者以為海棠花夜裡開花無人欣賞,凌晨發現花盛開,頓時生就憐憫之情,進而覺得海棠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與他孤獨、憂鬱的心理有很大關係。

二、川端康成的人生觀


《花未眠》: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

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是作者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讚美。生命的脆弱或者渺小,不管生存空間如何貧瘠狹小,都不會阻擋生命的美麗。雖然生命的短暫的,並最終歸於虛無,然而只要每個生命個體都能抓住過程中的美麗,不斷豐富自己的生命,那麼個體的生存才有了意義。從死亡角度去反觀生命的價值,是川端康成在日本物哀傳統與西方現代哲學的立足點上提煉出來的精髓。

川端康成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對死亡有著深切的體驗,他的審美理念以及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同死亡聯繫在一起。相對於死亡,他與海明威、潑德萊爾不同,他筆下的死亡籠罩著死亡的氣氛,滲透著深深的悲哀的情愫,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亦真亦幻悲傷美麗的情調,還有對人生無常,生死不滅的生死觀。川端康成三歲喪父,四歲喪母,七歲祖母去世,十五歲相依為命的祖父雙目失明也離他而去。這個童年幾乎一直在參加葬禮的川端康成童年的遭遇對他的性格和文學風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

在童年青春期階段的川端康成,每日都能碰觸到死亡的信息,對於死亡的恐怖也籠罩自己。他說:“父親在我三歲的時候死於肺結核。母親受感染第二年也去世了。少年時期的我害怕自己也會因肺結核而早期,時常流露出少年的感傷。”生死離別的生活經歷造就他孤僻、傷感又自卑的性格。同時川端康成所處的時代也是一個戰亂頻繁、自然災難不斷的時代,對自己的故土與國家的愁苦也讓他沾染上古人悲涼的嘆息。

不幸的經歷讓他將死亡看做是一種“滅亡的美”,“

所謂自然的美,是在我臨終的眼裡映現出來的”。同時,川端康成深受佛教禪宗的影響,他本人也說“我是在強烈的佛教氣氛下成長的,那古老的佛法的兒歌和我的心也是相同的”。因此他的審美意識上也會有佛教中的“幽玄”的理念,他認為生存與虛無都具有意義,他沒有把死當成終點,而是把死視為起點。從審美角度來說,他認為死亡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也就是說藝術的極致之美是死滅。


《花未眠》: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一花一世界,花有花的語言,人有人的話語。二者進行交流,實際上就是心靈的互通,也是內心的豁達與沖淡。川端康成在看到海棠花開,寫下了這篇素雅恬淡、韻味悠長的文章《花未眠》,在寂寥幽深的黎明,在黑暗中輕聲訴說一種哀傷之美,這樣發現生命之美的機會並不多,這樣難得的邂逅,觸發心靈的相通,與靈感的迸發,才產生令人動容的情懷。在即將黎明晨光微灑之前,也令人感受到沉淪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苦澀,對美與死亡的透視,才能更好去迎接黎明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