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半日遊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玄宗元年)出生於北方的大士族京兆杜氏。

原籍湖北襄陽,後遷徙至河南鞏縣。杜甫年少時家庭優渥,生活安定富足。

他自幼好學,七歲便能“開口詠鳳凰”。

杜甫草堂半日遊

然,他生活在盛唐轉衰之時,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卻一直未有施展抱負的天地。

隨著玄宗後期政治的腐敗,杜甫的生活亦一天天陷入貧困境地,他的幼子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餓死了。

公元759年,杜甫幾經輾轉,最後漂泊到成都,在嚴武的幫助下,於浣花溪畔,

建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亦被喚做“浣花溪草堂”。

杜甫草堂半日遊

至公元765年嚴武去世,杜甫離開成都。六年時間,杜甫約四年都是住在這間草堂。

在這期間,杜甫被嚴武表舉,做了檢校工部員外郎,故而有了杜工部的稱號。

而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亦是在這座草堂中寫下的。

杜甫草堂半日遊

八月的成都沒有秋風的怒號,只有微風細雨,雨打溼了屋簷,滴滴落下,讓一切更加富有詩情畫意。

雖然過了千年,成都的景色依舊像詩人描述的那樣美,“黃四孃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千年前的黃四娘早已化作煙塵從歷史中走過,而她曾居住的浣花溪被裝點得美麗而富有詩意,

浣花溪公園隨處可見各種銘刻著詩句的巨石。

杜甫草堂半日遊

成都人民繼承了黃四娘養花的習慣,在陽臺上、籬笆旁隨處可以見到各種鮮花,

這些美麗的花又成為這座城一個靚麗的風景。

碧綠的池塘是詩人杜甫曾經撿被風颳跑茅草的地方,如今池塘邊又蓋起一座茅草屋,

成了售賣詩人詩集的地方。

杜甫草堂半日遊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千年前的一陣狂風將詩人草屋上的茅草刮入池塘,

詩人頂風冒雨去撿,卻又被一些頑皮的孩童搶走,然後跑入竹林不知所蹤,詩人只剩下無奈和嘆息。

南村的群童早已化作了煙塵隨詩歌走進歷史,留下經典的回憶。

杜甫草堂半日遊

千年後,昔日的只有兩三人家的草堂,如今已高樓林立,成了成都新的中心,

周圍的錦裡、寬窄巷子都離此不遠,百姓也都有了安家之所。

綿綿細雨打溼翠竹,雨順著屋簷滴滴落下,是詩人幸福的眼淚嗎?

細雨將翠竹洗刷的更加蒼翠俊美,使園內風景如畫,昔日的寒舍如今成為遊客絡繹不絕參觀的景點,

走在雨中感受詩人走過的路,感受著他貧寒時留下的絕美詩句,感受著他位卑勿忘憂國的愛國情懷。

杜甫草堂半日遊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款軟件叫懶人定製旅行,一款專門定製旅遊行程的軟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