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德連線回答國際中醫九問|居家隔離患者可以通過這些緩解症狀

北京時間3月28日,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針灸學會主辦的“國際抗疫專家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三次課程舉辦。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藥治療”為題,介紹了中醫藥治療概況、中醫藥治療效果、第七版診療方案的中醫部分和針灸診療方案內容、治療體會等。在答疑環節,張忠德解答了9個醫生關切的問題。

中國-葡萄牙中醫藥中心:現在國外有的國家收住比例很低,大部分居家自己處理。患者個人可以怎麼處理來緩解症狀?比如穴位按壓?可有推薦穴位?

張忠德:(1)很多居家隔離的患者,在家裡一定要注意觀察幾個問題:觀察病人發燒、氣喘、大便不通的情況。一旦起始發燒3-5天,體溫還在上升,氣喘胸悶、大便不通,有這些症狀的患者發展為重症的幾率很高,一定要去醫院治療。居家期間(在出現症狀至入院期間),可以通過穴位按摩、刮痧來祛邪。若為寒溼型,用溫中祛溼法;若以熱為主,就用清熱療法。注意一要保持大便通暢,二是讓患者喝點肉汁(湯),補益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根據這個原則選擇穴位按摩或針灸,調整飲食,或服用中藥等,很多輕症或普通型患者都可以治癒。一定要關注發燒、氣喘胸悶和大便不通的情況。

(2)穴位推薦:

①醫學觀察期針灸干預,主穴:足三里、合谷穴;配穴:兼發熱、咽乾,加曲池、孔最穴;兼嘔惡、便溏,配代謝穴、豐隆穴。

②臨床治療期針灸干預,主穴:太溪、止喘穴;配穴:發熱不退加曲池、十宣穴,兼見咳吐黃痰、便秘,加支溝、豐隆穴;兼嘔惡,便溏,加足三里穴;胸悶氣短加內關穴;病情慾進展或已有心慌、神昏,針刺治喘穴、水溝穴。

③恢復期針灸干預,主穴:代謝穴、太溪穴;配穴:肺脾氣虛,胸悶、氣短等肺系症狀明顯,配太淵穴;納呆、腹瀉等脾胃症狀明顯配足三里、陰陵泉穴;氣陰兩虛:心悸明顯配內關穴,汗多者配合谷穴;肺腎不足者,氣短氣促,配太溪穴,咳嗽不利配豐隆穴。


除了穴位按壓外,還可以通過居家自我艾灸、敷貼療法、傳統功法等非藥物療法來緩解症狀,世界針聯已公開發布了由中國針灸學會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針灸干預的指導意見(第二版)》,有詳細的針灸干預方法,可以查看參考使用。


巴西傳統中醫藥針灸學會:因為中醫藥在世界各國合法應用和普及尚有困難,在治療中不一定能中西並用,想問張教授新冠病毒從感染髮病到治癒大概需要多少時間?治癒後出現返陽的原因和後遺症的幾率有多少?可以預防嗎?

張忠德:新冠肺炎的輕症和普通型患者從發病到治癒一般在7-14天,或長達18天,主要是觀察病情有沒有惡化及惡化程度。治癒後的返陽率目前仍在研究,還沒有最終的結論,我也還在跟西醫病理學專家探討中。治癒出院以後的後遺症還在統計中,我們發現主要是在兩個方面:一是焦慮,睡眠差,我們推薦疏肝理氣、安神為主的藥物,配合逍遙丸之類的中藥;二是氣喘、咳嗽,這類病人多是肺腎兩虛型,就是西醫裡說的肺吸收不好,這種情況一定要看病人肺部CT吸收的情況,然後按照中醫辨證施治。


法國時空針灸學院:歐洲現在每天新發病例巨增,但是疫情還遠遠沒有達到拐點。這裡的患者有溼熱的特點,您建議選擇哪一個方子?

張忠德:(1)有溼熱的患者可以根據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用化溼敗毒湯,沒有飲片可以用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最適合這類溼熱型病人。


(2)若是寒溼型,根據我們治療的經驗,對於寒溼型輕度和普通型患者,可以採用紅糖薑湯,即用生薑煮水,加點紅糖,送服藿香正氣丸(或散),第一次服用(藿香正氣丸或散)可以加量,一次吃兩包,這個效果非常好,每天早上、中午各服一次,症狀就緩解了40-50%。如果實在沒有中藥,可以根據中醫的理論和思維方法,用藥物或食物療法都可以緩解症狀,當時我們在武漢大面積的患者出現時就是這麼用的,比如說歐洲現在比較冷,有些地方寒溼,用歐洲人常用的姜粉、胡椒粉和紅糖一起煮水服用,可以緩解寒溼型患者的症狀。但是一定要講清楚,出現幾個特定症狀後一定要趕快去醫院就診,因為病情加重到危重症發展很快。


近期輸入的新病例和之前發生的病例,中醫證型有什麼不同?

張忠德:新冠肺炎由“疫”邪引起,加之武漢今年特有之“溼”邪為患,故以“溼毒疫”為其病名,屬於中醫“疫病”的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兼有“寒”“虛”夾雜,且與地域、體質相關。在嶺南地區,溼邪容易化熱、化火、化燥;在武漢地區,早期夾寒,亦迅速化熱,但熱象不甚。所以無論對於輸入的新病例還是之前發生的病例,在中醫證型方面還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根據季節、地區以及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等不同來具體判斷。


法國時空針灸學院西班牙分院:在方艙醫院如何使用艾灸,且不因為煙燻影響整體環境?

張忠德:據瞭解,因在方艙醫院有嚴格的消毒,如酒精噴灑消毒,所以使用明火灸受限。不過現在艾灸的器具很先進,可推薦使用艾灸產品,如扶陽罐溫灸(電療法)、代溫灸膏等。湖南中醫醫療隊運用扶陽罐溫刮溫推療法、代溫灸膏穴位敷貼療法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中的新冠肺炎輕症、普通型患者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湖北省中醫院也運用了扶陽罐溫刮溫推療法,江西中醫藥大學在抗疫治療中也運用了熱敏灸,由於隔離病房不能有艾燃燒產生的煙與味,故採用便攜式消煙器,可消除空氣中艾灸產生的 99%的艾煙。


在重症病人治療中,中醫的參與度如何?有沒有進行過一些與單用西醫治療對照比較?

張忠德: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輕症和恢復期實行中醫藥早期介入,越早介入越好;在重症、危重症患者中,我們強調並實行的是中西醫結合,協同治療來改善發熱、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狀,促進重症、危重症患者向輕型、普通型轉變。在重症、危重症患者中,我們從中醫的角度,一定要識別毒之輕重,看患者的大便、喘憋氣喘、汗出肢冷等情況,辨證分型:疫毒閉肺證(推薦處方:柴胡解毒方);疫毒襲肺,元氣受損證(推薦處方:扶正救肺方);針灸也參與了救治急危重症,可以緩解氣促氣短、呼吸困難、恐懼焦慮、心悸等症。比如截至3月23日,我們廣東醫療隊共收治患者344例,其中重型、危重型有188例,通過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協同治療,符合出院標準的患者292例,256例出院,36例轉至緩衝病房再觀察10天。


如果有患者在做血液透析,但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是否可以服用中藥?如何服用?

張忠德:新冠肺炎患者有基礎疾病,也可以採用中醫辨證治療,服用中藥。對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全程要注重正氣,扶正不溫燥,祛邪不大破。血液透析患者久病,正氣虧虛,衛外不固,同樣要重視在祛邪的同時扶正,可以結合具體情況按照中醫思路分期辨證治療。值得注意的是,透析患者往往少尿或無尿,內服藥物容易增加患者負擔,建議採取多種方法,如針灸、按摩、刮痧等。可以注意在飲食方面適當給與肉汁、米湯等增加正氣,同時湯藥中注意配合瀉肺利水中藥,如葶藶子、桑白皮、車前子等。也可量力而行進行一些鍛鍊,如八段錦、床上八段錦,甚至可以平躺著兩手捂住神闕(肚臍)做深細勻長的呼吸,對增加患者的免疫力,緩解乏力和焦慮情緒,改善消化功能和提高睡眠質量都有幫助。


能否根據東南亞的地域特點,在處方上做一建議?

張忠德:中醫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治療疾病要根據季節、地區以及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等不同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由於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時令氣候、地理環境等,尤其是患者個體的體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把這些方面的因素都考慮進去,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以制定出適宜的治療方法。


海內外的中藥普及率不同,大多數人並沒有使用中藥的經驗,在藥量上是否可以調整減小?

張忠德:正常情況下中藥為每日1-2劑,水煎服,分2-4次服用(每次服用約100ml-200ml),口服或鼻飼。或等量顆粒劑沖服,每日2次。中藥劑量的大小直接影響療效,不建議私自調整藥量,但是考慮到國外很多人沒有服用過中藥,初期可能對中藥的接受度不高,可以考慮在總藥量不變的情況下,分多次服用(如每日1-2劑,分4-8次服用,每日50ml-100ml),待適應了中藥的味道後慢慢調至正常的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