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女儿悠然今天穿上了刚买的牛仔裙,一个人在镜子面前转来转来,左看右看。下班回家的妈妈一进门就看到了穿着新裙子的悠然,开心地说:"今天真漂亮呀!"听到妈妈的赞美,悠然原本高兴的脸上突然就沉了下来,嘟着小嘴儿说:"意思我只有今天才漂亮咯。"

妈妈一愣,正在换鞋的动作一顿,笑着说:"当然不是了,我的女儿一直都很漂亮的,只是今天格外漂亮。"听着妈妈的日常表白,悠然才放松了脸上的表情,逐渐开心起来。

英国心理学家,剑桥大学组娜姆学院资深导师特例·阿普特在她的《赞扬与责备:剑桥大学的沟通课》一书中指出:"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朋友的批判力才能肯定及塑造他们。家长的批判只会遭到孩子无休无止、不留情面的挑战。"

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作为心理学家,特丽·阿普特关于家庭动力学、同一性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著作被国际认可,多部作品入选《纽约时报》年度优秀读物,并获得多项大奖。这本《赞扬与责备》是她把自己30年的研究成果汇聚一起,揭示了赞扬与责备的机制是怎么在亲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运作的。从而帮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需求和真实意图产生更深的理解,让我们能够试着去包容他人的看法,客观地评价身边的人,更好地和他人沟通。

特别是书中对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的深度解析,让人读来眼前一亮,颇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感。



让人头疼的青春期

一说到青春期,很多父母都唯恐避之不及,然而作为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阶段,青春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活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适应人类环境的多变性,其中不变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有能力与他人共同生活。想要孩子生活更加顺利,他们需要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正确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青春期则是孩子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他们能否在这个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系着他们以后的生活能否幸福、如意。

作为"过来人"的人们无疑是他们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和教练,只是,却常常不被孩子们待见。


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在作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家长们最喜欢说的就是"没有什么比他拒绝我的评判更让我害怕的了。""没有什么比他不在乎我的想法更让我感觉孤立无援的了。"这样的话确实让家长们抓狂,因为评判的受重视程度,是鉴别谁受尊敬、谁有影响力的关键。

其实在这些看似目中无人的少男少女,自始至终都很重视父母的评判。他们把"被评判"排在"最憎恨事物名单"的榜首,希望能够摆脱自己对父母褒贬的深切关注,从而更好地把自己的评判和父母的分开来,发现并打造自己的个性。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父母能够欣赏他们这一崭新且与众不同的具有评判力的自我。

还记得去年那个从立交桥上一跃而下的17岁男孩吗?他和母亲在车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一气之下,让母亲把车停在立交桥中间,从车上气呼呼地下来,跳了下去。

看着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母亲悲痛地跌坐在路中间,桥上车来车往,时间在那一刻静止。


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我们都不知道这位母亲此刻会是怎样的心情,但却可以清晰地从视频里看到她的痛苦,可以想象孩子在从车上怒气冲冲地下来时,内心肯定会有满满的自责和无助。

作者在书中说:"每个家庭在表达赞扬或者责备时都有其独特的习惯及规定。"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母子他们之间的责备有着怎样的习惯和规定。

叛逆都是社交大脑惹得祸

一个家庭的批判制度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它是严格的还是通融的,是回应式的还是侵入式的。

所谓严格的家庭批判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指每个家庭的评判制度都需要一定程度上的严格性,因为给予赞扬还是责备,是家长必须运用的权利。

所谓通融的家庭评判制度,就是和严格相对的一种评判方式,它是孩子探索并测试家庭制度范围,试着挑衅父母评判底线的一种方式。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个"度"十分重要,也很难把握。

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对他们刚获得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兴奋不已,并会借助这些来磨炼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化的评判;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利用自己的评判力去挑战家长,或者挑战那些已有的平衡、公平和理性。


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12岁的静静下午有一场数学测试,妈妈提醒她中午应该去睡个午觉,静静很不耐烦地说:"我现在不想睡!"因为静静的态度,妈妈很生气,提醒静静这次测试对她十分重要,她必须得认真面对。

静静为自己辩护,坚持自己不午睡并不会耽误下午的数学测试,并决定妈妈的要求很不公平,毕竟她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午休时间和下午考试的一切事情。

妈妈觉得这样的静静很不礼貌,对长辈不尊敬,没有责任感,于是两人从一件小事的争吵发展到人身的攻击,"你以为要不是你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就什么都做了不了。"俩人为了正确对方的正面评价吵得不可开交,最终不欢而散。

作者在书中提到:

充满了责备与反责备的争吵会让人心力交瘁,但这是青少年与价值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冷静地决定、镇静地观察、自我控制、长远计划,对青少年来说都非易事,而这是有生理原因的——他们的大脑。

青春期大脑在飞速地发育,有能力思考抽象概念及复杂逻辑。作为智慧动力器,它的能力不逊成人大脑,然而,青春期的社交大脑还远远不够成熟。

在青春期里,心智直观,也就是我们说的心直口快,当静静的母亲对她女儿的行为表示忧虑时,静静会把这当做是愤怒,于是她会自我防卫,同时,也会发起火来。


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巧对叛逆,父母需要这些"武器"

15岁的乐乐以前一直是一个温和的孩子,但进入青春期后,总像一根过激的尖刺,时不时地扎伤妈妈,也扎伤自己。她不喜欢妈妈为她安排的一切学习和生活,做任何事情都要和妈妈反着来,为此俩人经常吵架,并彼此伤害。

其实,无论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吵得多凶,他们仍然十分重视家长的回应。

作者在书中指出:"他们挑战家庭评判制度,寻找它的弱点,挑战家长的耐心与理解的极限,因为他们想让家长明白,他们已不再是家长一度非常熟悉的、曾完全依赖家长认可的孩子。他们拥有自己日渐成熟的评判表,并希望家长能够认可他们。"

审视家庭评判制度及自我评判的效果,就成为了巧妙应对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有力武器。


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我们可以自己审视、评估一下我们内心评判与正确的评判之间是否平衡,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正确地应对孩子的叛逆。

1、 严格vs通融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家庭里赞扬和责备是不是像圣旨降临一样,是不是有机会为自己解释,跟孩子商量出更通融的结果,还是说总是在火上浇油。

2、 笼统vs特定

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评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但所有的评判是笼统的一句话概括还是会定性为品格的缺失,却往往是引发孩子叛逆或者矛盾的导火索。

比如孩子吃晚饭时迟到了,直接陈述事实"你今天晚饭迟到了",而不是"你总是迟到,完全没有时间概念"。后者的评判会引起孩子的极大恐惧,从而引发矛盾。


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3、 定义vs引导

作者在书中指出:"家庭评判是否会定义'好'和'坏'的成员,还是他们仅仅会注意一个人的行为是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

如果是用"好"与"坏"来定义一个人的品格,那么就会很难分辨什么是"意见",什么又是"责备"。这样就无法集中处理一条特定的意见,反而会有可能被看成是彻底毁灭性的攻击。

4、 慷慨vs吝啬、回应vs侵入

对孩子的评判是慷慨大方的,还是吝啬小气的,只需要仔细回想一下和孩子的日常相处就能够得出答案;内心生活中丰富的主观性是否得到了尊敬,或者情感会被不信任地检查并审核,都是应对青春期孩子时,我们应该去积极反思的。


巧用《赞扬与责备》剖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在'发自'一个人最根本的内心的需要与'赢得赞扬'这两件事中取得平衡,是我们需要努力终身的艰巨工作。"

想要轻松地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更需要父母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赞扬与责备的力量。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适当地运用它庞大的控制力,在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魔力,改变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营造家庭的和谐与美好,在孩子最好的时光里,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