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夏至:光阴有期,如夏而至


节气夏至:光阴有期,如夏而至



每年的6月21日前后,迎来夏至节气。这是一个产生于公元前七世纪的古老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

上古时期人们就通过测量日影长度的方法发现,一年中有一天的白昼时间特别长,这一天就是“夏至”。

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这一天称为“北至”。在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的正午时分,还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有趣现象。


节气夏至:光阴有期,如夏而至



古人解释说至,是极的意思。万物此时都壮大到了极点,夏天进入最为繁盛的时候。随着降雨量的迅速增多,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将要进入频繁的雨季。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节的雨水受到空气对流的影响,多以阵雨为主,且局部性很强,常常会出现“夏雨隔田坎”的景象。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正是此时的降雨特点。

由于降雨区域的不均衡,以及骤来疾去的突然性,对夏日的农作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南方人们时常会担心降雨过量而导致“涝”灾,而北方则很有可能因雨水过少而形成“旱”灾。

因此民间就产生了“求雨”和“祈晴”两种完全相反的民俗活动。


节气夏至:光阴有期,如夏而至



除了关心气候与庄稼之外,夏至这一天的饮食也极为讲究。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到了夏至时,新收的小麦都已晾晒入仓。有了收成的人家就会取一部分麦种,磨成面粉供以食用。夏至吃面也就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

人们将煮熟的面食在冷水中过一遍,配上酱料,吃起来清爽可口,是夏日里最接地气的消暑美食。


节气夏至:光阴有期,如夏而至



夏至之后,闷热的气候将逐渐攀升到顶点,大自然就此迎来盛夏。古人认为这一天正是阳气到达极点,而阴气开始萌生的时候。那些喜阴的生物,开始活跃起来。

生存在森林深处的小鹿们,感知到了阳气衰退的迹象,也纷纷将鹿角脱落;雄性的知了,则感受到了阴气的召唤,开始鼓翼鸣唱,为盛夏而歌;而在我们没有留意到的土地一角,半夏偷偷露出它的叶芽,开启了新的生命周期。

就像时间悄然在此将夏天一分为半,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夏至的这三个物候也悄悄完成着此消彼长的转换。


节气夏至:光阴有期,如夏而至



当盛夏的暑气伴着蝉鸣钻入屋檐,当夜晚的天空挂满繁星点点,搬一把竹椅坐在夏日的天幕下,悠闲地将手中蒲扇轻摇,酷暑之中,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神往。

光阴有期,夏至已至,让我们在静默不语中,一同享受这短暂的半夏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